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二百四十三章 门阀制度的弊端

第二百四十三章 门阀制度的弊端(2/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大王饶命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曹昙已经在陈留王曹奂的封邑,建立起了复魏豫州分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曹昙不是穿越众,也不会知道后世的这句名言。  

但他的做法却和当年张角黄巾起义之前如出一辙,张角在各地以治病之名,建立分坛,任命渠帅,然后等时机一到,群起响应。  

在襄阳举事的大方向定下后,各地的呼应至关重要,曹昙要抓紧时间,把豫州、兖州、淮南,甚至京兆一带的分部力量整合起来,唯有如此,魏国的复兴才能成功。  

十月间。  

一封来自荆州的暗间奏疏,被送到洛阳司马炎的面前。  

晋国荆州刺史杨肇与汉国谷城守将寇林有书信来往,两人隐有大事商量,其中细节暂不清楚,但很可能是杨肇甚至荆州晋军有意哗变投汉。  

杨肇是荆州军的二把手,位置在羊祜之下,徐之上。  

前番西陵之战时,杨肇领兵进攻吴国的江陵,结果被吴军陆抗所部打败,晋军损失惨重,连杨肇也差点被擒,要不是羊祜保荐,杨肇早就被削职为民了。  

从此之后,杨肇对羊祜感激不已,已从开始时颇有点不服,转为言听计从,唯羊祜一人决。  

对待杨肇是如此,对待失了谷城的徐也是一样。  

羊祜在为人处事上,确实让人敬服。  

本来荆州晋军将领团结一致,是件好事。但当有了猜忌之后,这样的团结就成了拉帮结派,对抗朝廷的隐患。  

暗间同时呈上的,还有羊祜给杨肇的一封言词模糊、看似说了些许套话,但细细一揣摩又好象有所暗指的书信,也被送到了洛阳。  

司马炎本来对这些东西并不怎么相信,羊祜的为人他还是认可的,另外,晋汉吴三国对立,像构谄敌方大将的事情,屡见不鲜,最为有名的就是周鲂假投魏国事件,直接导致了曹魏宗室、大将曹休大败而死。  

不过,这些信件中涉及的杨肇,倒是让司马炎心头一惊,又遂即震怒起来。  

杨肇是曹魏骁骑将军杨恪的嫡孙、中领军杨暨的儿子,曾经是司马昭的参军,在晋受魏禅后,杨肇典戎朝廷内武卫,进封东武伯。后来又官任荆州刺史,折冲将军。  

说白了,杨肇是司马家派到荆州去的亲信,作为二把手,屁股首先要坐正,有什么事多向洛阳这里报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而现在,杨肇不仅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还和汉国将领有来往,这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秘密,必须好好的查一查。  

为此,司马炎决定派出尚书、侍御史郭奕往襄阳、竟陵一行,复查书信真伪及羊祜、杨肇有无通汉之事。  

这一安排本来没有什么?身正不怕影子斜,要查就查,说个明白也好。  

但问题恰恰出在郭奕这人身上。  

郭奕并不是曹操的智囊郭嘉之子,而是出身太原郭氏,他的老爹是昌平侯郭镇,郭奕与贾允继室郭槐是堂兄妹。  

这下好了,到荆州调查的人,也是贾充、荀勖一个圈子里的人。  

羊祜就算有百口也莫能辩说。  

这就是魏晋九品中正制的弊端之一门阀垄断,有关系一路通畅,没关系寸步难行,寒门子弟要想出头,要不投靠门阀,要不娶一个高门的老婆,除此之外,想靠自己奋斗,除非老天眷顾。  

羊祜的出身也算不错。  

又深得司马炎信任,还有羊徽瑜在背后撑着,都免不得遭到构谄,更莫说其他人了。  

晋国在这样一种落后又腐化的用人制度下,衰落其实不可避免,纵算司马炎一时厉精图治,也只是回光返照。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