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豪贾 > 第四百五十七章:到达山海关

第四百五十七章:到达山海关(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如今别说朱祁镇,哪怕是大明,太需要一场胜利来重振国威了。  

不是大漠,朱祁镇也计划向西进攻,不然也不会优先修建向西的水泥路。  

如今蒙古内乱,又有华汉国进攻,而蒙古一直都是大明最根本的威胁。  

别忘了,虽然如今蒙古被称为蒙古国,但实际上其还有一个称呼,那就是北元。  

如今蒙古大汗可还兼任着北元皇帝的。  

虽然早在朱棣之时,北元就已经名存实亡,对外,特别是对大明之时已不再使用。  

但是其政治实体和国体还在,这对大明来说,威胁可比华汉国更大。  

这可是关乎正统,皇统的啊。  

加上如今大明和蒙古还是敌对关系。  

所以就大明而言,无论是道统,正统还是实际情况出发。  

蒙古都必须灭亡。  

而且要由大明亲自动手。  

否则要是蒙古被华汉国所灭。  

在大明看来,华汉国就不仅是与大明存在国势之战,这道统,正统之战,就会正式打响。  

而要是大明灭亡了蒙古,不仅可以重振国威,军威,也可彻底获得道统,正统之论,成为名副其实的天朝上国,正统皇家。  

别忘了,大明可是口口声声说是继承了蒙元的道义,可如今北元,蒙古尚在,大明就没有立国之本,立国之基。  

故而大明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和蒙古死战到底。  

而如今正好就是一个机会,怎能放过。  

“可隆冬时节,天寒地冻,如何进兵乎”  

陈循瞪了一眼于谦,问道。  

“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隆冬之时的确不利于进兵,可这不正好以此出其不意吗,再说如今我们有棉花,有从华汉国带入的棉衣棉被棉服,加上羊毛,蚕丝,各军保暖不成问题,更别说如今我们又从那华汉国引入了一种名为羽绒的新型保暖材料所制的衣物,保暖效果比棉花更好,有此装备各军,何愁冬季保暖乎”  

于谦又说道。  

为了更好的在东北生存,刘建在解决了羊毛,棉花,蚕丝等后,又弄出了保暖效果最好的以羽绒为填充物的羽绒服。  

这是一种以鸭鹅羽毛,绒毛混合消毒后,加工而成的新型保暖材料。  

虽然羽绒在华夏历史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  

早在商周之时,就有以鸟儿羽毛,绒毛制成的羽衣,用于保暖的记载。  

但是如刘建这种以工业化批量制作羽绒衣物,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而因为刘建大规模养殖鸡鸭等家畜,自然原料也多得数不胜数,价格也极为便宜。  

自然羽绒如今也被大规模制造出来,成为了刘建麾下保暖又一大利器。  

当然除去鸭鹅等家畜羽毛,绒毛以外,如兔子,狐狸等等动物毛皮,绒毛制成的衣物也非常普遍,只是价格要贵上许多了。  

而羽绒衣物通过贸易进入大明后,也迅速风靡大明各地,包括朱祁镇在内的很多人都都羽绒服,羽绒衣非常喜爱。  

而于谦也因此发现了羽绒衣物之中绝佳的保暖性。  

如棉衣棉裤一般,说服了兵部,户部大量购买羽绒衣物,用于军中保暖。  

虽然总共也就是五千件左右。  

但在于谦看来,军队过冬已不成问题,哪怕冬季对外作战也不成问题。  

“这羽绒服的确是一神物,仅仅只是动物羽毛和绒毛,就有如此保暖效果,有此羽绒服,北上保暖的确不再困难”  

朱祁镇点头说道。  

“陛下勿怪,此羽绒服的确优良,可是其衣物太过臃肿,穿上羽绒服,便不能再穿盔甲,那样军队防护岂不是要出大问题吗,何况全军如今也才五千件,而要购买一件最少也得五百元华汉币,这次大军北上,加上后勤部队,又得有十多万大军,我们上哪里去找这么多羽绒服乎,何况如今可不仅仅是军队保暖问题,隆冬之时,天寒地冻,马匹,牲畜都不能出门,没有马匹,牲畜,各种物资如何运输乎,哪怕是那华汉国,目前也极少有隆冬之时,主动出击,故而陛下当三思方可啊”  

陈循又瞪了一眼于谦,拜道。  

“陈卿所言在理,如今还有月余便是年关,过完年关,便是开春,到时春暖花开,才是大军进军之时也,如今的确太过仓促了”  

朱祁镇也点头说道。  

“陛下…”  

于谦还要劝,但见朱祁镇注意一定,于谦也只能暗叹一声,将话语吞了回去。  

“此事容后在意,我们目前还有多久可到山海关,那刘建到否”  

朱祁镇定了定神,问道。  

“禀陛下,按那魏建楠所言,那刘建会在十一月十日到达山海关,而以目前我们的行进速度,我们最多十二日便可到达山海关”  

于谦拜道。  

“那魏建楠呢”  

朱祁镇又问道。  

“骑马跟在大军之后”  

陈循拜道。  

朱祁镇听后,低头想了想。  

“陛下要召见那魏建楠否”  

陈循见此,问道。  

“不用了,让他跟着吧”  

朱祁镇摇头说道。  

“那以陛下之见,我们是否加快脚步,速速赶往山海关”  

于谦拜道。  

“时间定在十一月十六日,故而我们并不用太急,十二日左右到达即可,让他刘建等上一等,又有何妨”  

朱祁镇笑道。  

“可是时间已经约好,要是爽约,则我大明失信也,陛下还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