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天南行(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八月初五,清晨。
暑热退去不少,云天缩在高处。
洪范一早到了开明行,身边陪着钱宏、闻中观,以及刚从金海赶过来的洪福。
“今年我们新雇了十名金磁门的武者,基本打磨好了流水线,不仅提高了产量和质量,成本也控了下来。”
钱宏领着洪范穿过新浇筑的水泥厂房,说道。
“现在一把燧发枪配上子弹模具的成本在三两白银,上个月产了一百二十把。”
“比我想的还要顺些,真是有劳你了。”
洪范称赞道,对行走在流水间的首席工匠孙平波点点头,继续往前。
厂房末尾的抛光车间被单独隔出,水力轮轴驱动的石英砂抛光带旋转不停,将木枪柄一点点打磨光洁。
未久,一个崭新的红木柄完工被送往涂漆。
洪范出了门,绕去仓库。
“现在西京开始有一些公子哥到我们这定做精品枪械赏玩,一把几十两银不等,都是由大匠手作。”
钱宏道。
“当然绝大部分产出还是销往金海城,年内我计划在那边新开一个分行。”
库门拉开,里头是以木箱装好的新枪。
洪范随手取出一把,以目光校准准心。
“最近还来过几批访客,是怀掖和同光那边的,说是想买枪,但后来私下联系了行里的工匠。”
钱宏又道。
“我猜测他们是想挖人自己造枪。”
“这不妨事。”
洪范无所谓道。
“他们若给了更好的条件,咱们放人就是;我巴不得天下多些人做这一行。”
“对了,我听说崔家也有派人来拜访?”
他说的是金海崔家。
“是的。”
回话的是洪福。
“断山堂有两位大师傅都对火枪很感兴趣,今年春天就开始仿制了,但出来的东西质量不行,容易炸膛——不过做些简单维修倒没问题。”
几人说着去看了草创不久的铸炮车间,然后在靶场试枪。
过了大约一刻钟的工夫,前头有人来报说客人到了。
洪范亲自去迎。
先来的是庄立人与何家二爷,没过多久又到了沈摩耶与沈家唯一的元磁武者“冰冻三尺”沈茂勋。
最后到的是满脸嫌弃的袁凌雪,以及跟在后头一副春游模样的屈罗意。
巳时,众人在正堂齐坐。
洪范亲自备了茶水,挥退了下人。
如此规格的会面,不说大气不敢喘的洪福,哪怕是何二都显得拘谨。
尤其是在座几方互不熟悉,寒暄也显得突兀。
“洪范,此次庄公约我时,说你是有大生意要与我们谈?”
沈摩耶象征性品了口茶,开门见山道。
以地榜天人的身份来说,他的态度比想象中更和气。
“是的,我约无诤公与袁师姐来,是想谈一笔钢铁生意。”
洪范回道。
“钢铁生意?”
沈茂勋挑了挑眉,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还请各位随我来,一看便知。”
洪范说着起身,领众人去了间新筑的砖房,里头是准备好的转炉生产线。
当着众人的面,洪范以炎流功升了高炉融铁成水,而后在闻中观的配合下进料、鼓气。
随着金红色炉气迸发出夺目光火,一炉好钢顺利产出。
哪怕庄立人已不是第一次看到这个过程,依然忍不住鼓掌赞叹。
而其他人不分武道高低,多少都吃了一惊——人族冶金数千年,炼钢与锻打早已绑定,但眼前的装置显然打破了这个铁律。
待钢水在模子中冷却成型,沈摩耶、袁凌雪等人都迫不及待上来,以赤手按压感受。
不论是硬度还是韧性,从反馈来看都毫无疑问是钢,而且是硬度不错的钢。
“这一炉能出多少钢?”
沈摩耶正色问道。
“六千斤,未来扩大转炉尺寸还可以翻倍增加。”
洪范自信回道——相比去年冬日,他对器械与流程又有了少许改进。
“目前出品的质量在甲钢水平,一斤成本三十个铜钱;若未来规模扩得足够大,降到十文亦不成问题。”
“一斤十个铜钱?”
袁凌雪这下真切意识到这个转炉的分量。
“洪师弟你莫诓我,外头一斤甲钢可至少要二钱银子(约二百文)!”
作为修罗宗外事院首座,她对物价再熟悉不过。
“袁师姐,未来的事我们且不去说,但三十文一斤这是当下已经做到的了。”
洪范话语确凿。
“我今日约各位来,就是想以此转炉炼钢技术为基础合作新组建一家商行。”
见众人对所见再无疑虑,他领头回了正堂,细细叙述计划。
“据我与庄公估算,当前大华年产钢铁十六万吨上下,凉州占据八分之一;其中精品刀剑钢一斤三两白银,甲钢则要二钱。”
“我们都按甲钢算,凉州光钢铁生意一年便有八百万两的产值。”
“从市场份额来说,弘义城铜云山庄虽然是绝对巨头,但由于运输效率与成本限制,也只占到三成,一年二百四十万两上下。”
“待新商行成立,我打算按现在市场价的五分之一即四十文一斤售卖,凭借绝对的价格优势横扫市场。”
说到此处,洪范神采飞扬,忍不住握住拳头。
“五分之一的价格,那就算全吃了份额,不也才一百六十万两
暑热退去不少,云天缩在高处。
洪范一早到了开明行,身边陪着钱宏、闻中观,以及刚从金海赶过来的洪福。
“今年我们新雇了十名金磁门的武者,基本打磨好了流水线,不仅提高了产量和质量,成本也控了下来。”
钱宏领着洪范穿过新浇筑的水泥厂房,说道。
“现在一把燧发枪配上子弹模具的成本在三两白银,上个月产了一百二十把。”
“比我想的还要顺些,真是有劳你了。”
洪范称赞道,对行走在流水间的首席工匠孙平波点点头,继续往前。
厂房末尾的抛光车间被单独隔出,水力轮轴驱动的石英砂抛光带旋转不停,将木枪柄一点点打磨光洁。
未久,一个崭新的红木柄完工被送往涂漆。
洪范出了门,绕去仓库。
“现在西京开始有一些公子哥到我们这定做精品枪械赏玩,一把几十两银不等,都是由大匠手作。”
钱宏道。
“当然绝大部分产出还是销往金海城,年内我计划在那边新开一个分行。”
库门拉开,里头是以木箱装好的新枪。
洪范随手取出一把,以目光校准准心。
“最近还来过几批访客,是怀掖和同光那边的,说是想买枪,但后来私下联系了行里的工匠。”
钱宏又道。
“我猜测他们是想挖人自己造枪。”
“这不妨事。”
洪范无所谓道。
“他们若给了更好的条件,咱们放人就是;我巴不得天下多些人做这一行。”
“对了,我听说崔家也有派人来拜访?”
他说的是金海崔家。
“是的。”
回话的是洪福。
“断山堂有两位大师傅都对火枪很感兴趣,今年春天就开始仿制了,但出来的东西质量不行,容易炸膛——不过做些简单维修倒没问题。”
几人说着去看了草创不久的铸炮车间,然后在靶场试枪。
过了大约一刻钟的工夫,前头有人来报说客人到了。
洪范亲自去迎。
先来的是庄立人与何家二爷,没过多久又到了沈摩耶与沈家唯一的元磁武者“冰冻三尺”沈茂勋。
最后到的是满脸嫌弃的袁凌雪,以及跟在后头一副春游模样的屈罗意。
巳时,众人在正堂齐坐。
洪范亲自备了茶水,挥退了下人。
如此规格的会面,不说大气不敢喘的洪福,哪怕是何二都显得拘谨。
尤其是在座几方互不熟悉,寒暄也显得突兀。
“洪范,此次庄公约我时,说你是有大生意要与我们谈?”
沈摩耶象征性品了口茶,开门见山道。
以地榜天人的身份来说,他的态度比想象中更和气。
“是的,我约无诤公与袁师姐来,是想谈一笔钢铁生意。”
洪范回道。
“钢铁生意?”
沈茂勋挑了挑眉,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还请各位随我来,一看便知。”
洪范说着起身,领众人去了间新筑的砖房,里头是准备好的转炉生产线。
当着众人的面,洪范以炎流功升了高炉融铁成水,而后在闻中观的配合下进料、鼓气。
随着金红色炉气迸发出夺目光火,一炉好钢顺利产出。
哪怕庄立人已不是第一次看到这个过程,依然忍不住鼓掌赞叹。
而其他人不分武道高低,多少都吃了一惊——人族冶金数千年,炼钢与锻打早已绑定,但眼前的装置显然打破了这个铁律。
待钢水在模子中冷却成型,沈摩耶、袁凌雪等人都迫不及待上来,以赤手按压感受。
不论是硬度还是韧性,从反馈来看都毫无疑问是钢,而且是硬度不错的钢。
“这一炉能出多少钢?”
沈摩耶正色问道。
“六千斤,未来扩大转炉尺寸还可以翻倍增加。”
洪范自信回道——相比去年冬日,他对器械与流程又有了少许改进。
“目前出品的质量在甲钢水平,一斤成本三十个铜钱;若未来规模扩得足够大,降到十文亦不成问题。”
“一斤十个铜钱?”
袁凌雪这下真切意识到这个转炉的分量。
“洪师弟你莫诓我,外头一斤甲钢可至少要二钱银子(约二百文)!”
作为修罗宗外事院首座,她对物价再熟悉不过。
“袁师姐,未来的事我们且不去说,但三十文一斤这是当下已经做到的了。”
洪范话语确凿。
“我今日约各位来,就是想以此转炉炼钢技术为基础合作新组建一家商行。”
见众人对所见再无疑虑,他领头回了正堂,细细叙述计划。
“据我与庄公估算,当前大华年产钢铁十六万吨上下,凉州占据八分之一;其中精品刀剑钢一斤三两白银,甲钢则要二钱。”
“我们都按甲钢算,凉州光钢铁生意一年便有八百万两的产值。”
“从市场份额来说,弘义城铜云山庄虽然是绝对巨头,但由于运输效率与成本限制,也只占到三成,一年二百四十万两上下。”
“待新商行成立,我打算按现在市场价的五分之一即四十文一斤售卖,凭借绝对的价格优势横扫市场。”
说到此处,洪范神采飞扬,忍不住握住拳头。
“五分之一的价格,那就算全吃了份额,不也才一百六十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