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三 这是一个开始(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时间很快来到了十月初七日凌晨时分。
邙山轮廓刚染上蟹壳青,德阳殿三重檐庑殿顶的鸱尾已挑破残夜,七十二枚青铜铎铃悬在飞檐下,随北邙吹来的晨风轻颤,惊得殿脊陶制朱雀口中含的露珠坠入三丈高台,在青瑁地衣上碎成点点寒星。
袁逢再次召集了公卿百官赴德阳殿,这一日,便是正式宣布兵变以来全部决议的时候。
公卿百官或激动、或忧心忡忡,又或者无喜无悲,列成整齐的队列,站在皇宫宫门之外随着钟声敲响,宫门重重次第洞开,紧急重组完毕的虎贲营八百虎贲执戟叩地的声响碾碎洛水残雾,以一种异常威严的姿态迎接着这群执掌天下权柄的重要官员。
此时此刻,大部分官员都已经知道了这份威严到底是来自于谁。
群臣缓缓前进,抵达正殿——德阳殿,殿中仪卫手中吾杖重重顿地,德阳殿三千金砖同时震颤,震得群臣心神激荡。
群臣褪去鞋子、佩剑,低头含胸匆匆入内,在各自的位置上站定,又在礼官一声令下全部跪坐于其上,等待着天子的到来。
不多时,新任天子刘悝闪亮登场。
尽管此时此刻刘悝还没有正式举行过登基仪式,但是今日显然就是要为他补办这个流程,贯彻程序正义。
不过这一过程并不像群臣所认为的那样平平稳稳。
袁逢下令把袁树和一群礼官一起头脑风暴出来的关于刘宏如何成为皇帝的事情公诸于众,走上了先废刘宏、再立刘悝的路线。
经由太常卿唐珍的宣言,满朝文武大臣们这才知道原来刘悝才是刘志心中最合适的皇帝人选。
而刘宏是被窦氏外戚给拱上皇位的。
窦氏外戚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抛弃了刘悝,选择了刘宏,而打从最开始,刘志就没有选择过刘宏,所以让刘悝登基成为皇帝,那才是真正遵从先帝的遗愿。
至于刘宏,他只是一个被篡改的召令所选中的幸运儿,所以严格来说刘宏他甚至不能被承认是皇帝,所以刘悝将刘宏废为庶人、不承认他曾经作为皇帝这一事实是非常合理合法的,是应该得到认同的。
可以说,这一纸诏令是刘悝唯一心甘情愿甚至主动要盖上玉玺的诏令,只有在这个层面上,刘悝才觉得袁氏是自己人。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所有的事情,都是袁逢和袁树作出的决定,与刘悝并没有什么关系。
而就是这样一纸诏令,彻底否决了刘宏存在的意义,甚至让刘宏连继承他父亲爵位的机会都没有,这对于群臣百官来说,无异于一次大规模的“认知修复”。
不过好就好在能站在这里的人不是既得利益者就是过往的利益得到了保全的人,他们没有理由也不会为了一个与他们没有什么恩义感情存在的废帝葬送掉自己的利益前途。
所以,在这个基础之上,刘宏的存在意义被彻底的否定掉了。
他成为皇帝的这几年被盖棺定论为篡位悖逆的行为,连同已经彻底覆灭的窦氏外戚一起,被钉在了大汉王朝历史的耻辱柱上,再也不得翻身。
刘悝的地位由此得到了雒阳朝廷的正式认定。
随后,群臣百官一同向刘悝跪拜、行礼,山呼万岁,正式承认了刘悝作为他们的君主的存在。
再然后,刘悝正式宣布改熹平年号为正始年号,熹平元年即为正始元年。
册封正室妻子王氏为皇后。
册封九岁的嫡子刘礼为皇太子。
值得一提的是,刘悝有妃妾十一人,现下存活的子女七十人,之前据说还有十几个孩子因病去世了,堪称东汉大仲马。
他不过三十多岁,还不到四十,这种激烈的播种强度,甚至能和老刘的祖宗中山靖王刘胜相提并论。
或许,这也是他的身体如此弱不禁风的原因之一吧…
反正袁树私下里是这样揣测的。
总之,刘悝成为皇帝的事情就这样被确定了,他的皇位和皇统正式确立,东汉帝国随之进入了新的纪元。
而那之后的事情,就和刘悝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因为接下来的封赏、罢黜环节,都是袁逢和袁树做出的决定。
以袁逢手握雒阳控制权的强制力和刘悝天子的名义,袁氏门生故吏、一心会集团与合作者团体这三大派系得到了政变成功之后最甜美的果实。
他们充分享受到了这份荣光。
尤其是袁树麾下团体,最开始,这个团体的身份是最低下的,平均年龄也是最小的,几乎没有多少人有官身,都是白身,最多有一个袁树门生的名号。
但是这一波封赏下来,不单单参与进来的六千余人都得到了钱财、绢布的赏赐,一个个摇身一变都成了小富翁,还有六百多人得到了高低不一的官身,成功获得了官职。
他们当中有人获得了朝廷部门的办事官员职位,有人得到了地方官府的正职、副职,也有人获得了中层、基层的军官职位。
从雒阳朝廷部门到中央军队体系,从地方郡府到县府,反正只要是有空缺的位置,只要是能安插进入的地方,袁树都竭尽所能把自己麾下的核心人员们给安插了进去。
尤其是在豫州、兖州、青州、徐州和冀州这中原核心区域,袁树都在竭尽所能的安插自己的人,使地方上遍布自己的势力,又以一心会集体意志为纽带将其连接在一起,试图创造出一个巨大的一心会权力网络。
邙山轮廓刚染上蟹壳青,德阳殿三重檐庑殿顶的鸱尾已挑破残夜,七十二枚青铜铎铃悬在飞檐下,随北邙吹来的晨风轻颤,惊得殿脊陶制朱雀口中含的露珠坠入三丈高台,在青瑁地衣上碎成点点寒星。
袁逢再次召集了公卿百官赴德阳殿,这一日,便是正式宣布兵变以来全部决议的时候。
公卿百官或激动、或忧心忡忡,又或者无喜无悲,列成整齐的队列,站在皇宫宫门之外随着钟声敲响,宫门重重次第洞开,紧急重组完毕的虎贲营八百虎贲执戟叩地的声响碾碎洛水残雾,以一种异常威严的姿态迎接着这群执掌天下权柄的重要官员。
此时此刻,大部分官员都已经知道了这份威严到底是来自于谁。
群臣缓缓前进,抵达正殿——德阳殿,殿中仪卫手中吾杖重重顿地,德阳殿三千金砖同时震颤,震得群臣心神激荡。
群臣褪去鞋子、佩剑,低头含胸匆匆入内,在各自的位置上站定,又在礼官一声令下全部跪坐于其上,等待着天子的到来。
不多时,新任天子刘悝闪亮登场。
尽管此时此刻刘悝还没有正式举行过登基仪式,但是今日显然就是要为他补办这个流程,贯彻程序正义。
不过这一过程并不像群臣所认为的那样平平稳稳。
袁逢下令把袁树和一群礼官一起头脑风暴出来的关于刘宏如何成为皇帝的事情公诸于众,走上了先废刘宏、再立刘悝的路线。
经由太常卿唐珍的宣言,满朝文武大臣们这才知道原来刘悝才是刘志心中最合适的皇帝人选。
而刘宏是被窦氏外戚给拱上皇位的。
窦氏外戚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抛弃了刘悝,选择了刘宏,而打从最开始,刘志就没有选择过刘宏,所以让刘悝登基成为皇帝,那才是真正遵从先帝的遗愿。
至于刘宏,他只是一个被篡改的召令所选中的幸运儿,所以严格来说刘宏他甚至不能被承认是皇帝,所以刘悝将刘宏废为庶人、不承认他曾经作为皇帝这一事实是非常合理合法的,是应该得到认同的。
可以说,这一纸诏令是刘悝唯一心甘情愿甚至主动要盖上玉玺的诏令,只有在这个层面上,刘悝才觉得袁氏是自己人。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所有的事情,都是袁逢和袁树作出的决定,与刘悝并没有什么关系。
而就是这样一纸诏令,彻底否决了刘宏存在的意义,甚至让刘宏连继承他父亲爵位的机会都没有,这对于群臣百官来说,无异于一次大规模的“认知修复”。
不过好就好在能站在这里的人不是既得利益者就是过往的利益得到了保全的人,他们没有理由也不会为了一个与他们没有什么恩义感情存在的废帝葬送掉自己的利益前途。
所以,在这个基础之上,刘宏的存在意义被彻底的否定掉了。
他成为皇帝的这几年被盖棺定论为篡位悖逆的行为,连同已经彻底覆灭的窦氏外戚一起,被钉在了大汉王朝历史的耻辱柱上,再也不得翻身。
刘悝的地位由此得到了雒阳朝廷的正式认定。
随后,群臣百官一同向刘悝跪拜、行礼,山呼万岁,正式承认了刘悝作为他们的君主的存在。
再然后,刘悝正式宣布改熹平年号为正始年号,熹平元年即为正始元年。
册封正室妻子王氏为皇后。
册封九岁的嫡子刘礼为皇太子。
值得一提的是,刘悝有妃妾十一人,现下存活的子女七十人,之前据说还有十几个孩子因病去世了,堪称东汉大仲马。
他不过三十多岁,还不到四十,这种激烈的播种强度,甚至能和老刘的祖宗中山靖王刘胜相提并论。
或许,这也是他的身体如此弱不禁风的原因之一吧…
反正袁树私下里是这样揣测的。
总之,刘悝成为皇帝的事情就这样被确定了,他的皇位和皇统正式确立,东汉帝国随之进入了新的纪元。
而那之后的事情,就和刘悝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因为接下来的封赏、罢黜环节,都是袁逢和袁树做出的决定。
以袁逢手握雒阳控制权的强制力和刘悝天子的名义,袁氏门生故吏、一心会集团与合作者团体这三大派系得到了政变成功之后最甜美的果实。
他们充分享受到了这份荣光。
尤其是袁树麾下团体,最开始,这个团体的身份是最低下的,平均年龄也是最小的,几乎没有多少人有官身,都是白身,最多有一个袁树门生的名号。
但是这一波封赏下来,不单单参与进来的六千余人都得到了钱财、绢布的赏赐,一个个摇身一变都成了小富翁,还有六百多人得到了高低不一的官身,成功获得了官职。
他们当中有人获得了朝廷部门的办事官员职位,有人得到了地方官府的正职、副职,也有人获得了中层、基层的军官职位。
从雒阳朝廷部门到中央军队体系,从地方郡府到县府,反正只要是有空缺的位置,只要是能安插进入的地方,袁树都竭尽所能把自己麾下的核心人员们给安插了进去。
尤其是在豫州、兖州、青州、徐州和冀州这中原核心区域,袁树都在竭尽所能的安插自己的人,使地方上遍布自己的势力,又以一心会集体意志为纽带将其连接在一起,试图创造出一个巨大的一心会权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