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族谱太厚怎么办 > 第十一章 一箭三雕之计

第十一章 一箭三雕之计(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次日,卫期就在御书房单独召见了这次青州赈灾的两大主事之人。  

巡游使卫邦和督察使王多宝。  

他先召见了卫邦,让王多宝在外等候。  

询问一阵后,卫邦很快就从御书房中出来了。  

卫期一无所获。  

以卫邦的性子,青州赈灾一路上哪怕顶着一个巡游使的名头,也光是想着游山玩水到处比斗了。  

连布粥赈灾的时候都一次没有到场过。  

更不可能知道什么青州赈灾贪墨一事的线索。  

卫邦出来后,一脸担忧的附耳在王多宝身旁,悄声道:  

“这次咱两去青州赈灾出了这么大篓子,父皇心情不佳,一会儿你进去后,可要想清楚怎么说!”  

王多宝微微眯眼一笑,伸手一拍卫邦的肩膀。  

“放心吧,不会有事的!”  

他自信满满,何止是想好了该怎么说,就连替罪羊都早就准备就位了。  

眼瞅着王多宝步入御书房内,大门关上。  

卫邦在外边双臂抱胸,愁眉不展的小声咕哝了一句。  

“早知道这次就不玩那么野了,稍微盯着点也不会出这么大的篓子。”  

御书房内,王多宝一进门,扑通就给卫期跪下了。  

“儿臣有罪!”  

“起来说话。”  

卫期无奈的摇头摆摆手。  

王多宝起身后,他便问道:  

“你一向精明喜政以仁德明礼的形象示人,此次你亲自前去赈灾,我本以为万无一失,怎会出了这么大的篓子?”  

此次青州赈灾银款中被贪墨的总额,据不完全预计,达到了近七成之多!  

此事一出朝野哗然,这个篓子不可谓之不大。  

王多宝一听双颊顿时一红,低下头来垂着眸子左右张望目光躲闪,说话都打起结巴来,一副羞于见人的模样。  

“儿臣本以为,此次赈灾就像往常一样,就是…就是…”  

见王多宝吞吞吐吐说不全一句话,卫期也不怪罪,抬了抬下巴说道:  

“你我之间无需顾及什么,不管说什么我都不会怪你。”  

王多宝一听呼出一口浊气,这才放下心来说全了一句话。  

“儿臣本以为这次就像往常一样是走个过场罢了,因此…因此并没有太过上心。”  

“儿臣羞愧!”  

说罢,王多宝对着卫期深深一躬,几乎长躬到地,那一副卫珏的白净少年面孔也愈发的通红起来。  

“唉!”  

卫期闻言无奈摇头叹息一声。  

“若是如此,倒也不怪你,反倒是我的错了。”  

“父皇何错之有?”  

王多宝抬起头,摆出一副疑惑不解的模样。  

只听卫期感慨道:  

“想你的那些皇兄,年长的如今几千上万岁,闭关的闭关。年纪不太长的也有几百上千岁,在外历练的历练。”  

“就没一个能像你一样有这般对于权力和政务的天赋,没有一个能替我分忧的。”  

“所以打小我就有意将你往这方面培养,一步步为你铺平道路,数次安排你出去走个过场,收拢一些民心和朝野中的威望。”  

“却不曾想,如此即是帮你也是害你。凡事都有利弊,都是一把双刃剑,世间安得双全法嘛!”  

“如此下来,权力上你的那些皇兄无心和你争,你没有竞争对手,又在我的安排下习惯了走个过场的形式。”  

“导致你如今没有竞争而丧失了动力,习惯了走个过场而变得懈怠,这些都是情有可原的。”  

王多宝一听赶忙摇头,躬身道:  

“千错万错都是儿臣的错,是儿臣辜负了父皇的期待和一片良苦用心!”  

“罢了,不提此事了!”  

卫期一摆手,示意王多宝不必多说,随后接着问道:  

“我只是要调查此事,所以召你来问问,在这青州赈灾贪墨一案中,行程里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线索?”  

卫期图穷匕见,向王多宝抛出了他准备多时的试探。  

卫珏不是卫邦那个野性子。  

作为全程并且全权参与其中的督察使,如果说在他眼皮子底下发生了这么大的贪墨之案他却一点察觉都没有的话。  

卫期是打死都不会信的。  

一个同样活了几万年的老怪物,岂能是这么好糊弄的!  

王多宝也等卫期这个问题等了多时,同样将自己准备已久的答复抛了出去。  

只见他的声音再度结巴起来,神情变得犹豫,有些欲言又止的说到:  

“这…儿臣在途中的确是听到了一些地方官员的上奏,不过那些所指之人都是…都是…”  

“但说无妨!”  

卫期伸手虚抬一下。  

“不论你说出什么线索,我都会派人一查到底,不论最后是或不是,都与你无关。”  

“谢父皇!”  

王多宝告谢一声后终于说道:  

“儿臣一路上听枫杨城主簿宋旭、青州知事周通等人上奏,说枫杨城主杨权、青州主使杨宝成等人可能在对这批赈灾银款下手。”  

“儿臣当时并未听信这些人的奏言,反而先是差人打听了打听,结果这些人所奏之人,皆是在地方上名声极佳之辈。”  

“尤其是青州主使杨宝成,其清廉爱民的名声,可谓是朝野闻名,儿臣就算久在宫中也早有耳闻。”  

“所以儿臣当时将这些人的上奏当做了那些地方官僚之间的勾心斗角栽赃陷害,并未听信,只是斥责了他们几句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