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 371、花魁座次,被凡人算计的滋味如何?

371、花魁座次,被凡人算计的滋味如何?(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先生,你终于还是现身了?”  

苏景嘴角微扬,笑意中透着一丝期待。  

月华如练,天穹骤然绽开万千流萤。  

三先生目光掠过群芳宴上的花魁,又扫过楼下甲乙丙丁区域,席间一众达官显贵,众人皆仰首望天,仿佛这场盛景是汴京书院或朝堂精心策划。  

天幕璀璨,亮如白昼。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  

三先生却将视线投向治水的方向,缓缓开口:  

“这次先生,似乎不打算再遮掩了?”  

苏景微微颔首,“先生的性子向来谨慎,若无八九成的把握,绝不会以真身示人。看来,这次先生是准备收官了。”  

他转头看向三先生笑道,“师兄,今日我们本该做个了结,不如就此罢手。  

“我们与先生的恩怨,总归先有个头。”  

三先生目光转向书院的方向,神情略显凝重:“二师兄还在书院,我放心不下。”  

苏景似乎早已料到,神色平静如常,淡淡道:“三师兄,若今日错过,日后可别后悔。”  

三先生静默,未再言语。  

片刻之后,他的声音再度缓缓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  

“物新,你心中难道没有丝毫好奇,想要亲眼目睹这位先生口中莫名的存在?”  

苏景闻言,摇了摇头,神色淡然。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智者不陷于覆巢之中。”  

“我深知先生的手段和恐怖,他既然选择此时,那么必定早就准备周全。”  

“再者,先生做事向来滴水不漏,每一步皆有其深意。我若贸然插手,必定有应对我的棋子,也会打乱之前的布局,反添变数。”  

说到这里,苏景的嘴角勾起一抹淡笑。  

“君子不救,圣人当仁不让。可惜我苏景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圣人。”  

“做一做渔翁,总比鹬蚌妥帖的多。”  

苏景看着窗外已经如同白昼的景象。  

只是持续了几个瞬间。  

如同冲上天的烟花一般,慢慢消失。  

夜空还是这般夜空。  

天边还是一轮月色高悬。  

天上飘着几片淡淡的白云。  

刚刚的盛景,似乎如同幻象一般,短短出现之后又不负存在。  

三先生眼中有淡淡的光华,看着汴京之上的天幕夜色。  

上面罩着青色琉璃,如同屋顶一般。  

平常人是觉察不见的。  

“这便是先生在东海寻仙时所得的惊神阵吗?”  

苏景见此也面露凝重之色。  

群芳宴的热闹已渐渐敛入尾声,灯火阑珊处,唯余一抹最为绚烂的期待尚未绽放——那便是艳冠汴京、名动天下的花魁苏诗诗,尚未登台献艺,引人翘首。  

珠帘轻晃!  

掌印太监低声禀告道,“苏相,今日群芳竞艳,前九位花魁已落定,已特为苏仙子预留一席。”  

言罢!  

一阵细微的响动,一本精致的册子穿越珠帘缝隙,轻轻落在案头。  

“此册记录了今日花魁们的定场诗韵与所获簪花之数,还有一些书院和九大姓之人所投的簪花,上面都记录在册。”  

“苏相,请您钦点,定下今日群芳谱上前十的座次。”  

苏景接过册子,目光扫过,簪花数量前九名皆已过百万,显然竞争激烈。  

两人的簪花远超过众人,是紫潇阁的公孙娘子,月华轩的霓凰。  

其余还有两人的簪花数量只是优胜于其他花魁,却也拉不开差距,两人是。  

月华轩的胡芸娘。  

月华轩的云婉。  

簪花的数量已出,但是最后拍板定下之人还是苏相。  

苏景看着上面的簪花数量有些满意点头。  

所为江南道赈灾的金银已经远超所预算。  

“看来这些九大姓和汴京的官员富商,府中的金库怕是已经堆满,也还算识事物,为国解忧。”  

所谓的群芳宴筹集赈灾的金银,其实也有苏相的意思在内。  

只是借着群芳宴花魁的名头。  

要是,九大姓哪一家没有出够足够的金银,苏景绝对会明日登门拜访。  

苏景的目光缓缓扫过九位花魁的定场诗,最终停留在“霓凰”那一栏。  

他抬起头,眼中带着几分意味深长的笑意,看向三先生:“听闻这霓凰曾是师兄的红颜知己,当年还为师兄红袖添香,不知可有此事?”  

三先生未置一词,仿佛未曾听见。  

苏景见状,执起朱砂笔,在霓凰的名下勾勒出一个醒目的“贰”字,红艳如血。  

他语气悠然,笑道,“师兄的面子自然是要给的。若是师兄愿意开口,这第一的位置也未尝不可。”  

说罢!  

他的目光转向其他几位花魁的定场诗,最终停留在公孙娘子那一栏。  

后面的定场诗,字字铿锵,透着一股豪迈之气: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苏景低声吟诵,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笑道:  

“若是二师兄在此,见此诗必定心生欢喜。更何况,这位公孙娘子以剑舞闻名,倒是与二师兄的性情颇为相投。”  

他提起朱砂笔,在公孙娘子的一栏背后批注了一个“叁”字。  

苏景的目光继续在花魁们的定场诗间游移,最终停留在云婉与胡芸娘的两首诗词上。  

云婉的诗句婉约缠绵:“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