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 第一百二十二章 鼓盆而歌

第一百二十二章 鼓盆而歌(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豫州。  

这个历经水患、旱灾,甚至被夜降天星砸过一次的地方,并不算好过。  

更何况有白莲教的教众,不断的汇聚人群,攻城掠地,反旗高举,想要趁机做出一番事业。  

谁都明白秋收的重要性,特别是此地平原甚多,大多是一马平川,无甚险峻之地,可粮食的产出也高居大月首位。  

在这里造反,就和在粮仓点火没啥区别。  

庙堂当然也不会真的忽视这里,四国联军可以先缓缓,白莲教是现在就想灭了大月啊!  

自然派兵率先镇压!  

交战时有发生,原本还能凭借着地里的粮食勉强糊口的百姓,不得不面临选择。  

要么被征兵,要么加入白莲教。  

这样的年景,便是想要安安稳稳的种地,也是不可能的。  

清平子手持着好似罗盘般的器具,行走在一片村落间。  

村落静悄悄的,半天看不到一个人影。  

在他的身旁还跟着一个看上去十六七岁的少年,头上顶着一个巴掌大小的乌龟,龟壳上浓黑中带着点点白斑。  

“师傅,咱们要去哪啊?”  

少年嘴里叼着跟茅草,嘟囔道:“这个村子我来过,之前还有很多人的,可惜”  

可惜什么,他没有再说下去。  

清平子不理会他,只是平静的盯着手中的器具,目光不住的打量着什么。  

邹聃便不再多说,脚尖无聊的揣着地面上的小石子,跟着清平子的脚步,不停的向着前方走去。  

某一刻,邹聃忽然听到有歌声传来。  

歌声?  

他的目中泛起好奇之意,这村子都变成这样了,怎还有人有心情唱歌呢?  

眼看清平子没有注意,他便偷偷趁机向着那歌声飘来的地方走了过去。  

很快他就看到了。  

在一个茅草屋前,有一个看上去不过八九岁大小的少年,正在抱着一个破盆,敲敲打打,当做乐器,放声而歌。  

邹聃凑了过去,盯着那少年看了又看。  

是一个很瘦弱的家伙,面黄肌瘦的模样,连歌声都是有气无力的。  

可他的脸上却分明的带着笑意,不知道为什么而开心。  

在他的脚下,还有着一个卷起来的草席。  

如果邹聃没有看错的话里面应该是一个人的尸体!  

饶是胆大如他,都忍不住有些发毛,眼睛直愣愣的盯着那个少年,开口问道:“你是人是鬼?”  

少年见到他,竟也不觉得惊讶,反而问道:“什么鬼?你见过鬼吗?”  

避开了他的问题,邹聃指了指他脚下裹着的草席,“这是谁?”  

“我娘亲啊。”  

少年平静的说道。  

“死了?”  

邹聃瞪大了眼睛,“什么时候?”  

“今天早上。”少年说。  

“你的母亲生伱养你,现在她不幸去世,你不难过、不伤心、不流泪倒也罢了,竟然还要敲着瓦盆唱歌?你不觉得这样做太过分吗!”  

邹聃满是不解,就连他头上的乌龟都对少年投去了目光。  

正常人死了亲朋都会悲伤难过,更不用说是生养的父母死后了。  

谁不嚎啕大哭,必然会被村里人当做不孝子。  

定是连个笑容都不敢显露,悲哀必须要被旁人感知。  

难道他的娘亲对他很不好,所以才会在这个时候这么开心的歌唱吗?  

少年听了后,总算从地上爬了起来。  

他倒不是全然没有半点悲哀,眼圈确实是红了一片,有着抹不去的悲切,可他又分明是在笑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出现在了同一个人的脸上,看上去难免显得有些古怪。  

“我开始也觉得悲伤难过,流出泪怎么都擦不完。可后来我想了想,娘亲最初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也没有气息。  

在若有若无恍恍忽忽之间,那最原始的东西经过变化而产生气息,又经过变化而产生形体,又经过变化而产生生命。  

如今又变化为死,即没有生命。这种变化,就像春夏秋冬四季那样运行不止。现在她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却还要哭哭啼啼,这是为什么呢?  

有归于无,生归于死,是天地运转的道理。我也总会去陪伴娘亲,这难道不是事实吗?既然如此,又何必在此时嚎啕大哭,泪流不止呢?”  

他走到草席一旁,手掌温柔的放在草席上,又道:“从此之后,娘亲将无惧寒暑,无需苦累,得以休憩安眠,没有了负担。”  

邹聃愣愣的听着少年跟自己讲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大道理。  

恍惚间仿佛清平子在耳边说教。  

这个少年不太一般啊!  

只是他的观念,自己并不是很喜欢。  

“四季运行,阴阳往复。天地间的一切都在不断重复变化,也正是因为有了变化,才会诞生出多姿多彩的世界。天地万物复归于一,而一又催发万物,人的一生便在其中,时时刻刻受到影响。  

人身处其间,正要查明阴阳之变化,穷五行之奥妙,究天地之理。生死之后复归天地,便丧失了一切方向,复归混沌,岂能不伤心呢?”  

邹聃的观点和少年有相似之处,可显然要更加积极和主动一些,带着些许训斥的口吻,纠正少年的言语。  

只是他头上的乌龟不知什么时候将脑袋缩回了壳中,似是不想听到这两个人的长篇大论,连篇累牍之言。  

不知何时,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