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豪贾 > 第五十四章:欣喜的刘信

第五十四章:欣喜的刘信(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也就是说,你可知去国子监拉”  

刘信听着刘建所说种种。  

心中狂喜不已。  

国子监监生。  

这是刘信之前敢都不敢想的。  

别说刘建考童子试第一,基本确定童院式第一。  

这简直就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啊。  

而且能够在杭州书院中学习。  

刘信都已经很满足了。  

更别说蒋群益要收刘建为弟子。  

知府王大人还要送刘建去南京国子监。  

这些怎能不让刘信欣喜万分。  

这可是国子监监生啊。  

整个浙江也就这么一个名额吧。  

多少书香门第,士绅豪族子弟想得而不得。  

就这么落在了自己这个其他人眼中贱户,贱民的商人头上。  

让刘信如何不欣喜若狂。  

我们刘家就要出一个国子监监生了。  

以后成为书香门第,杭州豪族,也不无可能啊。  

大喜事啊,天大的喜事啊。  

“是的父亲,蒋师还说等父亲返回后,让我们商议一番,再定吉日进行拜师大礼,至于国子监,名额已经报上了,五月初我便要启程前往应天府,去国子监报备,六月十日贡考,过了便可得监生了”  

刘建上前拜道。  

“恩,以我儿之才,想必不难考也,至于拜师,我会让刘重去准备,另外应天府那边商铺已经买下,就在秦淮河边,与夫子庙相去不远,至于府院,内城肯定没戏,而外郭城又有些偏远,所以我已命刘护原在外城内寻找,想必不久便会买下,到时候你在金陵也算有个住处”  

刘信捋了捋胡须,笑道。  

刘建听后,心中一紧。  

秦淮河,夫子庙的商铺。  

那怎么也得二三十万两白银吧。  

毕竟那可是帝都啊。  

哪怕是后世,南京夫子庙也是繁华之地吧。  

何况还有外城一处府宅。  

如今应天府分为内城,外城和外郭城。  

内城一般是达官显贵的住所。  

如刘家这样的人,是肯定不可能在内城居住。  

只能住外城或者外郭城。  

相比于外城,外郭城自然要便宜许多。  

不过刘信觉得有些偏远。  

所以刘信打算在外城购买。  

先不说外城有没有合适的,有没有卖的。  

就说这房价肯定不低,怎么也得二三十万两白银吧。  

刘建到是不心疼钱。  

关键是外城之外还是有城墙。  

相比于住外郭城来说,限制很多。  

比如电报机能否顺利运入城中。  

遇到紧急情况,能否顺利出城。  

还有到晚上之时,外城城墙是要关上的。  

宵禁是肯定的。  

不过外郭城确不宵禁。  

所以外郭城属于商铺林立,哪怕夜晚也是灯火通明,人潮涌动。  

也是鱼龙混杂,鱼目混珠之地。  

治安也是一大问题。  

不过要是在外郭城内购买房舍,要是在沿江的话。  

岂不更方便刘建从国子监弄些书籍出来。  

恩,还是外郭城好。  

更别说外郭城一座三进府宅最多也不会超过二十万两。  

一般都是十五万两左右。  

而且这个时代可没什么江景房的概念。  

因为迷信,靠江靠水的房舍反而不好卖。  

价格也非常便宜。  

怎么看都比外城内的房舍更好。  

“父亲,孩儿觉得无论是外郭城还是外城,有住的地方便可,何况外城的府宅,房舍不仅价高,而且不一定能够买到,不妨就在外郭城内买即可,也更方便一些”  

刘建向刘信拜道。  

“这倒并无不可,在我们商铺边上,就有一处合适的,三进院,只要十八万两,只不过外郭城治安是个问题,而且不宵禁,晚上吵闹不止,所以才并没有买下,我觉得还是外城更好一些”  

刘信看了看刘建说道。  

“如此,正好,孩儿有两样东西想请父亲查看”  

刘建上前拜道。  

“哦,我儿又弄了何物”  

刘信听后,笑道。  

“还请父亲移步至偏房中查看”  

刘建挥了挥手,刘信听后拍案而起。  

“好,看看去”  

刘信指了指门口,说完后便于刘建一起出门,来到了偏房中。  

走进偏房后,只见十八个家仆正在围着一个巨大的机器。  

手里人手一本小册子。  

正在不停的研究着。  

“拜见家主,拜见公子”  

见刘信,刘建走进后。  

家仆对二人拜道。  

“这是何物,有什么用”  

刘信看了看后,向刘建问道。  

“父亲,这个叫电报机,这个是手摇式发电机,这个是蓄电池,这是无线电报机,这是印码机,用电线连接,通过手摇让发电机发电,储存在蓄电池内,使得电报机运转,如今我们已有两台,孩儿已命工匠再打造两台,并成立了电报机厂,由徐言守为厂长,四台电报机打造好后,孩儿计划一台放在杭州家中,一台去舟山,一台去台湾,最后一台跟着孩儿去金陵,这十八位家仆,便是孩儿找来,培训,操作电报机的人,如此哪怕相距千里,消息也可瞬息而至,最多延迟半日,可比如今派人传信,快得多得多,比如如今吕宋战事,从吕宋到台湾要一两日,台湾到舟山最快也得十日左右,之后再从舟山到杭州半日,也就是最快也需要十三四日,而要是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