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姻大事

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姻大事(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国家其实也是一样。  

姜维坐镇陇西。  

终于让赵广稍稍的有了一点自由的时间。  

在姜维前往狄道之后,赵广与苏愉、诸葛绪、张绍等朝中重臣连番商议,仔细的盘算东征的得失,最后的结论着实让人感叹:打仗没有雄厚的国力支撑是真的不行,打仗要是不打胜仗真是不行。  

汉军东征打了半年多,从消耗来看,三万将士所需的粮秣、辎重等均需要靠渭水运输到河东,牵扯了关中发展的诸多人力物力。  

从收获来看,河东人口的西迁,特别是裴氏、卫氏这等大族的西迁,给荒凉的关中大地带来了复兴的勃勃生机。  

这中间人口基数的增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知识的积累,大族自古有诗书传家的传统,在科举制试尚未普及的时候,大族几乎垄断了学问这一层级。  

另一个大的收获,则是匈奴给予的赔偿,牛羊都是关中急需的蓄力,牛可以用来耕种,羊既可以放牧壮大羊群,长大也能充作肉食,  

战果也着实不错,但要不是有匈奴的赔偿,这仗还真是赔本了。  

羯胡被歼灭,缴获还不抵损耗。  

周曷朱这些杂胡流民酋帅,本来就没什么家当,区区一点从大族处抢来的东西,也值不了多少财帛。  

好在最后和晋国、匈奴的谈判还算顺利,第一批从并州运回的牛羊看上去虽然瘦弱了些,也不知道刘渊是从哪个小部落劫掠来的,但数量上匈奴人没有作假。  

解池的盐井开发、盐巴销售一块,赵广已经交给了张星彩来负责,这一块的利润极大,交到别人手里,赵广也不放心。  

至于张家会不会有私心杂念,比如做下肥了张家、损了国家的事情,赵广尚无暇去顾及,新汉现在的发展势头相当的迅猛,任谁都看的清楚,赵广相信张绍、张遵不是傻子,只有紧抱赵广这条粗腿,他们张家才有好日子过。  

刘弘成功与赵广达成合作协议,有了经济利益的牵拌,有了共同坑死胡虏的经验分享,晋、汉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也跟着缓和了下来。  

荆州牧羊祜在西进汉中失利之后,深感新汉实力强大的他,已经不复再有进兵关中的想法,与赵广这样奇计迭出、手段无穷的非正常人相比,还是老对手陆抗更加的让他感到心情愉悦。  

弘农郡一带的魏军驻守函谷关,本着汉军不来打自己,自已也不想去惹潼关的想法,胡奋近段时间很是安份。  

打潼关,就要面对猛将文鸯,胡奋觉得这完全是吃力不讨好,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守在洛阳边上,帮自家女儿胡芳清除那些威胁到她后宫地位的人。  

没办法。  

司马炎宠幸的女人实在太多了。  

胡芳娇蛮的个性,让她甚得司马炎的喜欢,但这种喜欢能持续多久,胡奋和胡芳都没有信心。  

男人,喜新厌旧是本性。  

更何况,司马炎本身就是一个花心渣男。  

女人的事,只是司马炎当了皇帝之后的调味品。  

在刘弘、裴秀、裴楷等河东官员的劝说下,在军事上连连受挫的现实下,司马炎也开始认识到新汉不好惹。  

西面的新汉军事上太强大,赵广这人又杀心太重,晋国上下也被赵广杀怕了,这种情况就象后世的战斗民族。  

不听话是吧,那就干一架,不去你死就是我亡。  

赵广这种莽夫惹不得,晋国朝堂遂就把目光投向了另一个对手:吴国。  

江东一带,吴主孙皓的暴政滥杀,正在让孙策、孙权兄弟建立的基业逐渐崩塌。  

在张布、濮阳兴等重臣被杀之后,荒淫好色的孙皓,除了派遣黄门到民间挑选美女外,另外规定大臣的女儿必须每年报一次,年纪到了十五六的先让他检阅,看不中的才允许出嫁。  

同时,孙皓迁都回建业后,大造新宫昭明宫,要求二千石以下的官员都必须进山里监督工役伐木。  

其中正殿赤乌殿,雕梁画栋,奢丽非常,壁上绘有以神仙云气为内容的大幅精美壁画。在殿堂外垒土成山,山上盖起高耸入云的楼阁。  

众叛亲离的孙皓肯定是个软杮子,司马炎略施小计,就让无能又残暴的孙皓中了圈套。  

八月间,建业开始有传言,寿春守将孙秀因不满孙皓的滥杀,有意起兵自立,推翻孙皓自己当皇帝。  

孙皓得知此讯,大惊之下连忙下诏让孙秀到建业述职,孙秀拥兵在外,又因为出身宗室,本来就被孙皓所忌惮。  

孙秀也不是善人,在得知孙皓要杀自已后,不甘等死即率军北投,江淮的主动权再一次回到北方。  

吴国好不容易得到的寿春,又被晋国轻而易举的拿了回去。气闷不已的孙皓暴怒大开杀戒,将孙秀一族全部诛杀,因连累过堪差一点杀的他自己家头上。  

没办法,孙秀也是孙家的人,而且是乌程侯孙匡之孙、长水校尉孙泰之子、吴大帝孙权的侄孙,细究老祖宗来说,都是孙坚那一条根上来的。  

江东老孙家乌七八遭的事情且由孙皓去折腾,有丁奉、陆抗这两根擎天柱在,孙皓还能再支撑好几年。  

晋、吴两国短暂的和平被孙秀一叛而打破。  

两军又开始在江淮一带陈兵相向,丁奉在被冷落了一阵后,再一次被启用,晋国一方,石苞、王浑、司马骏等重臣大将也纷纷被调往东线。  

晋、吴之间战争阴影密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