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唐家三姹,五雷化煞(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有人说大河的水从天上来,也有人说大河的水要往银河里去。
当然,谁的说法也都没错。
任谁来到黄河的边上,见到这样一条不见来头、不见去处的大河,总是会认为这是天河的。
而在西海、陇右、西康、巴蜀四地交界处,更是有一奇景,称作九曲黄河第一湾。
黄河自西海高原发源,一路穿山过岭,从西北往东南而流,流到四地交界处时,眼看就要进入巴蜀了,又忽地掉头折返,复往西北而去,回到西海境内。
这河曲如钩处,便是第一湾的所在。
大河奔涌,斗折逆注,只一想便知此处那是何等的惊涛拍岸,浪涌堆雪。
然而,这第一湾的壮阔还不止于此看,就在大河弯折之处,更有一条浩荡白河自南往北而来,注入到黄河之中。
黄河西来,挟泥裹沙,浊浪滔滔,而白河如脂,处子静婉,自南注入。两水相交,激荡盘旋,竟在相合后犹自黄白分明,直至远去半里,这才渐渐交融。
这里是白河入黄处,四境相交地,各处对此地的称呼不同,有人称其为第一湾,有人称为河曲,有人称为河钩,还有人称作白河口。
因为白河源头在蜀地,所以蜀人好称此地为白河口。
此处四地接壤,玄魔分界,兵家要冲,所以蜀中玄门在此立了一座剑阁远哨,就叫白河剑阁。
白河剑阁制式和西川剑阁一般无二,矗立在白河入黄口的东岸,巍峨矗立,在剑阁上能清晰的看见黄白分明的奇景。
真正的气象万千。
这要是在寻常,喜山乐水的程心瞻来到此地,他非得久久徘徊,登楼远望,大书特书才好。
而此刻,他无心观摩胜景。
正值夜半丑初,天地杀气最盛。只见在大河以北,血云弥漫,绵延数百里,威逼剑阁。
而在大河以南,则是有一片白云,同样横亘百里,发着瑞彩千条,抵御着血光,护佑着剑阁。
大战早已开始。
血云白云正在角力,寸土不让,云层的边沿在大河之上相触,相触的地方迸发出明灭不定的法光,伴随着雷霆炸响。
程心瞻望过去,白云之上端坐一个坤道,白发白袍,周身散发着明亮白炽的法光,叫人无法久视。
对面血云之上也是一个女子,相比于白云坤道,此女御使血云似乎要更为轻松写意一些,不曾掐诀念咒,也不曾发出护体神光,仅是负手傲立云头,顾盼生姿。
此女形象看的分明,端的是冰肌玉骨,莹白如雪,一双凤眼微微上挑,眼波流转似含春水,朱唇如染血,不点而艳。
女子身着一袭锦缎黑裙,外面再罩一件血红色的纱罗长衣,轻薄如烟,双臂上缠绕着一条姹紫披帛。发间斜插一支红花,脚踏一双绣金莲鞋,真是妖艳动人。
两个女子把控着战局走向,以云斗法,而在两云之下,大河怒涛之上,则是一团混战。
许多正道与邪修乱战一团,遁光交织,法光四射,但由于是以大河为战场,所以显得这些人又像蝼蚁一样渺小。
程心瞻遍览全局,心下已知,魔攻玄守,这应当是一次以西海魔教为主、多个北派魔教集结到一起的拔哨,想去掉白河剑阁这么一个扎在四地交界处的钉子。
他只粗略一扫,就看见了血神教和五鬼门的装束,另外还有西康僧侣在。
那片血云上的女子修为很高,程心瞻猜测应当有五洗之上的修为,甚至有可能迈入了上三劫。
其人血气冲霄,控制着这样一大片血云强压剑阁,定是血神教的人,也应当是这些群魔攻阁的领头人。
而白河剑阁这边的定海神针自然是那个以白云抗衡血云的白袍坤道,观其境界,应当是和血云女子相仿,但又要略逊一筹,程心瞻猜测,这应该和西川剑阁的佟元奇一样,也是峨眉长辈来助周轻云镇守剑阁的。
此时,白云与白河剑阁上迸发的法光连成一片,防备着从任何方向靠过来的魔头。
程心瞻身化剑光从剑阁南边飞来,速度极快,临到近前时便听白云之上传来一道叱问,
“谁人来此!”
程心瞻闻言打出一道令牌,令牌迎风见长,是碧甸材质,上书「西川剑阁」四字。
这是程心瞻除掉寒识和尚后严人英亲自送来的,可以自由出入西川剑阁大阵,也可以凭此记功换宝。
他扬声道,
“贫道一介散人,挂名在西川剑阁除魔卫道,见血光而来,诛魔尽力。”
“多谢道友,一切小心。”
那云上坤道闻言后回了一句。
程心瞻便直冲到白云之下,那白云散发出的法光也未曾阻拦他。
他往大河上飞去,往前头看,那战局中最为耀眼的是一道青霞剑光。
霞光为一女子所舞,那女子一身鹅黄长裙,秀发被一根红绳束在脑后,剑起剑落间,神采飞扬,所向披靡,但凡被剑光所触,非死即伤,掉落河中。
但也正应如此,此女也被一群魔头围攻着,那些魔头虽然不敢正面与之交锋,但都各自驾驭着法术法宝击长放远,让剑主有些疲于应对,宝剑的威力也难以全部发挥出来。
此刻,程心瞻便见在此女身后,有一女魔头,扬手洒出一片白骨飞针,那些飞针细如牛毛,难以察觉,往女剑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有人说大河的水从天上来,也有人说大河的水要往银河里去。
当然,谁的说法也都没错。
任谁来到黄河的边上,见到这样一条不见来头、不见去处的大河,总是会认为这是天河的。
而在西海、陇右、西康、巴蜀四地交界处,更是有一奇景,称作九曲黄河第一湾。
黄河自西海高原发源,一路穿山过岭,从西北往东南而流,流到四地交界处时,眼看就要进入巴蜀了,又忽地掉头折返,复往西北而去,回到西海境内。
这河曲如钩处,便是第一湾的所在。
大河奔涌,斗折逆注,只一想便知此处那是何等的惊涛拍岸,浪涌堆雪。
然而,这第一湾的壮阔还不止于此看,就在大河弯折之处,更有一条浩荡白河自南往北而来,注入到黄河之中。
黄河西来,挟泥裹沙,浊浪滔滔,而白河如脂,处子静婉,自南注入。两水相交,激荡盘旋,竟在相合后犹自黄白分明,直至远去半里,这才渐渐交融。
这里是白河入黄处,四境相交地,各处对此地的称呼不同,有人称其为第一湾,有人称为河曲,有人称为河钩,还有人称作白河口。
因为白河源头在蜀地,所以蜀人好称此地为白河口。
此处四地接壤,玄魔分界,兵家要冲,所以蜀中玄门在此立了一座剑阁远哨,就叫白河剑阁。
白河剑阁制式和西川剑阁一般无二,矗立在白河入黄口的东岸,巍峨矗立,在剑阁上能清晰的看见黄白分明的奇景。
真正的气象万千。
这要是在寻常,喜山乐水的程心瞻来到此地,他非得久久徘徊,登楼远望,大书特书才好。
而此刻,他无心观摩胜景。
正值夜半丑初,天地杀气最盛。只见在大河以北,血云弥漫,绵延数百里,威逼剑阁。
而在大河以南,则是有一片白云,同样横亘百里,发着瑞彩千条,抵御着血光,护佑着剑阁。
大战早已开始。
血云白云正在角力,寸土不让,云层的边沿在大河之上相触,相触的地方迸发出明灭不定的法光,伴随着雷霆炸响。
程心瞻望过去,白云之上端坐一个坤道,白发白袍,周身散发着明亮白炽的法光,叫人无法久视。
对面血云之上也是一个女子,相比于白云坤道,此女御使血云似乎要更为轻松写意一些,不曾掐诀念咒,也不曾发出护体神光,仅是负手傲立云头,顾盼生姿。
此女形象看的分明,端的是冰肌玉骨,莹白如雪,一双凤眼微微上挑,眼波流转似含春水,朱唇如染血,不点而艳。
女子身着一袭锦缎黑裙,外面再罩一件血红色的纱罗长衣,轻薄如烟,双臂上缠绕着一条姹紫披帛。发间斜插一支红花,脚踏一双绣金莲鞋,真是妖艳动人。
两个女子把控着战局走向,以云斗法,而在两云之下,大河怒涛之上,则是一团混战。
许多正道与邪修乱战一团,遁光交织,法光四射,但由于是以大河为战场,所以显得这些人又像蝼蚁一样渺小。
程心瞻遍览全局,心下已知,魔攻玄守,这应当是一次以西海魔教为主、多个北派魔教集结到一起的拔哨,想去掉白河剑阁这么一个扎在四地交界处的钉子。
他只粗略一扫,就看见了血神教和五鬼门的装束,另外还有西康僧侣在。
那片血云上的女子修为很高,程心瞻猜测应当有五洗之上的修为,甚至有可能迈入了上三劫。
其人血气冲霄,控制着这样一大片血云强压剑阁,定是血神教的人,也应当是这些群魔攻阁的领头人。
而白河剑阁这边的定海神针自然是那个以白云抗衡血云的白袍坤道,观其境界,应当是和血云女子相仿,但又要略逊一筹,程心瞻猜测,这应该和西川剑阁的佟元奇一样,也是峨眉长辈来助周轻云镇守剑阁的。
此时,白云与白河剑阁上迸发的法光连成一片,防备着从任何方向靠过来的魔头。
程心瞻身化剑光从剑阁南边飞来,速度极快,临到近前时便听白云之上传来一道叱问,
“谁人来此!”
程心瞻闻言打出一道令牌,令牌迎风见长,是碧甸材质,上书「西川剑阁」四字。
这是程心瞻除掉寒识和尚后严人英亲自送来的,可以自由出入西川剑阁大阵,也可以凭此记功换宝。
他扬声道,
“贫道一介散人,挂名在西川剑阁除魔卫道,见血光而来,诛魔尽力。”
“多谢道友,一切小心。”
那云上坤道闻言后回了一句。
程心瞻便直冲到白云之下,那白云散发出的法光也未曾阻拦他。
他往大河上飞去,往前头看,那战局中最为耀眼的是一道青霞剑光。
霞光为一女子所舞,那女子一身鹅黄长裙,秀发被一根红绳束在脑后,剑起剑落间,神采飞扬,所向披靡,但凡被剑光所触,非死即伤,掉落河中。
但也正应如此,此女也被一群魔头围攻着,那些魔头虽然不敢正面与之交锋,但都各自驾驭着法术法宝击长放远,让剑主有些疲于应对,宝剑的威力也难以全部发挥出来。
此刻,程心瞻便见在此女身后,有一女魔头,扬手洒出一片白骨飞针,那些飞针细如牛毛,难以察觉,往女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