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 第一百五十九章 还有活人

第一百五十九章 还有活人(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份见识,解决不了最终的难题,更无法来一场未曾设想的道路,只能将崩坏的世道尽快拉回正轨,此后的事情,那就交给后人来做。  

打天下容易,要的不过是武力而已。  

可守天下难!  

他并不准备当一个保姆,这就是为什么此行也带上荀轲的原因了。  

这孩子有自己的思量,有一颗安天下的心。  

他能够帮忙终结乱世,但绝不可能事事亲为,皇帝的位置他更是半点兴趣也没有。  

尽其所能的提点荀轲,这就是顾担的选择之一。  

荀轲陷入了沉默。  

良久之后,荀轲突然说道“顾先生,墨师的墨家十义,您是觉得行不通吗?”  

墨家十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明鬼、天志。  

这是墨丘选择的治世之良方,也是墨家奉行的理念,认为只要遵从这十义,世道便可以好起来,事实上墨者也是一直这么做的。  

但话里话外,顾担都从未谈论过墨家的理念,引导的方向也多是调和、分配,而非直接快刀斩乱麻,或者直接将墨丘的理论搬上来,一步到位。  

“墨兄的那些理念,当然是很好很好的东西。”  

顾担迟疑了一瞬,又道“但你应该能够看明白,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按照这样的一套理论发展,或者说,这套理论的终极目标就是大同之世,‘兼爱’这个目标最基础的要求就是没有任何的私心。  

更不必说之后的各种更加细化,却又不近人情的要求了。可以将墨兄的理念当做一个国家最终目标的终点之所在,但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直接将这一套理论拿去用。你如果想做成一番事情,就必须想明白,理想和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不能直接拿直抵终点的理论来应对并不完美的现实条件。  

一个国家的崩坏,我们总是可以找来很多种理由,比如说人民困苦、私德不足、腐败无度.但这些东西具体到实事上,那就是一次次的博弈和选择。  

比如宗明帝要修建万寿仙宫,纯粹是为了一己私欲。可因为他是皇帝,所以没有谁能够真正限制他,那能否有一套制度,对于皇帝的权利也能有所限制?起码不至于完全为所欲为?仅仅是这一件事,背后牵扯出来的东西,都足以让人想破脑袋。  

更不要说皇帝的权利一旦真的分散之后,各方又要如何去制衡,如何又使得大臣们手中的权利不能逾越,再造成腐败无度的局面.这些东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顾担并不在细节处多谈,因为细节是谈不完的。  

他从大局出发,提点着荀轲,并不着眼于某一处。  

而对于墨丘的理论,他的态度是我很欣赏,但不能用。  

荀轲讶然的看着顾担,万万没有想到顾先生脑子里还藏着这么多想法,只是以往顾担从不多谈这方面的事情。  

话里话外,顾担给他点明了方向和轮廓,但更深处的细节和脉络,则是需要他来细细把控。  

好消息是他本就不是很认同墨师这种直接一步到位的墨家十义,坏消息是他现在还太年轻,这些问题尚且思索的不够明白。  

但他也是幸运的。  

现在前面还有墨师遮风挡雨,现在顾先生又愿意出山,将他带在身旁提点。  

他还有着很大的成长空间和很远的未来。  

快马疾驰,将一切言语都留在了风中。  

当又前行了一段路之后,荀轲突然说道“顾先生,离这里不远就是我之前住的村子.可以去看看么?”  

“当然可以。”  

顾担微微点头。  

从荀轲入皇都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年有余的时间,思念家乡自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不多时,在荀轲的领路下,两人来到了一处村落前。  

错落看上去很空,没有半点人烟,就连门前的良田都是杂草丛生——这里距离白莲教和朝廷的交战地方已经很近了,生活在这里的百姓要么加入白莲教,要么不得不被庙堂拉去充壮丁,纵使想要安安稳稳的种地也是不可能的,等不到粮食收成就要被抢走。  

哪怕是沃土,也只能任由生长杂草,成为死地。  

走进村落,一切都显得无比寂静,连鸟叫声都几乎不可听闻。  

荀轲的目光在昔日熟悉的房屋间来回的扫荡,脸上的表情像是被冰封了一般。  

豫州不好过。  

这里经历了水患,经历了旱灾,又被夜降天星砸了一次不说,现在还是大月的主战场之一。  

他昔日的那些邻里人家,早已经各谋生路。  

甚至有好几户人家院子里都已长满了膝盖高的杂草,被拆掉的房门前还有着火堆余烬的痕迹——该是有人路过将房门当柴火给烧了。  

断壁残垣,杂草丛生,泥土和木制的房屋本就撑不了太久的风雨。  

一切都在说明,这里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住过人了。  

荀轲心中有所预料,但当亲眼见到这一切的时候,眼中还是不由得晶莹了些许。  

他沉默着的向前走着,来到一处颇大的庭院前。  

依稀间,能够看到一处挂着麻绳的牌匾晃荡在院子中,牌匾上勉强可以辨认出“秋野”两个字,风吹过,那牌匾便轻轻的敲打着墙壁,发出不甘而嘶哑的呻吟。  

“这里本来是一间私塾.十里八乡的孩子都会来我们村子里念书识字。别看现在破败了,之前每到村会的时候,我们这里可热闹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