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 352、大齐的国运,可得长生否?

352、大齐的国运,可得长生否?(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大王饶命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蛐蛐盅,自有人俯瞰这亿万众生。”  

“就如同我们看着脚下成群结对的蚂蚁窝一样,踩死一只或者用热水烫死一窝蚂蚁谁会在乎?”  

“礼仪道德,家国天下,上面的仙人会在乎吗?”  

“我们都是这天地的蜉蝣,朝生暮死,终究都是为了自己而活。”  

“我苏景只是要去看看上面的风景罢了,有些埋葬在下面的尸骨,本应该如此。”  

“当年我拜入先生门下就问过,帝王将相,盖世伟业,贤士书生,千古文章,香车美人,流传后世,英雄气概…”  

“我苏景只问一句,可得长生否?”  

三先生默然不语。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苏景亦不再多言。  

四楼之上,昏暗的灯光下,一片寂静。  

群芳宴仍在继续。  

每位花魁的定场诗都会被送上四楼,供苏景和三先生过目。  

二人面前已摆放了七八首诗词。  

苏景细细端详,发现其中三首皆出自同一人之手。  

“这谢观,倒是有几分才气…”  

苏景低声自语,随即提笔写下一个诗题,吩咐下人传给谢观,命他即兴题诗。  

三先生也微微侧目,多看了几眼谢观的名字,以及他所做的三首词。  

恰在此时!  

神隐司与屠魔司的两位都统匆匆登上四楼,恭敬行礼道:“苏相,三先生。”  

苏景已恢复成那副老态龙钟的模样,微微抬眼:“何事?”  

两位统领对视一眼,低声道:“苏相,有要事禀报。”  

苏景淡淡道:“说吧,这里没有外人。”  

两人略一迟疑,瞥了一眼三先生,随后恭敬道:  

“启禀苏相,据暗探来报,谢家庶子谢观暗中结交三真教,并与三真天师来往甚密…”  

苏景脸色不变。  

“那就捉拿归案吧,彻查谢家。”  

“是,苏相。”  

三先生似有沉思后道。  

“且慢!”  

陈牧脸色不好。  

随着苏诗诗的话语说出,今日他受袁夫人折辱谢观之事,怕是已经落空。  

苏诗诗吩咐后面的侍女道,“燕儿,你去楼里面拿宝钞给观公子。”  

在燕朝之时,陆沉就设置建造银庄,由国家统一铸造。  

银票的前身是“飞钱”,商人将钱存入京城机构,以凭证在地方兑换,避免携带大量银两的风险。  

三先生又在陆沉留下的《治北政要》上经过改良纸币。  

在夫子的倡导下大齐开始广泛使用纸币,称为“宝钞”,成为主要货币形式。  

苏诗诗以她的名声早就积攒起豪富的身家。  

侍女已经转身去取。  

二皇子陈丰看着苏诗诗,语气温和,关切问道。  

“诗诗,你最近可还有心疾。”  

“我让人送来了北方长生天的雪莲,让御医房配七宝,以文火熬制,已经送去了绮陌春坊,你记得按时吃。”  

苏诗诗轻轻颔首,也没有拒绝,“多谢丰殿下。”  

语气之中多了几分冷淡的疏离。  

苏诗诗本就是敌国前朝公主,现在的花魁娘子。  

与陈丰这位大齐皇子,犹如云泥之别,两国更是势如水火。  

苏诗诗自是不愿与陈丰有过多纠葛。  

陈丰对此却已习以为常,他与苏诗诗多年相处,皆是如此。  

他见过太多女人,乃至后宫之中,太后已为他择定九大姓之贵女为正妃,然至今膝下犹虚。  

皆因他心心念念这位苏仙子。  

临熙在一旁打趣道:“二哥,你就别再白费心思了,苏仙子身后,可是有不少男子为她魂牵梦萦呢。”  

陈丰淡然一笑,不为所动。  

临熙见事已尘埃落定,便欲离去,目光流转间,多看了谢观一眼,笑道:  

“谢观,你倒是与你那位大哥截然不同,眉眼间也无半点相似之处。”  

俞客接收了“谢观”的记忆,自然明了临熙所言大哥乃何人。  

此人正是谢府大院之嫡长子,谢观之兄——谢穆。  

谢观遗传母亲的相貌,和大院之中的一众兄弟都是不太肖似。  

临熙继续道:“谢穆喜好武艺,对诗词笔墨毫无兴趣,倒是与你们一辈中的薛洪颇为相似。”  

“你那位大哥群芳宴过后便会回家,你可要注意些,他的眼中揉不得沙子。”  

俞客闻言颔首。  

想当年,“谢观之母”为谢观求取家族之名,于谢家祠堂之上,一番纠葛,弄得满城风雨。  

彼时,谢穆紧随其父谢灵之后,年幼的谢观怯生生地唤了一声:  

“大哥!”  

谢穆却只是投以冷眼,冷冷回应:  

“你不配唤我大哥,也不配姓谢。”  

此事,至今仍如刀刻般烙印在“谢观”的心头,乃至如今都没有忘怀。  

依时间推算,群芳宴后,谢灵理应班师回汴京。  

俞客心中不禁泛起疑惑。  

按鸿景院中谢老太君与九大姓几家早前的商议,谢灵本该早已返回汴京。  

为何至今仍迟迟未归?  

莫非是在静待群芳宴的变数?  

贾瑜、何孝有二皇子和燕王在场,有些拘谨。  

陈霆亦将目光投向谢观,心中暗自纳闷,为何那位几十年来自囚于书院的三先生,竟会力保谢观。  

他审视着纸上笔迹,恍惚间觉得有二先生的笔墨有风骨,若非…  

谢观的才华端是不错。  

谢观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