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顽贼 > 第七百四十五章 调动

第七百四十五章 调动(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挡枪子,曾造过刚柔牌,是由木、漆、纸、油、铁多层复合材料制成的长盾牌,重达十五斤,苦于造价极高,一面要五两银子,无法官办采造。  

努尔哈赤的楯车,跟刚柔牌差不多,只是更大,六寸厚的木牌、覆盖牛皮、铁皮,组成复合楯车,造价更贵。  

因此通常来说,丢失楯车,黄台吉的责罚,会比楯车造价更贵。  

费扬古和胡希布宁可自己出钱,也不愿受责罚。  

反正也能克扣蒙古旗军的赏钱与压榨奴隶。  

在这个战乱灾荒横行的年代,在哪能混出头都是少数,尤其对林丹汗败亡后的蒙古人来说,贵族降金后,较之早前在蒙古地位大降。  

普通人则会沦为奴隶,被旗人欺压,平时挨饿挨打,战时被逼着上城墙,即使是侥幸先登,也会因旗人嫉妒不予支援,悲惨地死在城头。  

家人若能找到黄台吉告状,自然会得到丰厚的赏赐,予以正名…但这就像找到崇祯告状、找到刘承宗告状,找到任何统治者告状一样,塑造出皇帝都是明君,是下面人坏的假象。  

很多蒙古人降了金饿肚子挨揍,逃跑,叛逃大明,还是饿肚子。  

逃到宣大的蒙古人,也好不到哪儿去,属于期货人头,打了败仗就拿他们装女真领赏。  

大明不缺兵丁。  

长城以南在和平年代,把夷丁当个宝,是因为他们大概率会骑马射箭,穿上铠甲就是兵,比直接招募农民,省略了费钱费粮的训练阶段,能直接投入使用。  

但崇祯登基以来,大明已经通过系统化的征税创造流民,剿杀流民帅招抚流民军,继续加税创造新流民,完成了对西北农民的军事化改造。  

招安的农民军,通过几年的流动作战,刀口舔血学会了骑马射箭,要屯田会屯田、要作战会作战,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也就祖大寿那的蒙古兵过得还凑合。  

费扬古的算盘打得挺好,唯独没想到,黄台吉没给他时间。  

楯车根本没来得及造,就在崇德皇帝的一纸诏令的调派下再度出征,而且是没有任何准备的急调。  

战场另一边的刘承宗早就看到黄台吉重立阵线,就凭经验猜到他要张开两翼打包围,因此在歹青军两翼张开之前,就对己方两翼完成了下令。  

他遣传令兵飞奔至左光先、唐通与素巴第的阵中,命左右翼在看见敌军两翼张开之时,先狠攻一阵。  

刘承宗的目的是中心突破。  

但歹青的兵力多,即使他手上仍摁着第一旅最为精锐的正奇二营八千人,仍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为再次调动敌军,必须在两翼碰碰运气。  

元帅军的右翼打歹青左翼很吃力。  

右翼是素巴第的漠北军,虽然有六千骑兵,但他们的骑兵披甲率还不如八旗的守备部队,非常原生态的蒙古贵族加牧骑组合。  

靠着中军和右翼皆溃,并且金玉和的汉军旗营正将火炮转移,这才一举攻破了金玉和的军阵。  

随后粆图台吉与吴思虎的两营急趋向南,素巴第也想往南打一打,但撞在马光远的汉军阵上,一冲,巍然不动;再冲,汉军阵还不动。  

素巴第懂了。  

他只能远远游曳,对刘承宗的进攻命令有心无力。  

刘承宗见状,也从后方给其下达了第二道命令,就是远远的摆开海子阵,勿要让敌军前冲。  

素巴第收到刘承宗第二道命令的同时,派去给刘承宗表达建议的人也到了中军。  

这位漠北三部之一的汗,给自己的部队安排的很好,跟刘承宗请求右翼暂缓进击,等贺虎臣来了再协同汉军一道进军。  

刘承宗对此表达肯定,随即给第一旅的奇兵营传令,让他们转移到正兵营的右翼,跟正面的宗人、辽阳二营相连。  

调李鸿嗣向右翼移动,并不是他要保护素巴第。  

而是刘狮子觉得,漠北军的阵线弄不好待会要被捅破。  

万一被捅破了,他得让李鸿嗣这个营保护自己和高应登的正兵营,免得叫人家给他们来一次侧面击破。  

对刘承宗来说,这场仗,就是用时间换兵力。  

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多次、多点地对歹青军被迫变化的阵线施以打击,敲击薄弱地带,并加以突破,造成军阵多点崩溃。  

如果不能,就必须尽快带着斩获战果撤退。  

但左翼一碰,就碰出的费扬古没有楯车。  

先动手的是唐通。  

他的援兵营原本就在歹青的右翼侧后方,同侧面的宗人营用枪炮,削掉了豪格阵中一角,使吴思虎的北元营得以涌入阵中。  

随后正蓝旗崩溃,北元营继续突入,枪炮为避免误伤没了用武之地,就也继续向南,移动至镶白旗军阵旁边。  

不过也不知该说北元营骑冲得快,还是正蓝镶白溃得快,反正唐通的两千步骑兵一直在追赶前线,始终没有避免误射打放铳炮的机会。  

他这两千人本身就是大营编制下的骑马火器营,只带四门狮子炮,但武装了二百辆抬枪战车和八百八十杆重铳,投射能力非常强。  

虽然车上也携带了弓刀长矛,但不用火器,无疑是自断手脚。  

正当唐通心中对敌军溃败来的太快,充满绝望之时,惊喜地看到了一支军队正从敌军后方上前,朝自己这个方向移动,不禁大喜过望,就连整个营的赶路都快了几分。  

元帅军这会儿正是士气最高昂的时候,就连辽阳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