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不是袁术 > 二百六十七 少年曹孟德

二百六十七 少年曹孟德(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据袁树所知,曹操与他同岁,现在也十八岁。  

之前他和袁绍走得很近,但是因为袁绍已经去雒阳做官了,而曹操尚未成年,所以没有同行,依然留在曹氏族地。  

此番王吉造反,曹操等年轻族人也加入到了保卫县城、族产的战斗当中,据曹钟所说,曹操十分勇猛,挥舞长刀砍翻六个敌人,是曹氏家族年轻一代里最勇猛的一人。  

这倒是让袁树对曹操有了些新的认识。  

因为在他的印象里,曹操是个统帅,是个领袖,也是个诗人,战斗力层面好像不是后人最关注他的事情。  

不过袁树也知道,曹操年轻时是游侠之士,舞刀弄枪那是常态,后来也有图谋刺杀张让、挥动双戟让张让的护卫不得靠近、从而全身而退的传奇故事。  

想来他的武力值应该也不低。  

袁树仔仔细细打量着站在他面前稍稍有些紧张的曹操。  

和他身边那些同龄的曹氏族人比起来,曹操确实不算高大,不过也没有很矮,身体看起来挺壮实,眼睛不大,但很有神采,容貌只能说平常,的确不帅,至少和袁绍还有他自己比起来差了不少。  

但也绝对算不上难看。  

袁树不由得感慨。  

以貌取人确实不应该,就曹操这幅容貌身段,谁又能在他没有崛起的时候认为他是可以在未来改变汉末混战局势的人呢?  

于是他打算和曹操交谈一下,试试他的深浅。  

“曹操?我听过你的名字,你与家兄相处甚笃,关系亲近,和另一个名为许攸的人一起,常常结伴交游,是否?”  

曹操一听这话,本就有些紧张的面色变得更加局促。  

“的确如此…”  

旁人不知道,他却是知道的,袁树与袁绍这对兄弟的关系不好,从小就不好,说是兄弟,实则关系很淡漠。  

袁绍更是单方面把袁树看作敌人,还多次向他以及许攸寻求比过袁树的方案,虽然都以失败告终。  

如果袁树知道他曹某人曾经为袁绍出谋划策过…  

会不会针对我、打压我,然后让我没有好果子吃?  

可是…  

我可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和袁树为敌啊!我只是想要讨好袁绍、得到他的赏识而已!  

曹操心中又是委屈又是懊悔。  

讨好袁绍、得到他的赏识,这是家中长辈的任务,又不是他自己的意志。  

家中长辈说他曹操身为长子,就应该为家族、为族中小辈做一些事情,所以他才如此靠拢、讨好袁绍。  

难道…  

要被袁树追责了吗?  

曹操的思维十分跳跃,一阵心慌意乱,立刻试图为自己辩护。  

但他嘴巴刚张开,刚想说些什么,耳边就传来了袁树爽朗的笑声。  

“哈哈哈哈哈哈,果然啊,能被家兄欣赏的人,不会是什么凡人,与我一般的年岁,便有如此英豪之气,果然不同凡响!”  

袁树抚掌大笑:“如此英豪少年,又为国立功,正当重赏!赏黄金三十两,白银一百两,蜀锦十匹,以筹为国杀贼之功!恢弘少年志士之气!”  

曹操眨了眨眼睛,顿时一愣,没反应过来。  

曹钟却是反应过来了。  

这可不是什么小赏赐,这是真的重赏,能给如此重赏,岂不是说明袁树对曹操很是看好吗?  

曹钟面露喜色,立刻喊道:“操,还不向袁都尉道谢!”  

曹操被这一喊,立刻反应过来,嘴巴一张,深深一礼。  

“操多谢袁都尉赏赐!”  

“无需多礼。”  

袁树摆摆手笑道:“国家有此英勇少年,未来才能越发的繁荣昌盛,曹君如此年轻,便有如此胆气,可见不凡…不知曹君可有读过什么书?”  

袁树这话说出来,本该显得奇怪,因为他自己也不过十八,他也只能算个英勇少年,但是在众人眼中却没有任何奇怪的地方。  

因为他的权势、声望、地位实在是太高了。  

曹操也丝毫没有把袁树当作一个同龄人来看,而是颇为小心紧张的把他当作一个上位者、统治者来看待,情不自禁地对他采取臣下的姿态。  

对袁树的问话,曹操不敢有丝毫怠慢,心中还隐隐有些激动。  

“回袁都尉的话,操读过五经,也读过《管子》和《韩非子》,还读过《孙子兵法》。”  

“嗯,不错,少年人不仅要读五经,也要读一读其他先贤的著作,开阔视野是对的,至于兵书…”  

袁树沉吟片刻,缓缓道:“兵书,知晓内容就好,不要读太多,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一本兵书说不完天下兵事,一家之言道不尽千古战局,更多的还是要看自己的理解。”  

“操受教!”  

曹操激动道:“袁都尉之言,操必谨记于心!还有…操…操也读过《孟子解诂》和《知行论》。”  

“哦?”  

袁树来了一些兴趣,微笑道:“你还读过我的作品?”  

“正是!”  

曹操忙说道:“您的作品传播甚广,十分精妙,更有标点、注解,读起来十分轻便易懂,妙趣横生,操得之,爱不释手,连续读了五遍。”  

袁树点了点头。  

“可曾读出些什么感悟来?”  

“最大的感悟,便是您所说的世风日下、士风不正。”  

曹操朗声道:“光武中兴以前,国事日衰,儒者认为到了变革天命之际,这才推动王莽篡逆,王莽篡逆之后完全参照先贤之学改革天下,却完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