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杀入长安开始 > 第165章改粥为粮

第165章改粥为粮(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样一来,只要大家省着一些用,粮食应该坚持到收货的时候。”  

杨义点了点头,“既然这编已经稳定了,我准备刘一些人在这里,其余的人先回去。”  

徐庶知道杨义的想法,仔细想了想,忽然开口道,“杨将军,这里发放粥的事情,我有一些想法。”  

“噢!”杨义一愣,随即笑着问道,“什么想法,说出来我听听!”  

徐庶缓缓说道,“将军使用了这个放粥的办法,确实能减少很多浪费,会省很多粮食。  

可是你有没有发现,想要把米做成粥,就要用专门的人来熬制,还需要很多的柴火,耽误很多的时间。  

我在想,如果大家按着每天多少粮食,直接将生的粮食发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回家熬制,会不会更好一些呢?”  

听到徐庶的这番话,杨义目光一亮,笑着拍了拍手,“不错,你的这个想法很好,如果我们不熬制那些粥,确实会节省很多的人手。  

而百姓们领到粮食以后,完全可以自己回去熬制。  

我看这个办法行,到时候我们只需要派一些人专门发放粮食,整个问题就全都解决了。”  

听到杨义赞同自己的想法,徐庶顿时大喜,笑着说道,“如果想省事,那更简单,比如每人每天半斤粮食,我们可以一次发放十天,或者二十天,也可以30天,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太多的人守来为他们发放粮食了。”  

听到这番话,杨义眉头皱了起来,仔细想了想,却摇了摇头。  

“你的这个办法确实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和时间,可是,我们之所以发放粥,就是为了让每个人每天至少要吃一些食物,来维持温饱。”  

徐庶摇了摇头,“就算我们发放多一些粮食,应该也没问题。”  

说到这里,徐庶的语气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也不等杨义回答自己的话,便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他们领到粮食以后,完全可以自己回去分分,然后坚持到规定的时间,再来领粮食。  

如果百姓们节省,说不定我们给他们发下去十天粮食,他们会省出来一天,当做存粮呢?  

这样一来,也可以极大的缓解粮食的危机,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听闻此言,杨义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如果采用一次多放粮的办法,确实可能出现你说的那种情况,而且对我们也确实很有利,说不定会省很多粮食。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领到的粮食被别人抢去了,那你岂不是没有粮食可吃了。  

如果每次领的粮食是十天的份额,一旦粮食丢失,这几天就意味着你没有饭吃。  

我们之所以放粥,就是想让大家都活下去,而不是某些人活下去。  

每天放一次粮,确实很耽误时间,也会多花费很多的人力,可是,在发放粮食的时候,也相当于我们点一次名,看看有谁没有来。  

在这一次粮荒之中,我们不能保证他们吃饱,但是至少要让他们有东西吃才行。  

所以每天发放粮食虽然麻烦,但我希望还是坚持下去,等到收获了,生活自然也就好了。”  

徐庶听到杨义的这番话,猛然呆住了,过了好一会儿,忽然苦笑着摇了摇头,“是我多心了,倒霉想起将军的这个深意。”  

随着杨义的一声令下,城内放粥的办法改成放粮,按照每人每天最低的限额,发放粮食回家自己煮粥。  

第二天来领粥的人,没有看到热气腾腾的大锅,顿时吃了一惊,随即害怕起来,和身边的人开始议论。  

但这股恐慌,很快便有人出面解释,并且说出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发放粮食。  

等到这些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有人吆喝着排队,开始领粮食了。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不是不给粥了,只是改了方法而已。  

当然了,相对于放粥和放粮,百姓们更喜欢放粮。  

因为把粮食带回家去,完全可以在粥里掺杂一些野菜,或者一些别的能吃的东西。  

总之,只要用一点米,借着那一点米箱,他们就能熬制一大锅的吃的。  

一碗粥吃不饱,但是一大锅的野菜粥,却能让他们吃的肚子饱饱的。  

虽然这种野菜不顶消化,用不了多大一会儿,就立刻会饿起来。  

但毕竟曾经吃饱过,也算是享受过了。  

所以百姓更愿意把粮食带回家,自己来分配这些米的做法。  

街上虽然少了热气腾腾的大锅,但是却多了几分期盼。  

百姓们看着自己领到的米,心中盘算着该如何享用。  

杨义改变方法以后,还是有些不放心,又带人在街里转了转,看了看实际的情况,发现对放粮的办法很接受的时候,这才放心。  

放粮的事情虽然进行的很顺利,但是并不是万事都顺利。  

大汉新军由于要防守城池,所以大多数都在四周防御。  

存放粮食的地点,杨义安排了一半儿的大汉新军,还有一些城内的士兵,共同保护粮食。  

按着杨义想法,这样应该万无一失了。  

杨义一心为了百姓,他认为在如此关头,所有的人都应该这样做。  

可是,直到有一天,他才知道,原来自己错了。  

事情基本上已经安定下来,杨义不准备在这里继续驻扎下去了。  

据探子回报,李傕等人带着残兵败将已经回到了长安。  

为了不让李傕尽快的恢复实力,杨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