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我真不是个文青啊 > 318 莫言红高粱

318 莫言红高粱(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你要去哪里?”夏红军随口问道。  

“新西兰!”  

果然历史按照他的轨迹一步一步脚印往前走。  

顾城压低声音,兴奋的告诉夏红军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发来信函,聘请他做亚语系教授,专门讲授中国古典文学。  

“你…非要出去干嘛?在国内挺好的啊。”夏红军不好直说,想了想,小心翼翼劝道。  

“国内?你看看现在的诗坛都成什么样了?乌烟瘴气!”顾城有些愤怒。  

夏红军默然。  

的确,自从包括四川的“非非主义”“莽汉主义”上海的海上诗群”,滁州的“黑白诗派”、四川“莽汉主义”等新生代崛起,诗坛上称之为“第三代诗人”。  

他们用平白如话的语言,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与情感摆放在读者面前,并在其中表达着反崇高、反英雄、反理性、反文化的内容。  

这些诗,不论从其内容还是语言形式上,都与传统诗歌,包括前不久兴盛的朦胧诗大相径庭,推崇“口语化”“平民化”。  

诗歌中体味和反映凡俗生命中所有的内容,如爱恨、生死、苦乐甚至一饮一啄、睡觉入厕。  

以反对而反对,诗歌似乎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就像于坚写的的《尚义街六号》  

法国式的黄房子老吴的裤子晾在二楼喊一声胯下就钻出戴眼镜的脑袋隔壁的大厕所天天清早排着长队现在到处充斥着这样的诗句,这对于讲究空灵纯净、意境十分优美,精细的艺术感觉的顾城如何能受得了?  

“诗歌已经走向死亡!”顾城突然冒出这一句话。  

夏红军无言以对。  

他和西川、海子、杨丽他们组成了《燕山诗社》,高举诗歌意美、形美的大旗,拼命摇旗呐喊,但依旧无法挽回当今诗坛这一趋势。  

口水诗的时代不可避免的到来了。  

夏红军感到深深的悲哀。  

“走了,走了,一走百了。”顾城叹了一口气,也陷入了沉默。  

好在颁奖典礼很快开始,作为组委会主任的艾情以及中国作协领导等,在欢快的《运动员进行曲》中依次为获奖的作者颁奖。  

夏红军注意到了在中篇小说获奖名单中,大名鼎鼎的《红高领》在内。  

莫言也来领奖了!  

莫言也穿着西装,胖胖的,脸上露出谦和的笑容。  

夏红军和大家一起鼓掌,他突然想起,按照历史莫言的这篇《红高粱》被张艺谋改编成同名电影,明年就要上演了!  

但现在,因为自己的《山楂树之恋》横插了一脚,张艺谋开始筹拍自己这本书,那还拍不拍《红高粱》呢?  

还有,《山楂树之恋》现在拍摄到设么程度了?  

自从今年年初张艺谋来燕京选女主,两人见过之后,夏红军再也没有张艺谋的消息。  

也不知道这家伙跑到哪里去拍摄去了?  

诗歌组放在了中篇小说组之后,顾城、夏红军等人上了领奖台,台下发出热烈的掌声。  

哎呦…  

只是一本红色的获奖证书,竟然连奖金都没有!  

作协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小气了?  

夏红军心里只吐槽。  

还好,颁奖仪式结束后已经是下午五点半,组委会给获奖作者们组织了一场晚宴,以示祝贺,一时间觥筹交错。  

夏红军还是和顾城一帮诗人人坐在一起,这时候就看到莫言端着酒杯走了过来。  

“夏红军同学,我是莫言。”莫言首先自我介绍。  

“你好,莫老师。”夏红军站起来招呼,他心里有点差异不知道莫言找自己干嘛?  

两人闲聊了几句,莫言话锋一转:“小夏,你认识西影的张艺谋导演?”  

“认识,怎么了?”  

“他在拍你写的那部《山楂树之恋》。”  

这你都知道?  

夏红军微微感到诧异。  

“前段时间张艺谋找到我,准备改编我写那部《红高粱》。”莫言主动解释:“我们两人谈起这件事,张导对你那部小说很推崇。”  

“呵呵,你那本《红高粱》才是神作,张导拍出来以后一定会获奖!”夏红军笑道。  

“算了,咱们就别互相拍马屁了,来,敬你一杯。”  

“不敢….”夏红军也举起了杯子。  

莫言是山东人,喝酒豪爽,一杯酒一饮而尽,夏红军就给他斟满。  

“对了,你说你见过张导,他现在拍摄的怎么样?”夏红军关心的问道。  

“好像不太顺利。”  

“怎么了?”夏红军吃了一惊。  

“听他说是拍摄资金出了点问题。”  

真这样啊?  

果然被自己猜对了!  

老谋子拍电影,就喜欢大手笔大投入啊。  

嘿嘿…  

自己的计划可以实现了。  

就在夏红军一帮文人在燕京的饭店里举杯祝贺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湖北某地,一个叫百里荒的地方,这里正是《山楂树之恋》的拍摄地。  

一排平房里传出欢声笑语,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拍摄,电影终于杀青,明天就可以离开这地方。  

巩俐站在房子里,看着外面的景色,一棵山楂树突兀地映入眼帘。它高大挺拔,高约20米,呈扇形,郁郁葱葱。  

听当地老人说,这棵树已经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这里除了随处可见的华山松,山顶上长得如此英伟的山楂树实在不多。  

在这里,自己扮演的静秋和老三,这对内心纯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