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航发霸主 > 第266章 上级的肯定

第266章 上级的肯定(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阎亮的离开,算是打通了1199厂的产品小量进入部队的通道。  

军品也是产品,自然也有订货的流程,必要的轻输通也是必须的。  

苏长空又开始了发动机的测试工作,除了发动机要进行切割分析外,另一边工厂也在做飞机的破坏性试验。  

用一台巨大的拉力机,将飞机给拉断,以测试飞机的强度。  

结果不错,飞机的强度达到了让飞机承受9个G的过载。  

不过这一切的代价却是相当的高,为了让飞的强度大,使用了高强度的钛合金,除材料好,设备也是必要的,尤其是西南铝业30000吨的压机进行压制大梁。  

另一种测试,就是在机翼上安装很多钢绳,模拟飞机在空中时机翼的上下摆动,直到把飞机的机翼给拉断,用来测试疲劳强度。  

这一块苏长空也是早早地准备,彩虹2无人机上的碳纤维材料在机翼大量使用,除了减轻重量的同时,抗疲劳强度也是成倍增加。  

再加上机器是电脑控制,给机翼的力,可以通过编程控制,更容易模拟空中的复杂情况,而且机翼上使用了大家传感器,电脑记录全程数据。  

据负责人介绍,目前的测试速度和效果是传统速度的3倍速都不止。  

唯一不好的就是这个测量过程时间太长,一个周期就是上千个小时,最厉害的是由于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一次测试完成估计要小半年。  

毕竟一个月满打满算也才720小时,苏长空对超7的使用寿命是设计在3000小时,延寿是5000小时,所以这次一次测试至少要5个月。  

这样的寿命设计主要是参考了90年代的苏27。  

至于为什么不是欧美的8000到10000小时。  

主要是苏长空目前的套路是薄利多销,毕竟价格摆在那里,还有一个就是欧美战机的使用寿命长,也跟保养有关,其实也是套路。  

一般欧美的战机寿命长,可是在飞机使用后世的保养费用也是惊人的,一般是新飞机的数倍,例如幻影2000在飞机使用后期的每小时成本,就是新F16的3到5倍。  

当然了,其实这也是一种套跑,就像买车不赚,保养赚钱,看着飞机还能用,总不能报废吧,多可惜!  

只不过这种套路就目前1199厂来说不行,毕竟没有一个体系健全的售后团队,再说了,就是目前1199厂的国外潜在客户,也等不到飞机报废那一天了。  

所以飞机的寿命长短,到了基本面了,后面就是市场决定最终的寿命了。  

所有的测试归根结底,跟发动机一样,断掉之后的材料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断裂的原因。  

有的是设计的强度不够,有些是材料问题,设计问题好解决了些,无非就是多设计几种结构,多做实验,可是后者就麻烦了,开发一种材料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不过好在有苏长空这个材料专家,再加上飞机的机体设计是源于几十年后的结构,进度也不慢。  

就这样一月后,涡喷7X第3台发动机达到首翻寿命300小时后,翻修之后,进行第二轮测试。  

超7和超教7第3架飞机开始静态测试飞控系统时,上面来了一个庞大的参观团。  

三机部,装备部,科工委等多部门的一把手都来了,由于之前没有得到消息,这阵仗让苏长空有措手不及。  

来的当天苏长空正在跟秦川工业大学的彭校长谈微波暗室的事。  

微波暗室是用分析雷达反射的,这是隐身战机设计的必备实验设备。  

“彭校长,微波暗室这个点最近有点慢,现在歼7乙的外形马上就上风洞…”  

苏长空还没说完,冷雪就跑来了,在苏长空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于是苏长空说跟彭校长提了一句,一同去陪同参观。  

彭校长一听立马就高兴了,这可是一个难得露脸的机会于立马把这几天所有的事全部推掉了,跟着苏长空就去了工厂。  

等苏长空回到工厂时,吓了一跳,车间所有的一个都陪着黄老在参观,冷敬荣都恭敬地站在一边,而讲解的居然是钟玲。  

只听黄老问,“小同志,你今年多大了?”  

“马上就15岁。”钟玲道。  

“小冷,你们这人才建设搞的好嘛,我看这小同志,刚才在生产线指挥大家干活,技术很扎实。”黄老道。  

“黄老,钟玲是1199厂公开考试,成绩排名第一,然后送到秦川工业大学进行委培,这样的学生1199厂已经招了3批,最近一批是面向社会的招聘的,他们除了在秦川工业大学进行理论学习外,还要在工厂进行实践培训。”冷敬荣道。  

“都说199厂发展的太快,可我看还大家没注意到细节,人才的培养是根本。”黄老道。  

聊了几句后大家又继续参观。  

“这里涡喷7的拆解分析实验室,大家看到的就是对涡喷7X切割后的材料分析,使用1199厂生产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分析,目的是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和优化生产工艺,及降低成本。”  

黄老听了钟玲的分析后,是频频点头。  

就这样从发动机到飞机制造的车间都看了一圈后,下午黄老就回去了。  

临出发前苏长空被要求亲自送到火车站,而且黄老还跟苏长空聊了几句关于航空工业的构想,黄老对苏长空走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