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武布中华 > 第391章人心以散

第391章人心以散(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蓟州就在山海关之西,关宁铁骑一日之内,就可以赶往支援。  

不过此时,吴三桂望着烽火,去没有动作。  

辽镇与清军交战十余年,双方仇怨极深,不过在交战过程中,辽镇也不断有人被俘虏,然后投降了清军。  

随着明朝国势衰微,加上对清战争连续失败,转投清军的辽镇兵将也就越来越多。  

现在关宁军中,随便找个兵将,几乎都能在清军中,找到自己的亲戚,包括吴三桂。  

早在松锦大战之后,清军就通过祖大寿,不断给吴三桂写招降书信。  

此时,在吴三桂手中,便有一封清军送来的书信,还是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亲笔所书,其中有段话,“伯虽向守辽东,与我为敌,今亦勿因前故尚复怀疑。…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世世子孙长享富贵,如山河之永也。”  

这句话打动了吴三桂,而且他深知,以关宁军的实力,也挡不住清军。  

这时吴三桂注视着烽火半响,沉声喝令道:“传令下去,大军紧守山海关,没有我的军令,谁也不许擅自出击。”  

北京城,东城。  

因为闯军进占河东,清军压向山海关,北京城已经戒严。  

虽说眼下局势危机,但是对于北京城而言,似乎也不算什么大事。  

自打崇祯登基以来,敌军兵临城下,北京戒严也不是一两回了,城中军民早就习惯,也有丰富的应对的经验。  

这次情况比以往要糟糕,可是北京城表面上却依旧平静。  

现在崇祯与大臣的关系,势同水火,城内许多官员,都准备打开大门迎闯王了。  

当然,随着清军大军压境,来的也可能是关外的建奴。  

这使得北京城中的官绅,开始出现分化,一部分决定南下,君子不立于危墙,先避避风头,等局势明朗,再来做出决定。  

另一部分则无所谓,有洪承畴的例子在前,投降满清对他们而言,也并非不可接受,他们只需要一块遮羞布,一个说得过去的借口,就能够为清军效力。  

此时,在城门处,百姓排队进出北京城,守门士卒盘查着细作,并借机搜刮百姓。  

从去年阿巴泰入寇,截断漕运开始,南方诸省就以各种理由,不再向北京运输赋税。  

现在北京城内,崇祯朝廷穷困潦倒,给京营发饷的钱都没有,官员也是欠俸两三年。  

前不久,崇祯皇帝提议大臣和勋贵捐饷,帮助朝廷渡过难关,可是却应者寥寥无几,国丈周奎甚至黑了皇后两千两。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崇祯朝廷灭亡,腐朽的旧官僚和贵族、勋戚的覆灭,已经不可避免。  

王朝危亡之际,自己都不肯救自己,难道还指望他人来救?  

城门处许久没得兵饷的士卒,私设税卡,收取着赋税,引得城门处,拥挤了大批进出的百姓和官绅。  

此时,一队官兵正盘剥着,一队要进城的商队。  

城外人群突然传来一阵喧哗,紧接着人群中便是一阵骚乱,原本排队的百姓和商贩,开始纷纷惊恐的向前拥挤。  

守门的京营兵见此,不禁大怒,“都他娘的好好排队,不交钱谁也不许进。”  

京营士卒在拒马桩后,组成人墙,阻拦着百姓进城,拥挤的人群中,却忽然有人惊呼,“烽烟!烽烟!”  

“鞑子入塞了!”  

军官抬头一看,目光跃过人群头顶,只见东北方向的天空,升起一道道黑色的狼烟,守军对此在熟悉不过,顿时害得脸色惨白,手脚颤抖。  

“建奴又入寇了!”  

惊恐的情绪,在众人心头蔓延,北京城头“当当当”的警钟声响起,全城陷入慌乱。  

紫禁城,崇祯皇帝登上宫城,向东北蓟州方向看去,只见一道道黑烟冲天而起,直冲天际。  

崇祯原本以为来的会是李自成,不想清军居然先一步兵临城下。  

“鸣钟,召集群臣议事!”崇祯面沉如水,吩咐身边太监。  

不多时,皇宫中召集百官议事的钟声响起,崇祯遂即移步大殿,等待群臣商议对策。  

此时城中百官已经得知清军再次入塞,不过除了极少数官员,心怀忧惧之外,大多数官员本就不关心国事,只等改朝换代,依旧不以为然。  

毕竟清军入塞,不是第一次,每次都是抢了就走,并不是稀奇事。  

这时,在大殿内,崇祯皇帝穿着龙袍,坐在龙椅上,百官依着官阶站立两侧,却都是低头垂首不发一言。  

崇祯看着殿上文武百官,心头便气,不过还是开口询可:“诸卿,闯贼据河东,今日建奴又跃边墙而来,朕该如何应对啊!”  

殿下百官鸦雀无声,大多都低头看着脚尖,没有一人说话。  

现在唯一的对策,就是南迁,可是没人愿意提出来。  

毕竟朝廷欠着俸禄不发,还要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以及得罪东南的代价,去提议南迁,除非是赤胆忠心,不顾自身利益的死忠之臣,否则谁愿意冒这个风险。  

令崇祯感到无比愤怒的场面再次出现,他说的话仿佛是对牛弹琴一般,令他不禁恼怒,“国朝选拔而等为官,尔等就是这样践行圣人忠君爱国之言吗?”  

这时人群中,一名大臣闻语,咬牙站了出来,“陛下,自闯贼踰秦入晋,势已破竹,今建奴又破边而入,国朝以是危在旦夕。臣以为唯今之计,只有南迁一策。”  

崇祯闻语,心头一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