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荒沙主宰 > 第三百六十二章 治民之约

第三百六十二章 治民之约(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第三百六十二章治民之约)  

从九月十九到九月二十二,端丽城的大雨下了足足四日,洁净两军的遗体,弥合战争的疮痍。  

直到城外一座座墓碑打下,将死者们永久钉入另一个世界。  

九月二十三的黎明,雨势走到了尾声。  

端丽内城的一座小院中,洪范盘膝床榻独自入定。  

龙魂树下迷雾般的生机已经满溢,可惜迟迟无法转化成修为。  

静谧的白噪声中,洪范一次次回想白雷神引爆的那一瞬,描摹彼时的感受——须臾间,火行灵气的狂乱冲刷,燃烧之欢愉、毁灭之庄严全然覆盖魂魄。  

他隐约觉得境界有所松动,但还差了火候。  

时间不知过了多久,洪范退出内视。  

耳边淅淅沥沥的雨声骤然鲜明,磨砂的窗玻璃已然微亮。  

洪范下床推窗,入眼是自屋檐滴落、珠串般剔透的雨帘。  

湿气骤入,掠走屋内三分暖意。  

一场秋雨一场寒。  

相比三四日前,端丽大约冷了有十摄氏度。  

洪范瞥了眼泛白天光,开门入院,打起筑基拳。  

高速流转的炎流真气蒸干了每一滴雨。  

拳过五趟,有人叩门。  

此时是辰时(早上七点)。  

来人面目方正、身材高壮,是中军连山营副都尉,名为逢庆,最早在龙湫镇就曾与洪范见过。  

“洪少侠,还是前两日那些事…”  

逢庆身着蓑衣,礼数依然周全。  

“这回是西城那边的三个大户,按我们搜集到的情报肯定是有挖私窖,但他们就是不认。”  

“末将一时苦手,只能来寻您了!”  

他说着又一拱手,语态恭敬。  

“分内事,带路吧。”  

洪范回道。  

他以沙流摄来檐下一顶斗笠,戴上便出门。  

端丽一战,洪范立功颇多,不止于填平城壕、埋设炸药,还有几度搏杀以及最后的先登之功。  

考虑到他并非百胜军隶属,无所谓升迁,最后的奖赏都落在实物。  

共千两白银,两千匹布。  

这笔财物不多不少,对洪范而言颇为鸡肋——当初他入淮阳国,为的首先是许龟年承诺的三倍武勋。  

所以他最后一分不取,将赏格的三成抚恤给首战战死身侧的左军军侯浦坚家人,剩下七成散给终战随他冲锋的重甲士。  

这让赤沙在百胜军内声名再高一筹,逢庆的恭敬也与此相关。  

出了院子,后者当先领路。  

小巷颇长,两侧楼高,顶上一线青天,辨不出云雨。  

“降兵处理得如何了?”  

洪范问道。  

“快刀斩乱麻,昨日便差不多了。”  

逢庆回道。  

“破城后收降的天风军共千余人,城防司差不多两千,各自抽杀了一部分,剩下的大部打散并入军中,小部发往后方屯田。”  

洪范点了点头,再问:“抄家呢?”  

“最上头的七家除了唐家都抄了,冒雨连干两天两夜,末将方才出门的时候恰见到同僚回营。”  

逢庆性格开朗,开了话匣子就自顾自往下说。  

“战利还是按老规矩三分;一份算公家,一份算各部集体,一份算个人。”  

两人闲聊着拐出巷子,汇入街道。  

空间一开阔,便显得雨声稀疏。  

相比昨日,街上往来行人渐多,除士卒外竟然已有不少步履匆匆的百姓。  

这侧面说明了百胜军的军纪。  

以洪范对中古时代战争的了解,这近乎于奇迹了。  

“都说兵灾凶残;只从破城后秋毫无犯来看,百胜军便当得起一个‘义’字了。”  

他出声赞道。  

逢庆闻言却笑。  

“洪少侠谬赞,末将自家人知自家事。”  

他见对方望来,进一步解释道。  

“单凭军纪刑罚,再森严也压不住烈战后的凶兵;能有这個样子,还得是靠这个…”  

逢庆用拇指朝上一指。  

“都说举头三尺有神明;此时的淮阳国还有没有神仙末将不知,但有铁掌公坐镇端丽,说句‘监听数里、瞬息即至’,可是恰如其分。”  

“兵灾再凶,又哪里凶得过元磁宗师?”  

他说得理所当然、不假思索。  

洪范琢磨片刻,默然颔首。  

两人步子轻快,沿着街道一路往北,行至条窄河前。  

此河名为“贤淑泾”,与护城水系相连,这几日受填濠沙土影响贤淑不再、格外浑浊。  

贤淑泾上坐着道石拱桥。  

洪范走上桥心,视野渐高,能越过披着水雾的重叠黑瓦,见到二里地外的北城墙。  

今日虽只是破城后的第四日,已然有许多军士披蓑冒雨修补,唯有那被白雷神炸开的口子暂未处理,整个豁开,像是牙床上缺了的门齿。  

“大战得胜,大伙仍不得闲啊。”  

洪范叹了一声。  

“何止,比攻城时还要忙了!”  

逢庆接口道。  

“军务方面,后军围绕端丽城搜捕乱军,左右两军则散出多股队伍清缴周围县镇;骑兵营那边,前锋今明日应当能前抵瑶河,与王庭的游骑哨探交上手了。”  

“军务之外,医治伤兵、军驿寄送,还有我们中军负责的抄查钱粮的差事,都是忙得焦头烂额。”  

两人边说边聊,不多时到了城西第一处目的地。  

一座挂着“常氏宅邸”匾额的大宅,规模不小但装饰不显豪奢,大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