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苦境:我在德风古道那些年 > 第二百六十五章崇玉旨,成为英雄吧

第二百六十五章崇玉旨,成为英雄吧(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上德谷掌教这个身份本身,放在苦境道门,其实也就那样,中规中矩。  

论及分量不如道教圣龙口的道尊。  

但是如果再加上,上德谷代表道门入驻万堺朝城坐镇,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且先不提崇玉旨私德如何。  

他终究为万堺朝城的建立做了贡献,也确实奋斗在抵抗幽都的第一战线,如今落得如此下场,无疑是在向万堺朝城与驻扎势力宣战。  

凶手…  

暂时还不清楚。  

暮长生在传讯中提到现场有魔气残存,但没有人去动崇玉旨的尸体,进行所谓验尸检查。  

甚至保留了第一现场,等专业的人来处理。  

鸦九询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崇玉旨被人击杀在万堺朝城之外。”  

“魔?还是人?”  

“现场有魔气残存,而且死相不太体面,苦状万分,倒也符合幽都邪魔的特性。”云忘归道出了自己的判断。  

“那应当不大可能是幽都。”  

“我也是这样想的。”  

“不过,倒是不能排除邪魔是否用计。”  

就在出言同时,鸦九终于能够腾出手来继续泡他的茶,而原本准备离开的云忘归,在收到讯息后也不是特别急着离开。  

因为他需要个脑子好的来帮他参谋一下。  

儒门司卫基本上是在靠经验判断,他并非擅长智计之人,纯粹是见得多,做得多。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鸦九脑子比他好用多了。  

“或者背后之人可能会用计,好麻烦啊,我现在给绝阴发信让他帮忙行不行?”云忘归打算继续不讲武德,如果可以的话。  

但现在这个情况,理论上,承凛那边应该不会批人给他帮忙。  

现在只能靠他们来把问题解决。  

不然,万堺朝城可能就要面临分崩离析。  

鸦九也是说道:“这个你就别想了。”  

“那纵横子掌门那边?”云忘归又提出另一点。  

不止万堺朝城周围这片天地,就连靠近天渊的那处所在,都被纵横子的棋阵所笼罩,以一定的手段可以读取到某一时间段,发生在某一范围之内的事件。  

这个范围,不仅指大阵笼罩的范围,也包括阵中各个阵眼所覆盖的范围。  

只见鸦九思索道:“这个,理论上应该可以。”  

“崇玉旨那身修为远胜昭紫奇,不管是人,亦或者邪魔,能够将他斩杀必定非是泛泛之辈,再结合你先前的推测,凶手是否可能是同一个人?”  

能一招击杀昭紫奇,并不代表能轻易拿下身为上德谷掌教的崇玉旨,但人依旧死了。  

具体情况,要等看过现场,才能做出进一步判断。  

不过,云忘归不可避免的,将一前一后两件凶杀案联系在一起。  

当初暮长生还与他说:昭紫奇离开时,乃是崇玉旨亲自相送,但两人身亡的地点并不相同,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是未知数。  

“此事不太好说,但不排除这种可能。”鸦九并没有否定这一猜测。  

云忘归根据局势做出分析:“幽都应当不希望此时大规模开战,是想要万堺朝城内乱吗?以此拖延时间。”  

原始幽界与幽都方面必然所图非小,根据如今掌握的情报,以及过程发生的战事。  

有些结论并不难得出。  

“应当只是目的之一,昭紫奇死因尚不明确。”  

一个死不见尸,一个死相凄惨,不管怎么看都不像是正常人能做出来的事。  

云忘归轻叹:“很是棘手啊。”  

“还有,不能排除有人以此炼邪器,就幽界邪魔当时展现出来的特殊性,总有人会有想法。”鸦九似是想起了什么,出言做了提醒。  

“追求长生不死?”  

关于原始幽界的部分信息,云忘归自然知晓。  

夏承凛先前与他讲过,他也看过战报,来了这边之后还调阅过卷宗。  

幽都邪魔的某些特性确实很吸引人。  

“只是可能。”  

“有人尝试通过研究魔气来改变自己,难道是功成之刻铤而走险?那也不合理。”  

“也可能是补足至关重要的一步方能成功。”  

两人将推测拼在一起,重新进行梳理,云忘归饮了一杯煮好的茶之后便离去,不过在离开的时候叫上了叹光阴与素清阅。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自然需要法宗之人在场,拉上素清阅是需要他帮忙验尸,这是专业人士。  

万堺朝城数十里外。  

打斗痕迹明显,但造成的动荡却是不大,甚至在暮长生看来那都是速战速决。  

他们上德谷掌教并没能坚持多少招。  

甚至,未造成太大动荡,或者说万堺朝城的众人对动荡已习以为常,这地方就是战斗多,只要不是天摇地动基本上都一样。  

所以忽视此地异状也很正常,如此说来,凶手对万堺朝城应当很了解。  

暮长生并未将一切推到幽都邪魔身上。  

其中必有隐情!  

此时,只见一道虹光自万堺朝城方向而来,再闻清朗诗声——  

“一袖疏淡一袖清,何为归处何为期;且留光阴且留影,不醉风月不醉诗。”  

“素心寻圣何处去,清心阅遍天下书;文章自存四境事,渊思归赋奏贤途。”  

“阵鸿惊处,是吾沉江渚,落叶乱风和细雨,问吾何不归去?  

芦花一叶扁舟,苇荡深处悠悠,好梦惟愿不觉,使我平生不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