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不是袁术 > 三百四十 他的王国

三百四十 他的王国(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而对于并州本地来说,他们其实并不具备强力反抗袁树的实力。  

几个本来就是边郡的郡就不用说了,任他搓扁搓圆也不会有人说什么闲话。  

不是边郡的郡,他也能通过朝廷的关系给变成边郡。  

比如包括在雁门郡和云中郡之中的定襄郡,就被袁树以“地域狭小、靠近边防、常为鲜卑人入侵之所”为理由,强行变成了边郡。  

还有西河郡、上郡,被袁树以“贴近南匈奴聚居地、常有兵乱”为理由,也给定义为了边郡。  

朝廷那边很快就得到了通过。  

这就是所谓的背靠大树好乘凉。  

结果就是整个并州除了太原郡和上党郡之外的其余七个郡全都成了边郡,本就不怎么强势的地方势力被袁树抽了一波财富和人口之后,彻底打入深渊,失去了与袁树叫板的理论依据。  

从此也是任由袁树搓扁搓圆。  

雁门郡太守夏育、太原郡太守臧旻本来已经明牌投靠袁树了,人家就是为了袁树才来做了太守。  

西河郡太守汪倧、上郡太守宋高和定襄郡太守曾辛在袁树发起的多次行动中表现突出、非常注意迎合袁树的需求,被袁树赏识,给予赏赐,算是成为了袁树的人。  

此后在正始三年六月,袁树又以“贪腐”、“渎职”的罪名弹劾云中郡太守、五原郡太守和朔方郡太守,将他们全部弹劾去职。  

接着改任卢植为云中郡太守。  

改任绍原为五原郡太守。  

改任廉达为朔方郡太守。  

自此,除了上党郡太守濮阳潜不是袁树的亲信之外,其余八人已经全部都是袁树的人了。  

当然了,濮阳潜这个不怎么听话的家伙袁树也不会放过,他所掌控的上党郡也是袁树认为的问题最大的郡,所以在正始三年八月,袁树以“渎职”、“不敬州牧”为理由弹劾濮阳潜,将濮阳潜送入大牢论死。  

而上党郡太守则被袁树推举与他关系颇为亲近的山阳郡人刘表担任。  

于是从八月开始,并州九郡的最高权力全部被袁树所掌控。  

至于其下九十多个县,也有六十多个县的县令、县长被袁树直接罢免或者问罪,而后一股脑的全部换上自己身边值得信赖的人。  

身边人不够,那就把之前调任到外地担任基层职位的一心会员们召回来出任县令、县长、县尉、县丞等职位。  

到正始三年十月左右,整个并州的高层权力和基层权力几乎都被袁树及其麾下团队掌控。  

前后不过一年的功夫,袁树就彻底掌控了并州,把并州真的经营为了他自己的“王国”。  

诚然,这件事情或多或少有些过分,要是换了别人,估计图谋不轨这个罪名都要扣上来了,可问题在于,这样做的人是袁树。  

他爹是大汉的一号实际掌权人,而他自己就是大汉的二号实际掌权人。  

他想干什么,还需要你说?  

还是说你想跟他爹告他的状?  

并州发生的这些事情,还有被袁树杀死的人、罢免的官员,无不显露出袁树强硬的政治手腕和强悍的政治资本,铲除一批人之后,还能换上另外一批人来承担职位,并且维持正常的运转。  

在很多人眼中,袁树的一心会集团原本明明只是一个学派,只是一个打嘴炮的嘴炮团,可谁知道,居然在不知不觉中演化为了一个政治军事学术三开花的超级天团。  

这跟谁说理去?  

反正就当下来说,整个并州已经是袁树说了算了,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不是太过于天怒人怨,恐怕也不会有谁说个不字。  

更何况袁树从来也没有打算干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  

他只是想要建设良庄,恢复农业生产,然后练兵,北伐鲜卑。  

这都是正事,是好事,是为国为民考虑的事情,也不单单是为了他自己,他大可以十分坦然地说自己一边强大自身一边也在为国为民谋福利。  

谁又能反驳呢?  

很多人最怕的其实就是这种人。  

他做事情不仅仅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整体,把他自己的需求和整体的需求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然后以此为出发点前进。  

颇为无敌。  

就好比良庄的建设,从最开始只是一个实验性质的理想国,结果越实验越有可操作性。  

人口、规模都是在官府报备的,且根本不会少了官府的那份税收。  

良庄本身还要收一些管理费用,也是用粮食支付的。  

两次收税之后,留给农民的还是大多数,还是能让农民一家子维持温饱,甚至随着时间推移,还有了积蓄,吃饱肚子已经不是难事。  

这个事情不仅仅发生在茂陵、雒阳,也发生在其他地方。  

有了良庄的保护和农具的提供,农民的利益得到了极大的维护,官府无法也不敢向顶着袁树名头的农庄征收超过朝廷规定的税收,更不敢多次征税,只能老老老实实按照规定来,这就有效避免了农民的破产。  

农民有了积蓄,就更难破产,就更能维持再生产甚至是扩大生产的需求。  

交给官府的税不会拖欠,良庄按照比例征收的管理费也越来越多,整个庄子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之中。  

这个时候,再让宣传队伍出动,把良庄模式对外宣传、输出,自然就会有一些深受压榨之苦的农民带着土地前来请求加入,或者是一些佃户出逃,进入良庄求取庇护。  

这一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