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四 一次小小的敲打(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帮张俭说话的人没法儿回答这个问题。
而且当事情进展到这个地步的时候,雒阳城内的人们也差不多的察觉到了些什么,怀疑这个事情与袁氏脱不开关系,所以渐渐的也就不说话了,也不敢去趟这趟浑水了。
张俭很快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连关系最亲近的刘表和夏馥都远离了他,不想和他过多的牵扯到一起。
于是乎,到正始二年五月初的时候,张俭彻底躺平了,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辩驳了,名声已经臭得差不多了。
在雒阳舆论场上,他已经被踢下了大雅之堂,要是局势继续发酵下去,他估计都快要和曹节一桌了。
这日子怎么就那么苦涩呢?
然而,这还不算完,袁树对付人从来都是一击必杀,从不给目标留下什么东山再起的途径。
正始二年五月初二,司隶校尉段煨上表朝廷,表示张俭作为朝廷大臣却引发那么大的争议,会损坏朝廷在民间的威信,如果张俭真的有道德上的污点,他建议朝廷将张俭罢官。
这份表奏很快得到了袁逢的批复,接着袁逢又假模假样的跑去了崇德殿拜见刘悝,让人形玉玺在已经拟好的诏令上盖章,就此罢免了张俭的官职,把张俭废为庶人、赶出朝廷,再不叙用。
张俭就那么失去了官职。
诏书下来的时候他整个脑子都是嗡嗡的,完全没有理解情况怎么就突然变的那么糟糕了,前后不过一个月,他就从士人领袖变成了一介草民,权力地位全都没了,还落了个永不叙用的下场。
这和党锢之祸时期被禁锢在家里有什么区别?
但是这还不算完!
袁某人的手段还没结束,他奉行的准则是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为了让奉命和平主义政策的老爹在他北上之后还能镇得住场子,避免坑儿子的情况发生,袁树决定杀鸡儆猴,用张俭做个榜样,让某些心怀不轨的人在想要搞事情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
于是乎,司隶校尉段煨再次登场。
正始二年五月初四,段煨直接出手,派出一队中都官徒吏闯入张俭的家中,把一脸懵逼的张俭直接带走,抓到了司隶校尉控制的监狱之中关押。
事后,段煨放出风声,说张俭在逃难期间,有一户人家曾庇护过他,但是受到他的牵连而被宦官灭门,只有一个儿子因为外出侥幸逃得一命,现在他来京城状告宦官和张俭,希望朝廷能给他主持公道。
此人言辞恳切,语气近乎恳求,实在是令人感慨,段煨需要张俭来协助调查,把这个事情原原本本的搞清楚,判断一下张俭到底有没有罪过。
张俭就这样被关入了段煨掌控的监牢之中,从光天化日之下被丢到了黑灯瞎火阴暗潮湿的地方,整个人都接近崩溃的状态,不断地喊叫着说他没有罪,说他要见天子,要见袁逢。
段煨压根儿不管他,就把他关在监狱里,每天只给他一顿稀的,不接触不审问,也不让人和他说话,打算好好儿的熬一熬他。
张俭被罢官、抓入监狱里的消息很快传遍雒阳舆论场,不少人直接为之叫好,大声称赞朝廷雷厉风行,表示一定把这个伪君子狠狠的治罪。
但是那些与张俭关系较好、有所来往的党人官员则心有戚戚,心知这大概率是袁氏操控的局,对袁逢袁树父子两人渐生怨怼之心,却因为张俭的前科而不敢明目张胆表示不满和质疑,生怕自己也步上张俭的后尘。
直到此时,他们才意识到司隶校尉为代表的监察系统也被袁氏完全掌控,而这套监察系统一旦发挥出作用,杀伤力之大实在是令人咋舌。
而且他们也意识到袁氏父子并非没有火气的泥人,并非是可以任由他们随意编排而不知反击的愣木头,今后若要与他们打交道,可真要小心一些。
他们是实打实的掌控了重要权力,实打实的控制着重要的朝廷部门,一言不合,虽然不至于杀人,但是绝对能让你失去官职和权力。
做士人的不当官,还有什么奔头?
袁树的行动很成功,一次小小的敲打,已然让不少来到雒阳不久的党人对袁氏政权有所忌惮,不再敢肆意妄为,算是初步为袁氏政权建立了威慑体系。
不过张俭的身份实在是有些让人难绷,而且还被抓到监狱里去了,不知道下一步要被怎么审讯,他的家人被吓得魂飞魄散,到处找人帮忙求情,想要把张俭救出监狱。
受限于过往的交情和曾经的一些恩义,倒也不是完全没有人想要为他求情,只不过这些人大多数都找错了求情的对象,找到了袁逢那边。
袁逢对这件事情完全是看戏的状态,事情根本就不是他做的,所以根本就不见人,搞得党人群体是一阵担忧,生怕袁氏父子真的要把张俭给杀了。
倒是刘表对此颇有些看法,他寻思了一阵,觉得这个事情多少有点奇怪。
从他在这段时间里对袁逢的了解来看,袁逢从来不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人,甚至可以说他办事情多少有点犹犹豫豫,既不迅猛,也不果断,很多事情甚至有些优柔寡断,这一点在讨伐叛军期间就有充分的体现。
当时大军出征,还没到一个月,袁逢就在私下里纠结这一仗是不是应该见好就收,就开始担忧叛军要是势力太大了、拖延的时间太长了,国库撑不住该怎么办。
这种瞻前顾后的人,怎么就突然一套组合拳打出来,疾风
而且当事情进展到这个地步的时候,雒阳城内的人们也差不多的察觉到了些什么,怀疑这个事情与袁氏脱不开关系,所以渐渐的也就不说话了,也不敢去趟这趟浑水了。
张俭很快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连关系最亲近的刘表和夏馥都远离了他,不想和他过多的牵扯到一起。
于是乎,到正始二年五月初的时候,张俭彻底躺平了,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辩驳了,名声已经臭得差不多了。
在雒阳舆论场上,他已经被踢下了大雅之堂,要是局势继续发酵下去,他估计都快要和曹节一桌了。
这日子怎么就那么苦涩呢?
然而,这还不算完,袁树对付人从来都是一击必杀,从不给目标留下什么东山再起的途径。
正始二年五月初二,司隶校尉段煨上表朝廷,表示张俭作为朝廷大臣却引发那么大的争议,会损坏朝廷在民间的威信,如果张俭真的有道德上的污点,他建议朝廷将张俭罢官。
这份表奏很快得到了袁逢的批复,接着袁逢又假模假样的跑去了崇德殿拜见刘悝,让人形玉玺在已经拟好的诏令上盖章,就此罢免了张俭的官职,把张俭废为庶人、赶出朝廷,再不叙用。
张俭就那么失去了官职。
诏书下来的时候他整个脑子都是嗡嗡的,完全没有理解情况怎么就突然变的那么糟糕了,前后不过一个月,他就从士人领袖变成了一介草民,权力地位全都没了,还落了个永不叙用的下场。
这和党锢之祸时期被禁锢在家里有什么区别?
但是这还不算完!
袁某人的手段还没结束,他奉行的准则是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为了让奉命和平主义政策的老爹在他北上之后还能镇得住场子,避免坑儿子的情况发生,袁树决定杀鸡儆猴,用张俭做个榜样,让某些心怀不轨的人在想要搞事情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
于是乎,司隶校尉段煨再次登场。
正始二年五月初四,段煨直接出手,派出一队中都官徒吏闯入张俭的家中,把一脸懵逼的张俭直接带走,抓到了司隶校尉控制的监狱之中关押。
事后,段煨放出风声,说张俭在逃难期间,有一户人家曾庇护过他,但是受到他的牵连而被宦官灭门,只有一个儿子因为外出侥幸逃得一命,现在他来京城状告宦官和张俭,希望朝廷能给他主持公道。
此人言辞恳切,语气近乎恳求,实在是令人感慨,段煨需要张俭来协助调查,把这个事情原原本本的搞清楚,判断一下张俭到底有没有罪过。
张俭就这样被关入了段煨掌控的监牢之中,从光天化日之下被丢到了黑灯瞎火阴暗潮湿的地方,整个人都接近崩溃的状态,不断地喊叫着说他没有罪,说他要见天子,要见袁逢。
段煨压根儿不管他,就把他关在监狱里,每天只给他一顿稀的,不接触不审问,也不让人和他说话,打算好好儿的熬一熬他。
张俭被罢官、抓入监狱里的消息很快传遍雒阳舆论场,不少人直接为之叫好,大声称赞朝廷雷厉风行,表示一定把这个伪君子狠狠的治罪。
但是那些与张俭关系较好、有所来往的党人官员则心有戚戚,心知这大概率是袁氏操控的局,对袁逢袁树父子两人渐生怨怼之心,却因为张俭的前科而不敢明目张胆表示不满和质疑,生怕自己也步上张俭的后尘。
直到此时,他们才意识到司隶校尉为代表的监察系统也被袁氏完全掌控,而这套监察系统一旦发挥出作用,杀伤力之大实在是令人咋舌。
而且他们也意识到袁氏父子并非没有火气的泥人,并非是可以任由他们随意编排而不知反击的愣木头,今后若要与他们打交道,可真要小心一些。
他们是实打实的掌控了重要权力,实打实的控制着重要的朝廷部门,一言不合,虽然不至于杀人,但是绝对能让你失去官职和权力。
做士人的不当官,还有什么奔头?
袁树的行动很成功,一次小小的敲打,已然让不少来到雒阳不久的党人对袁氏政权有所忌惮,不再敢肆意妄为,算是初步为袁氏政权建立了威慑体系。
不过张俭的身份实在是有些让人难绷,而且还被抓到监狱里去了,不知道下一步要被怎么审讯,他的家人被吓得魂飞魄散,到处找人帮忙求情,想要把张俭救出监狱。
受限于过往的交情和曾经的一些恩义,倒也不是完全没有人想要为他求情,只不过这些人大多数都找错了求情的对象,找到了袁逢那边。
袁逢对这件事情完全是看戏的状态,事情根本就不是他做的,所以根本就不见人,搞得党人群体是一阵担忧,生怕袁氏父子真的要把张俭给杀了。
倒是刘表对此颇有些看法,他寻思了一阵,觉得这个事情多少有点奇怪。
从他在这段时间里对袁逢的了解来看,袁逢从来不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人,甚至可以说他办事情多少有点犹犹豫豫,既不迅猛,也不果断,很多事情甚至有些优柔寡断,这一点在讨伐叛军期间就有充分的体现。
当时大军出征,还没到一个月,袁逢就在私下里纠结这一仗是不是应该见好就收,就开始担忧叛军要是势力太大了、拖延的时间太长了,国库撑不住该怎么办。
这种瞻前顾后的人,怎么就突然一套组合拳打出来,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