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最强人生 > 第1659章 卖得很好

第1659章 卖得很好(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当然了,定价99美金,实际上的批发价格,当然还要便宜不少。  

通常电子产品国际的标准批发价格,一般是8折,也就是72美金的离岸价格。  

即便是这个价格,按照吃亏的利率换算,麒麟随身听工厂的税前利润也是40左右。  

前几年享受优惠是零税率,所以这40就是纯利润。  

说是全球统一价格,但其实不一样。  

至少在华国内地,这个价格就不能直接卖美金——国家都没有什么美金,私人怎么可能有?  

故而必须要换算美金价格。  

1984年的如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232:1,但黑市价格却飙升到了5:1,至少有一半的差价。  

你的公司身在华国内地,生产出来的商品卖出国外,肯定就要按照内地的规矩来。  

可如果是买到国内,自然没有那么严格了。  

本来汇率就得承受损失,再按照232的汇率,真是吃多了。  

所以麒麟集团定了个价格是500元人民币。  

零售价。  

换算下来差不多和国外持平。  

批发价格照样只有7折,但利润却高达66。  

这样绝对不是因为麒麟集团卖给内地同胞就很黑心,实际上这吃亏了的差价,全是在汇率差上面。  

麒麟集团之前有过出口国外的产品——方便面。  

方便面卖了的美元,没有回到香江总公司算账,而是算在了内地的麒麟食品公司。  

故而那时候赚回来的美元,也是很吃亏的以232的汇率,卖给了国家,拿回公司来的只是人民币。  

这也是殷俊的承诺,不会偷奸耍滑。  

对此萧老云老他们大为赞扬,觉得殷俊才是真爱国,说好怎么做就这么做。  

这一次的随身听一年的最高产量可是1亿部!  

要是销往国外超过5000万部甚至更多,你说它赚回来的美金是多少?  

一年就是五六十亿美金,两三年呢?  

天哪!  

还有比这赚美金更多的行当吗?  

为了这个事儿,3月份的生产详情汇报上去后,府院的黄副总亲自打了个电话给殷俊,询问这一次还是不是按照老规矩来。  

殷俊很明确的点了头。  

内地的大佬们见状大喜,据说已经在慎重考虑,要不要对麒麟商业广场再次开放几个城市了。  

这么死忠的爱国商人,不多给点好处,真是不好意思啊!  

大家只关心外销的产品,对于殷俊在内地的售价,是没有任何意见的。  

事实上,在世界发达国家有个很奇怪的规律。  

凡是好东西,附加值高的产品,在发达国家卖的价格必然便宜,来到华国家,必然是价格要增加好几倍。  

比如说高级汽车,直到2020年,进口车的售价都是在别的国家的两三倍。  

这还不仅仅是在华国,在巴西、在印度、在其它华国家,都是如此的。  

这种规律还表现在许多的产业上面,其中就包括了消费电子产业。  

前两年就已经说了,国外卖价值几百块人民币的收录机,拿到内地就是上千块。  

索尼、松下、东芝等公司的随身听也是如此,就没有少于1000块的。  

但买的人还是不少,这两年挣了钱的人们,对孩子的宠爱很多,所以一年也能卖出个几万部的。  

如果你考虑到现在内地的平均工资水准,不会超过60块钱的话,那1000多的随身听,能卖出几万部,真的是让人瞠目结舌的数据了。  

现在殷俊定价是500人民币,一方面是不能和国外脱轨太严重,另一方面也是不想打压下游的麒麟收录机。  

麒麟收录机这几年卖得一直很好,销量已经成功的突破到了乡镇上。  

人们的生活水准提高了,每年的收入增加了,它的价格倒是没有变过,一直就是228299之间的价格,非常的厚道。  

而且质量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平均用个两三年没有问题。  

这么一个细水长流的好生意,麒麟电子公司自然不愿意自己把自己冲垮了。  

况且现在年轻人们需求随身听的还不算多,用不着为了一个一年销量不过一两百万部的生意,就冲垮了这些收录机。  

随身听一开始三年之内的市场,重点都是放在海外。  

内地也就当先养几年的潜在用户们吧。  

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麒麟电子公司积极接触的,都是一些海外的经销商。  

因为价格低廉、样子非常炫酷,牌子还算不错、打又打得厉害,所以来华国临安询问的外国客商,还真的不少。  

不过他们普遍都很保守。  

订货最多的是来自美国的经销商,只先定了100万部。  

其余地方的,多则三四十万部,少则几万部,大家总共定了500万部左右。  

麒麟电子公司倒是一点也不慌忙。  

自家的随身听无论是外观还是效果,都有着很出色的地方,只不过因为是新产品新牌子,所以大家才试探性的订货罢了。  

等到他们看到消费者们喜欢,大肆购买的时候,一定会再来大批量的定购的。  

所以继第一次的1200万个零部件订单之后,第二批的订单早在3月份打出去之时,便又下了。  

这一次是2000万个零部件订单,日期从半年缩短到了4个月,乐得那些零部件工厂们直接三班倒,开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