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人性善恶,因果成环(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明话。
自宗明宗明,祖宗不明后,又一句话都已经开始悄然流传。
康靖康靖,无康无靖!
内患平不了,外忧挡不住,实在让人失望至极。
局势在一步步的走向崩坏。
秋日就这么过去,寒冷的冬季再次到来!
当冰冰凉凉的雪花开始自天穹洒落大地之时,能感叹瑞雪兆丰年的人已经不多了。
更多的,是被冻得瑟瑟发抖,面露菜色的饥民。
顾家小院。
院子中偶尔还会有欢呼声响起。
小莹正在院子里堆着雪人,手脚都冻得一片发红。
荀轲则是茫然的注视着天穹,目光呆泄,神游天外。
他已经教导苍将近半年的时间。
半年的教导不能说是收效甚微吧,只能说是毫无作用。
除了让苍认了一些字之外,别的基本全都是白费,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再正常不过。
而且现在还有一个看似最简单的难题放在他的面前。
既然要教孩子,就免不了谈论关于人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该如何教导?
人性本初,是善是恶?
善有善的方法,恶有恶的好处。
这世上绝大多数人所接受过的教育,都是在说“人性本善”,这也是大家最能接受的说法。
可若人性本善,大月的局势何以糜烂至此呢?
这完全不合乎道理啊!
若不是无休止的恶念侵害,又岂会有如此之局势?
墨师曾说出过自己的看法,算是中间派,他还算比较认同一些。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简单来说就是,人性本无定型,染上什么就是什么。
接触的恶人多,便自然容易作恶;接触的好人,便自然愿意为善。不止是人,连国也是如此!
墨师强调人性的善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时时刻刻可能发生变化的。
这当然是很好的答案,唯一的问题是这个答案需要对这个世界有一定程度的认知,更需要对世事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态度。
但用墨师的话来教导三岁的孩子,未免就显得过于深奥。
根本无法让孩子真正理解,连理解都理解不了,更遑论是用来启蒙学习呢?
旁人并不知道荀轲正在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而费尽脑筋。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一旦下了定论便几乎不容更改,此后所有教学方案都必须围绕着同一个主题进行。
善恶之间,容不得妥协的余地。
至于中间那一抹精致的灰,不是刚刚启蒙的小孩子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荀轲伸手在雪地上不断的写着一行行字迹。
性善论的好处是可以致良知,人人皆有四心——恻隐之心、羞耻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可通仁、义、礼、智。
可人分明生而好利,生而好色,生而有疾恶!
大月的如今的世道,就是最好的说法。
简简单单的点头承认性善论,等到苍再长大一些,真正走出小院子看到外面是什么样子,会不会问他‘大家既然都是好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人性本为善不是吗?’
到了那个时候,自己该怎么告诉苍呢?
最初的观点不能立足,此后的所有学问都将成为废纸一张,空口白话。
如果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如何敢用此学问来丈量天下间的道义,好让千百代人都能从中学习和思考?
这个观点看似不值一提,只是一个选择而已。
实则印象会无比的深远,深远到荀轲迟迟无法下定论。
或者说,不敢下定论。
荀轲就这么纠结迟疑了许久,突然想起来今天苍还没有跟着他学习。
便伸手擦去眼前雪地上的字迹,目光在院子之中巡视了一圈,荀轲对着还在院子中兴致勃勃的堆着雪人的小莹问道“苍呢?跑哪里去了?”
小莹正在审视着自己堆的一个大雪人,听到荀轲的询问,随口说道“苍拿着书出门了啊。”
小莹身前已经堆的差不多的雪人比她还高上许多,虽是用雪堆成,却被一双巧理的活灵活现,隐约间有点像是顾担的样子了,只是她还不太满意。
顾叔叔长得那么好看,怎么这雪就是变不成那个样子呢?
而且顾叔叔总是喜欢穿着一身青袍,大冬天的绿叶可不好找,真给雪人披上袍子的话,会被娘亲打的吧?
毕竟娘亲说现在很多人家连衣服都没有的穿,她也必须以身作则,不能浪费。
真给雪人披上袍子,娘亲不得劈了她?
那可不行!
“苍拿着书出门了?他去做什么?!”
荀轲声音猛然拔高,不可置信的喊道。
开什么玩笑,那个小兔崽子每天跟他学一个时辰的字都闹腾的死去活来,怎么可能会喜欢看书?
“好像是找隔壁大婶家的小姑娘玩儿去了吧?小孩子嘛,总得找个玩伴。”
小莹还在打量着自己新做成的雪雕,准备等顾担回来给他一个惊喜,“快看看我做的这个雪人像不像顾叔叔?”
荀轲扫了一眼,微微点头,“确实有点像。”
“什么叫有点像?非常像好不好!就是脸怎么都弄不好,没有顾叔叔好看。”小莹歪着小脑袋思考着。
“死物怎
自宗明宗明,祖宗不明后,又一句话都已经开始悄然流传。
康靖康靖,无康无靖!
内患平不了,外忧挡不住,实在让人失望至极。
局势在一步步的走向崩坏。
秋日就这么过去,寒冷的冬季再次到来!
当冰冰凉凉的雪花开始自天穹洒落大地之时,能感叹瑞雪兆丰年的人已经不多了。
更多的,是被冻得瑟瑟发抖,面露菜色的饥民。
顾家小院。
院子中偶尔还会有欢呼声响起。
小莹正在院子里堆着雪人,手脚都冻得一片发红。
荀轲则是茫然的注视着天穹,目光呆泄,神游天外。
他已经教导苍将近半年的时间。
半年的教导不能说是收效甚微吧,只能说是毫无作用。
除了让苍认了一些字之外,别的基本全都是白费,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再正常不过。
而且现在还有一个看似最简单的难题放在他的面前。
既然要教孩子,就免不了谈论关于人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该如何教导?
人性本初,是善是恶?
善有善的方法,恶有恶的好处。
这世上绝大多数人所接受过的教育,都是在说“人性本善”,这也是大家最能接受的说法。
可若人性本善,大月的局势何以糜烂至此呢?
这完全不合乎道理啊!
若不是无休止的恶念侵害,又岂会有如此之局势?
墨师曾说出过自己的看法,算是中间派,他还算比较认同一些。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简单来说就是,人性本无定型,染上什么就是什么。
接触的恶人多,便自然容易作恶;接触的好人,便自然愿意为善。不止是人,连国也是如此!
墨师强调人性的善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时时刻刻可能发生变化的。
这当然是很好的答案,唯一的问题是这个答案需要对这个世界有一定程度的认知,更需要对世事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态度。
但用墨师的话来教导三岁的孩子,未免就显得过于深奥。
根本无法让孩子真正理解,连理解都理解不了,更遑论是用来启蒙学习呢?
旁人并不知道荀轲正在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而费尽脑筋。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一旦下了定论便几乎不容更改,此后所有教学方案都必须围绕着同一个主题进行。
善恶之间,容不得妥协的余地。
至于中间那一抹精致的灰,不是刚刚启蒙的小孩子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荀轲伸手在雪地上不断的写着一行行字迹。
性善论的好处是可以致良知,人人皆有四心——恻隐之心、羞耻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可通仁、义、礼、智。
可人分明生而好利,生而好色,生而有疾恶!
大月的如今的世道,就是最好的说法。
简简单单的点头承认性善论,等到苍再长大一些,真正走出小院子看到外面是什么样子,会不会问他‘大家既然都是好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人性本为善不是吗?’
到了那个时候,自己该怎么告诉苍呢?
最初的观点不能立足,此后的所有学问都将成为废纸一张,空口白话。
如果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如何敢用此学问来丈量天下间的道义,好让千百代人都能从中学习和思考?
这个观点看似不值一提,只是一个选择而已。
实则印象会无比的深远,深远到荀轲迟迟无法下定论。
或者说,不敢下定论。
荀轲就这么纠结迟疑了许久,突然想起来今天苍还没有跟着他学习。
便伸手擦去眼前雪地上的字迹,目光在院子之中巡视了一圈,荀轲对着还在院子中兴致勃勃的堆着雪人的小莹问道“苍呢?跑哪里去了?”
小莹正在审视着自己堆的一个大雪人,听到荀轲的询问,随口说道“苍拿着书出门了啊。”
小莹身前已经堆的差不多的雪人比她还高上许多,虽是用雪堆成,却被一双巧理的活灵活现,隐约间有点像是顾担的样子了,只是她还不太满意。
顾叔叔长得那么好看,怎么这雪就是变不成那个样子呢?
而且顾叔叔总是喜欢穿着一身青袍,大冬天的绿叶可不好找,真给雪人披上袍子的话,会被娘亲打的吧?
毕竟娘亲说现在很多人家连衣服都没有的穿,她也必须以身作则,不能浪费。
真给雪人披上袍子,娘亲不得劈了她?
那可不行!
“苍拿着书出门了?他去做什么?!”
荀轲声音猛然拔高,不可置信的喊道。
开什么玩笑,那个小兔崽子每天跟他学一个时辰的字都闹腾的死去活来,怎么可能会喜欢看书?
“好像是找隔壁大婶家的小姑娘玩儿去了吧?小孩子嘛,总得找个玩伴。”
小莹还在打量着自己新做成的雪雕,准备等顾担回来给他一个惊喜,“快看看我做的这个雪人像不像顾叔叔?”
荀轲扫了一眼,微微点头,“确实有点像。”
“什么叫有点像?非常像好不好!就是脸怎么都弄不好,没有顾叔叔好看。”小莹歪着小脑袋思考着。
“死物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