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 袁绍不值得他分出精力(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老树叫不出声,袁绍也不打算倾听老树的辩解。
他要把所有的不满和愤怒都发泄在这棵树上,不顾妻子担忧的眼神与劝阻,奋力劈砍,奋力嘶吼,他的声音在院子里回荡,显得格外不甘、凄怆。
除了那棵倒霉的老树之外,他还摔碎了十多个碗碟,踢翻了一整个石桌子,仿佛要把入目所见的所有的东西都毁灭一样。
他不明白!
他完全不明白!
为什么他从小到大都被袁树压着?
为什么他从小到大都比不过袁树?
出身不如,才能不如,运气不如,名望不如!
除了年纪比他大之外,似乎就没有更加具备优势的地方了。
小的时候不如袁树聪明伶俐,青少年时代还是不如袁树才华横溢,好不容易熬到自己成年而袁树尚未成年的时候,正打算在仕途上一展拳脚、争取领先袁树的时候,却在一个夜晚被袁树彻底杀死了比赛。
完了,一切都完了!
他再也比不过袁树了!
而且更要紧的是,他在袁氏家族内部的地位也不剩什么了。
别的不说,袁逢起兵讨伐宦官,没有喊上他,只带着袁树,他们父子两个一通操作把所有宦官全给杀了,所有的事情都给干了,但是他袁绍就成为了一个局外人…
袁基没有参加,那是因为袁基在外地当官,不在雒阳。
袁隗没有参加,是因为袁隗外出公干,也不在雒阳。
他袁绍就在雒阳啊!
就在雒阳啊!
他那么大一个人,就在雒阳杵着,又不是空气,怎么会毫无存在感呢?
他甚至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被整个家族抛弃了,怀疑自己是不是什么地方得罪了家里长辈。
他也是一个壮丁啊!
就算没什么势力,喊上他,好歹也是一个战斗力不是吗?
为什么连这种事情都不喊上他?
这种怀疑让他这几天甚至有点精神都不太正常,整日恍恍惚惚的,连吃喝拉撒都不在心上李氏为此十分担心,她看着袁绍那失魂落魄的样子,心中充满了疼惜和无奈。
于是李氏在十月初六日一早就派人去了皇宫找袁逢,告知袁逢袁绍的事情,她希望袁逢能够关心一下袁绍,给他一些安慰和鼓励。
然而袁逢对此并不关注。
他正忙着处理政变之后的各种事务,根本没有时间理会袁绍的小情绪。
他的屁股已经坐在了大汉帝国实际掌权人的位置上,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他现在的身份不支持他过于关注家中琐事、儿女情长。
如果说是袁氏家族的话还能稍微顾及一下,但仅仅只是一个袁绍出了一点小小的问题,却要他分出宝贵的精力去处理。
那还是算了。
袁逢只是让人回去告诉袁绍,他会给袁绍安排一个合适的职位,会给他表现自己的机会,但是现在,他没有时间去考虑袁绍的事情,让袁绍老老实实在家里待着,不要添乱。
袁绍得知这个回复之后,本就破碎不堪的心直接碎成了渣渣。
亲生父亲对他如此淡漠无情,让他再度受到了会心一击。
他本来已经没有力气了,但是现在,他又有力气了,提着三尺剑冲出了屋子,那棵二百年老树又一次遭受了无妄之灾。
可对于袁逢来说,此时此刻的袁绍的确没有什么分量,实在不足以让袁逢提起什么兴趣。
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儿子,官职仅仅只是一个郎官,没有什么功劳、声势,哪里值得他分出精力去应对他心里的小情绪呢?
他宝贵的精力和时间都要用在清算和封赏这两件事情上,甚至这都不够用,所以很多事情他都交给了袁树去处理。
比如关于刘宏等皇室成员的安置问题,还有关于新天子刘悝的一系列日常生活问题乃至于新的年号到底该怎么选择的事情。
为此,袁树召集了太常卿唐珍、少府杨赐、宗正刘祖和他们的部下官员进行商讨。
首先就是刘宏等旧皇室成员的安置问题。
刘宏本人已经被刘悝当场处理掉了,他现在已经是庶人了,给窦太后守墓认罪三年之后就会被驱逐出去,再也不能返回雒阳。
这种处置显然有点简单粗暴,不走流程不定罪,不贯彻程序正义,人家好歹做了好几年的皇帝,很难服众。
但考虑到这是刘悝做出的第一个、或许也会是唯一一个自主的决定,袁树还是决定尊重一下的。
好歹给人家一点面子,不是吗?
于是袁树找来一票砖家官员,大家一起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找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处置流程,把死人的价值利用到极致。
有些时候,死人比活人有用。
因为死人不会为自己辩护。
窦武和窦妙都死了,他们不会也无法为自己辩护,所以袁树直接就提出,要把刘宏即位这个事情做一番修正,搞一出阴谋论。
简单来说,就是说汉桓帝刘志死前顾虑到自己没有皇子,所以在皇位传承人的考虑方面,他决定把自己的皇位传承给刘悝。
因为刘悝成年,还有儿子,可以确保皇位传承稳定,又是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没有谁比他更合适了。
但是这个决定被窦妙和窦武知道了,他们感到不满。
窦妙感到不满的原因是刘悝作为成年天子,一旦登位,就没有了窦妙执政的理由,窦妙就会成为一个地位尴尬的皇太后,
他要把所有的不满和愤怒都发泄在这棵树上,不顾妻子担忧的眼神与劝阻,奋力劈砍,奋力嘶吼,他的声音在院子里回荡,显得格外不甘、凄怆。
除了那棵倒霉的老树之外,他还摔碎了十多个碗碟,踢翻了一整个石桌子,仿佛要把入目所见的所有的东西都毁灭一样。
他不明白!
他完全不明白!
为什么他从小到大都被袁树压着?
为什么他从小到大都比不过袁树?
出身不如,才能不如,运气不如,名望不如!
除了年纪比他大之外,似乎就没有更加具备优势的地方了。
小的时候不如袁树聪明伶俐,青少年时代还是不如袁树才华横溢,好不容易熬到自己成年而袁树尚未成年的时候,正打算在仕途上一展拳脚、争取领先袁树的时候,却在一个夜晚被袁树彻底杀死了比赛。
完了,一切都完了!
他再也比不过袁树了!
而且更要紧的是,他在袁氏家族内部的地位也不剩什么了。
别的不说,袁逢起兵讨伐宦官,没有喊上他,只带着袁树,他们父子两个一通操作把所有宦官全给杀了,所有的事情都给干了,但是他袁绍就成为了一个局外人…
袁基没有参加,那是因为袁基在外地当官,不在雒阳。
袁隗没有参加,是因为袁隗外出公干,也不在雒阳。
他袁绍就在雒阳啊!
就在雒阳啊!
他那么大一个人,就在雒阳杵着,又不是空气,怎么会毫无存在感呢?
他甚至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被整个家族抛弃了,怀疑自己是不是什么地方得罪了家里长辈。
他也是一个壮丁啊!
就算没什么势力,喊上他,好歹也是一个战斗力不是吗?
为什么连这种事情都不喊上他?
这种怀疑让他这几天甚至有点精神都不太正常,整日恍恍惚惚的,连吃喝拉撒都不在心上李氏为此十分担心,她看着袁绍那失魂落魄的样子,心中充满了疼惜和无奈。
于是李氏在十月初六日一早就派人去了皇宫找袁逢,告知袁逢袁绍的事情,她希望袁逢能够关心一下袁绍,给他一些安慰和鼓励。
然而袁逢对此并不关注。
他正忙着处理政变之后的各种事务,根本没有时间理会袁绍的小情绪。
他的屁股已经坐在了大汉帝国实际掌权人的位置上,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他现在的身份不支持他过于关注家中琐事、儿女情长。
如果说是袁氏家族的话还能稍微顾及一下,但仅仅只是一个袁绍出了一点小小的问题,却要他分出宝贵的精力去处理。
那还是算了。
袁逢只是让人回去告诉袁绍,他会给袁绍安排一个合适的职位,会给他表现自己的机会,但是现在,他没有时间去考虑袁绍的事情,让袁绍老老实实在家里待着,不要添乱。
袁绍得知这个回复之后,本就破碎不堪的心直接碎成了渣渣。
亲生父亲对他如此淡漠无情,让他再度受到了会心一击。
他本来已经没有力气了,但是现在,他又有力气了,提着三尺剑冲出了屋子,那棵二百年老树又一次遭受了无妄之灾。
可对于袁逢来说,此时此刻的袁绍的确没有什么分量,实在不足以让袁逢提起什么兴趣。
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儿子,官职仅仅只是一个郎官,没有什么功劳、声势,哪里值得他分出精力去应对他心里的小情绪呢?
他宝贵的精力和时间都要用在清算和封赏这两件事情上,甚至这都不够用,所以很多事情他都交给了袁树去处理。
比如关于刘宏等皇室成员的安置问题,还有关于新天子刘悝的一系列日常生活问题乃至于新的年号到底该怎么选择的事情。
为此,袁树召集了太常卿唐珍、少府杨赐、宗正刘祖和他们的部下官员进行商讨。
首先就是刘宏等旧皇室成员的安置问题。
刘宏本人已经被刘悝当场处理掉了,他现在已经是庶人了,给窦太后守墓认罪三年之后就会被驱逐出去,再也不能返回雒阳。
这种处置显然有点简单粗暴,不走流程不定罪,不贯彻程序正义,人家好歹做了好几年的皇帝,很难服众。
但考虑到这是刘悝做出的第一个、或许也会是唯一一个自主的决定,袁树还是决定尊重一下的。
好歹给人家一点面子,不是吗?
于是袁树找来一票砖家官员,大家一起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找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处置流程,把死人的价值利用到极致。
有些时候,死人比活人有用。
因为死人不会为自己辩护。
窦武和窦妙都死了,他们不会也无法为自己辩护,所以袁树直接就提出,要把刘宏即位这个事情做一番修正,搞一出阴谋论。
简单来说,就是说汉桓帝刘志死前顾虑到自己没有皇子,所以在皇位传承人的考虑方面,他决定把自己的皇位传承给刘悝。
因为刘悝成年,还有儿子,可以确保皇位传承稳定,又是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没有谁比他更合适了。
但是这个决定被窦妙和窦武知道了,他们感到不满。
窦妙感到不满的原因是刘悝作为成年天子,一旦登位,就没有了窦妙执政的理由,窦妙就会成为一个地位尴尬的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