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我真不是个文青啊 > 044 诗歌研讨会

044 诗歌研讨会(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我更喜欢顾城写的。”男青年又插嘴道:“特别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他来寻找光明”真是写的太厉害了。”  

“我觉得顾城的这句诗,应该借鉴西班牙诗人洛尔迦在西班牙宪警谣诗中的一句:“在这白金的夜里,黑夜遂被夜色染黑。”不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夏红军笑着补充了一句。  

“呵,连洛尔迦的诗你都读过?牛!”男青年翘起了大拇指。  

旁边的宋臻臻眼神突然变得亮晶晶的,这个和她是同龄人的男生,很厉害嘛…..起码她都没读过什么洛尔迦。  

惭愧啊。  

我也是在当初网上无意中看到的,并没有读全…..听到男青年提起这首诗他就顺口说了出来。  

还好,这个年代可没有后世为了那些脑残粉为了自己的爱豆不分青红皂白的撕逼。  

大家都一个目的,为了自己喜欢和热爱的诗歌!  

这个时候,一个保安模样的男人过来打开一楼的大门,院子里的年轻人蜂拥过来却被拦下。保安告诉他们等人一律在楼下,今天领导通知,所有群众不能上楼。  

夏红军挤上前,又从黄挎包里拿出邀请函,保安看了看,示意他上去。  

看到这情形,站在后面的有人立刻不乐意了:“喂,为啥他能上我们就不能上?他是你们领导的亲戚?”  

“就是嘛,就这事还要走后门?!”立刻有人附和。  

谁知保安脸一板:“同志,人家是不是领导的亲戚我不知道,但人家手里拿着参加会议的邀请函!你有本事也拿一张我立马放你上去!”  

“邀请函?!”  

众人听了吃了一惊。  

一个学生模样的竟然能参加诗歌研讨会?好多人都不信,但有人隐隐想到了什么。  

“师傅,他叫啥名字?”  

保安挠了挠头:“好像叫….叫夏红军!”  

夏红军?  

是他!  

这次获奖人员里最年轻的一个!一个高三学生竟然获得的二等奖!和大名鼎鼎的顾城并驾齐驱!  

众人立刻议论起来。  

宋臻臻呆住了。  

他就是夏红军?  

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嘛。  

在她的印象中,这个能写出这么唯美的诗的少年一定是戴着眼镜,身材消瘦,脸色苍白,眼神忧郁….  

可是他,穿着一件白衬衣外面是绿军装,脸上带着微笑,整个一个阳光少年嘛。  

廋倒是廋但脸色却红润,眼神更和忧郁扯不上边,看自己的目光似乎还有点肆无忌惮…  

他旁边刚才和夏红军搭讪的男青年也下了一跳。  

刚才听对方说是个高中生的时候,自己内心自然而然生出一种优越感,  

可是没想到对方竟然是诗歌界最牛的中学生!  

还有,自己最后那句“如果我是姑娘,我就要追她”,虽然是调侃现在想起来也有点不好意思。  

唉…..丢人了!  

夏红军上了三楼,没过两分钟就有杂志社的工作人员上来,听他自我介绍之后,就热情的招呼他进了会议室。  

没多久,参会人员陆续赶到会议室开始热闹起来,相互介绍,有的本来就认识,一片其乐融融。  

作为获奖年龄最小的夏红军自然引人瞩目,好几个人主动和他搭话,他都是有问必答,一份谦逊模样。  

这时候,一个穿着一件灰色毛衣二十多岁的男青年走了进来,他脸色略显苍白,更与众不同的是头上还带有一顶稀奇古怪的帽子。  

顾城!  

夏红军认出来了。  

立刻,有人上去主动打招呼,这些人获得的是优秀奖,好多也是顾城的粉丝。  

顾城回答着,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  

夏红军没动。  

他喜欢顾城写的诗歌,但不喜欢这个人。  

典型的渣男,有了深爱的他的妻子,竟然还有一个情人。更令人愤怒的是,竟然还亲手杀死了爱他的妻子。  

无论两人之间有何纠缠和恩怨,这一点无论如何不能让人原谅。  

顾城看到坐在他原位的不动的夏红军,冲他笑了笑,目光中带着一种孩子气的纯真。  

夏红军只好有礼貌的点点头,表示回应。  

可惜这纯真的笑容了,内心深处竟然隐藏着一个魔鬼。  

这时候有一个穿着灰色风衣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身材消瘦,目光冷峻。  

北岛!  

自己的偶像来了,夏红军急忙站起来。  

他喜欢北岛,除了他写的那些事,更敬佩他身上的那种悲天悯人的文人气质和风骨。  

北岛现在在诗坛已经是赫赫有名了,上前打招呼的人多,夏红军也挤过去握了握手。  

“北岛老师你好,我是夏红军。”夏红军主动自我介绍。  

北岛上下打量一下夏红军,严肃的脸上竟然露出了笑容:“小夏,我可不敢当你的老师,就你那首镜中,隐隐有雨巷的影子,有人说你完全继承了戴望舒的衣钵。”  

“北岛老师,你太高估我了。”夏红军汗颜。  

“我说,北岛和小夏同学,你们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就这么客气,让我们这些只获得了优秀奖的情以何堪?”说话的是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  

经他这么一说,大伙都笑了,气氛显得随和了许多。  

这次获奖一共是二十个人,但只来了十二个,基本都是燕京和周边地区,毕竟是自费,而诗人往往都是囊中羞涩。远在厦门获得三等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