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夏虫不语冰(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朕要知道于何时加,于何处加,于何人加?”
看着康熙那激动到微微颤抖的背影,韦小宝是无奈的,这当众抖尿的习惯真的好吗?
还没等韦小宝说出答案,康熙又转过身来,目光真射,还能看到眼中有血丝,这是上头了?
被盯得有点不好意思,韦小宝也只能展现你要这么问我就明白了的表情,还将身子伏低了些:“回皇上,厨子加菜当然要等食客饿了再加,应该加给吃相最好的那一桌,应该先给半饥不饱的人。”
康熙大吼了一声“好”,韦小宝却在心里吐了一声“靠”:“不就是心里的龌龊想法非得等别人说出来嘛,如此坏事从来都是奸臣干的,皇上永远是英明的。”
这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习性被康熙执行到底了,他又问了,莫不是想过把君臣奏对的瘾?
“这样做是何道理,抬起头来,告诉朕!”
那就满足他吧,韦小宝有的是招,他将头又低了些,信了你才邪呢:“回皇上,食客不饿就不觉得饭菜香了,吃相不好会让人觉得食物也不行,饱的人吃不下也不会买账,太饿的人一来吃不饱,也有可能心太急撑死,只有半饥不饱的人才会对厨子心存感激,因为多给他们一点他们就吃饱了,刚刚好。”
他倒是答上了来,用最粗浅的大白话将公仔画出了肠,但韦小宝也对康熙彻底冷了心。
因为康熙不断点头的样子实在是让韦小宝恶心,那被光线投射到地面的影子,晃来晃去的,就像张牙舞爪的霸王龙一般。
土豆的中原的推广为什么会这么慢,这位千古一帝功劳不少,当然,前明也带了个坏头。
此时遍地饥荒,但凡康熙对臣民们有点怜悯之心,就应该大力推广农桑。
可历史上他硬是在自己亲政并坐稳江山后才开始推广土豆、番薯、玉米的种植。
这就是千古一帝的英明之处啊,跟康熙问韦小宝的问题一个样。
凭什么干对自己没好处的事情呢?那些草民饿死与他何干?
后世还有很多人说土豆的推广不易是因为毒性的问题,那就讲笑了。
魔芋那样毒性更大的食品,在华夏都有两千多年的食用历史,这是有文字记载的,而且连如何去毒有什么用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晋代左思《蜀都赋》原文:云蒟蒻其根白,以汁煮即成冻,以苦酒淹食,蜀人珍之。
宋代《开宝本草记》:根摩傅痛肿毒,有效。捣碎以灰汁煮成饼,五味调食。
难道国人还搞不定微毒的土豆?
同样的高产作物,同样在万历年间进入中原,番薯在饥荒时传入了福建,福建巡抚就用它缓解了灾情。
而土豆却被作为宫庭美食,被困在了深宫大院里出不去。
谁会信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官员们看不出它的高产耐旱?只不过大家都没空去做这样的事了,都忙着党争呢。
明朝确实不咋的,可到了清朝也没好多少。
康熙看出来了,可看看他刚才的表现,他认为百姓们不够饿,士绅们吃相不好,还有一些地方不听话,给他们吃饱了会造反。
不能让人吃饱了撑着,这是何等令人懵逼的想法。
饥有食啊,多么纯朴简单的愿望,不行,因为草民们不够听话。
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
就像有皇帝说饥民饿了干嘛不吃肉羹一样,他们是真不懂吗?还是装不懂呢?
不是搞不定土豆,而是搞不定下面那些不听话的百姓,于是像《天工开物》这样的书被禁了,谁让宋应星教会这些百姓不依赖朝廷呢。
搞不定问题还搞不定提出问题的人?
一句话,夏虫不可语冰,着眼点不在一个频道上。
同样的事例还有一个,康熙是学过《几何原本》的,后来仍有康熙亲自作注的满文《几何原本》存世。
他肯定知道几何原理对营建的作用,与大臣们讨论河工他还提出了测量办法。
凡事有但是,康熙不在国内推广《几何原本》,不但不推广,还禁绝了,是的,《几何原本》在清朝是禁书。
不是一个皇帝禁,而是康熙禁了雍正禁,到了孙子乾隆还禁,接着嘉庆道光又照祖宗教诲办,然后慈禧再接力。
让你们觉醒了满清往哪搁?
数学都禁?对,数学都禁,就是要草民们不识数!
韦小宝是个识数的,他不愿在这一点上与康熙多废口舌,反正这个小皇帝要什么只要咱能拿得出那就给他吧,过后一把收回来就行,连本带利。
康熙对韦小宝的知情识趣很满意,他连让韦小宝启蒙识字都没提,只是跟海大富说了句:“此子可堪大用。”
看,文盲不要紧,只要听皇上的话能替他忠心耿耿地办差就行。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康熙将韦小宝丢进了布库的阵列中,操练去吧。
可怜韦小宝,一没基础,二来生身吃亏,三还得展现演技,一天下来,摔得是鼻青脸肿。
康熙看了还大为欣喜,指着韦小宝哈哈大笑:“这才是狗奴才该有的样。”
还得了康熙赏赐的十斤土豆,宫中早就种得到处是了。
韦小宝不得不在心里暗骂:“你才是狗呢,你全家都是狗。”
这话可不算是精神胜利法,康熙的奶奶孝庄皇后是孛尔只斤氏出身,孛尔只斤氏自称为天狼的后裔,而康熙的皇后是钮钴禄氏,直译就是草
看着康熙那激动到微微颤抖的背影,韦小宝是无奈的,这当众抖尿的习惯真的好吗?
还没等韦小宝说出答案,康熙又转过身来,目光真射,还能看到眼中有血丝,这是上头了?
被盯得有点不好意思,韦小宝也只能展现你要这么问我就明白了的表情,还将身子伏低了些:“回皇上,厨子加菜当然要等食客饿了再加,应该加给吃相最好的那一桌,应该先给半饥不饱的人。”
康熙大吼了一声“好”,韦小宝却在心里吐了一声“靠”:“不就是心里的龌龊想法非得等别人说出来嘛,如此坏事从来都是奸臣干的,皇上永远是英明的。”
这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习性被康熙执行到底了,他又问了,莫不是想过把君臣奏对的瘾?
“这样做是何道理,抬起头来,告诉朕!”
那就满足他吧,韦小宝有的是招,他将头又低了些,信了你才邪呢:“回皇上,食客不饿就不觉得饭菜香了,吃相不好会让人觉得食物也不行,饱的人吃不下也不会买账,太饿的人一来吃不饱,也有可能心太急撑死,只有半饥不饱的人才会对厨子心存感激,因为多给他们一点他们就吃饱了,刚刚好。”
他倒是答上了来,用最粗浅的大白话将公仔画出了肠,但韦小宝也对康熙彻底冷了心。
因为康熙不断点头的样子实在是让韦小宝恶心,那被光线投射到地面的影子,晃来晃去的,就像张牙舞爪的霸王龙一般。
土豆的中原的推广为什么会这么慢,这位千古一帝功劳不少,当然,前明也带了个坏头。
此时遍地饥荒,但凡康熙对臣民们有点怜悯之心,就应该大力推广农桑。
可历史上他硬是在自己亲政并坐稳江山后才开始推广土豆、番薯、玉米的种植。
这就是千古一帝的英明之处啊,跟康熙问韦小宝的问题一个样。
凭什么干对自己没好处的事情呢?那些草民饿死与他何干?
后世还有很多人说土豆的推广不易是因为毒性的问题,那就讲笑了。
魔芋那样毒性更大的食品,在华夏都有两千多年的食用历史,这是有文字记载的,而且连如何去毒有什么用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晋代左思《蜀都赋》原文:云蒟蒻其根白,以汁煮即成冻,以苦酒淹食,蜀人珍之。
宋代《开宝本草记》:根摩傅痛肿毒,有效。捣碎以灰汁煮成饼,五味调食。
难道国人还搞不定微毒的土豆?
同样的高产作物,同样在万历年间进入中原,番薯在饥荒时传入了福建,福建巡抚就用它缓解了灾情。
而土豆却被作为宫庭美食,被困在了深宫大院里出不去。
谁会信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官员们看不出它的高产耐旱?只不过大家都没空去做这样的事了,都忙着党争呢。
明朝确实不咋的,可到了清朝也没好多少。
康熙看出来了,可看看他刚才的表现,他认为百姓们不够饿,士绅们吃相不好,还有一些地方不听话,给他们吃饱了会造反。
不能让人吃饱了撑着,这是何等令人懵逼的想法。
饥有食啊,多么纯朴简单的愿望,不行,因为草民们不够听话。
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
就像有皇帝说饥民饿了干嘛不吃肉羹一样,他们是真不懂吗?还是装不懂呢?
不是搞不定土豆,而是搞不定下面那些不听话的百姓,于是像《天工开物》这样的书被禁了,谁让宋应星教会这些百姓不依赖朝廷呢。
搞不定问题还搞不定提出问题的人?
一句话,夏虫不可语冰,着眼点不在一个频道上。
同样的事例还有一个,康熙是学过《几何原本》的,后来仍有康熙亲自作注的满文《几何原本》存世。
他肯定知道几何原理对营建的作用,与大臣们讨论河工他还提出了测量办法。
凡事有但是,康熙不在国内推广《几何原本》,不但不推广,还禁绝了,是的,《几何原本》在清朝是禁书。
不是一个皇帝禁,而是康熙禁了雍正禁,到了孙子乾隆还禁,接着嘉庆道光又照祖宗教诲办,然后慈禧再接力。
让你们觉醒了满清往哪搁?
数学都禁?对,数学都禁,就是要草民们不识数!
韦小宝是个识数的,他不愿在这一点上与康熙多废口舌,反正这个小皇帝要什么只要咱能拿得出那就给他吧,过后一把收回来就行,连本带利。
康熙对韦小宝的知情识趣很满意,他连让韦小宝启蒙识字都没提,只是跟海大富说了句:“此子可堪大用。”
看,文盲不要紧,只要听皇上的话能替他忠心耿耿地办差就行。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康熙将韦小宝丢进了布库的阵列中,操练去吧。
可怜韦小宝,一没基础,二来生身吃亏,三还得展现演技,一天下来,摔得是鼻青脸肿。
康熙看了还大为欣喜,指着韦小宝哈哈大笑:“这才是狗奴才该有的样。”
还得了康熙赏赐的十斤土豆,宫中早就种得到处是了。
韦小宝不得不在心里暗骂:“你才是狗呢,你全家都是狗。”
这话可不算是精神胜利法,康熙的奶奶孝庄皇后是孛尔只斤氏出身,孛尔只斤氏自称为天狼的后裔,而康熙的皇后是钮钴禄氏,直译就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