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谍战岁月 > 第332章 乞巧花

第332章 乞巧花(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他看到周茹拎着一个竹制的三层食盒从马路对面走过来,通过巡捕房的门岗进了院子。  

“这里。”小程总挥了挥手,朝着自己的‘私家厨娘’喊道。  

“萝卜丝炒肉。”  

“清蒸鲈鱼。”  

“还有你最爱吃的糟毛豆。”  

“今天比预计的晚到了一刻钟。”程千帆看了看腕表时间,一边吃菜,随口说道。  

“今天上午去了南市。”周茹说道,“陈赟组织了一批人去南市的孤儿院送吃的。”  

“假仁假义。”程千帆冷笑一声。  

“从孤儿院回来的时候,路上响枪了。”周茹说道。  

“出什么事了?”程千帆皱眉,问道。  

“应该是红党的一个地下情报点被丁目屯的人端掉了。”周茹说道。  

周茹直到现在都无法忘记自己上午看到的那一幕:  

一声枪响,打破了街面上的宁静,到处都是四散奔逃的人群。  

他看到一个日杂店的门口停了一辆卡车,日杂店的门口躺着一个人,地上一大摊血,眼看着那个人活不了了,那是一个只有十六七岁的大孩子。  

然后,一个满脸是血的男人被从日杂店里反扣着双手押出来了。  

一个身穿黑色西装的男人一把揪起被抓的男人的头发,用力向上扯。  

周茹便看到了一张愤怒又倔强的沾满鲜血的脸。  

黑色西装的男人一摆手,两个手下押解着男人往外走。  

日杂店的门口是一个台阶。  

台阶上结了冰。  

一个特务脚下一滑,手中也松了劲。  

被抓的男人立刻抓住了这难得的机会,猛然挣脱束缚,撒腿狂奔。  

周茹内心里摇摇头,这个人根本逃不掉的,卡车那边还有几个特务,他们手里还有枪。  

然后她就看到那个男人一头撞在了不远处的墙壁上,整个人的脑袋就如同西瓜烂掉一般,身体也摊在了地上。  

“人当时就不行了。”周茹说道,“两具尸体都被拉走了,墙角缝隙里塞了一块角铁,高度正好和那个人的头部差不多,他是早有准备的。”  

“虽然与党国而言,红党死得越多越好。”程千帆吃了一口鱼肉,说道,“不过,是一条汉子。”  

“陈赟当时吓坏了,他说…”  

“说什么了?”  

“他说这就是红党的可怕之处,太善于蛊惑人心了。”周茹说道,说话的时候盯着程千帆的眼眸看。  

“歪理邪说,迷惑性极强。”程千帆冷笑一声,他拿起桌上的烟盒,取出一支烟卷塞进嘴巴,周茹忙拿起桌上的打火机帮组长点燃了香烟。  

“不过,红党是怎么了,他们那边最近似乎老是出问题。”程千帆嘟囔了一句,然后啧了一声,“确定是丁目屯的人,不是汪康年的人?”  

“带队的是曹宇,据说此人被丁目屯从汪康年的手中要了过去,颇受重用。”周茹说道。  

“曹宇?”程千帆露出思索之色,“中统那边一直要除掉他,此人胆小如鼠,竟然敢公开露面?”  

“曹宇坐在卡车里,没露面。”周茹说道。  

“那你怎么确定是曹宇?”程千帆讶然。  

“从车窗看过去,副驾驶有个人在抽烟,右边耳朵少了一半。”周茹说道。  

“一只耳。”程千帆忍俊不禁的点点头,传闻此人被红党打中了耳朵,导致右耳缺失大块,应该就是此人了。  

说着,他摸着下巴沉思,丁目屯的人开始明目张胆的行动了,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信号:  

伪警察局那边有吴山岳,侦缉大队有汪康年,现在丁目屯、李萃群的特工组织也开始公开行动,还有特高课、三井会馆、岩井公馆、西村班等大大小小的日本特务机关,上海之对日秘密潜伏斗争局面将会空前严峻。  

“敌人的力量愈发强大了,山雨欲来风满楼啊。”程千帆表情严肃,对周茹说道。  

周茹点点头,正准备说点什么,便听到组长说道,“向重庆发报,经费已经拖欠了两个月了,到底什么时候发。”  

他夹了一颗豆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总不能一直让弟兄们饿着肚子打仗吧。”  

重庆。  

罗家湾十九号。  

“局座,上海特情组肖勉来电。”齐伍将一份电文递给戴春风。  

“噢,我来看看肖组长又有什么好消息汇报…”戴春风接过电文,随口说道,话还没有说完,脸色一变,气的将电文朝着桌面上一拍,“混蛋,一个个开口就是要钱,要钱,催命鬼一般。”  

戴春风最头疼的就是手下张嘴要钱。  

经费问题一直是‘制约军统发展’的重要因素。  

之前力行社特务处时期,特务处主要靠常凯申想办法另立名目争取来的资金以为使用,为其所养,为其所用。  

事实上,在当年的力行社特务处期间,受活动经费不足之限,各地特务处在武器装备、行动经费方面都是不富裕的。  

直到去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后军统局正式开张,才得以名正言顺地列入党政机构,才有了正式预算与经费来源。  

但戴春风的野心使军统局的规模与人数急速增加,并拥有多支部队和众多的训练班,这使得军统的经费紧张的程度非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佳捉襟见肘。  

戴春风堂堂军统局副局长也不得不上书哭穷,报告中屡屡可见“待遇微薄”、“经费困难”、“器材教材两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