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要做皇帝 > 第六百九十六节 争权夺利

第六百九十六节 争权夺利(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国大事,执百官之牛耳,是为天子之下,最高等级的大臣。

但御史大夫也不差。身为亚相,操监督百官,执弹劾大权,更领有文图录律法刑杀之权。

所以。历来,新设一个衙门,丞相跟御史大夫衙门都会相互争夺,哪怕,这个新衙门只是管市政垃圾处理的

更别说主爵都尉这样明摆着有钱有权。更能影响天下的机构!

没有那个官僚机构,不会渴望自己的权力更大。

甚至,可以说,若有可能,官僚机构就会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为自己揽权。

至于揽到权力后怎么办?那就到时候再说呗。

总之,先抓权,最重要!

于是,殿中就出现了汉兴以来,极为少见的一幕:

只见。商容之后,刘舍的左膀右臂之一,主管少府园林跟假田事务的少府六丞之一的赵胡出列奏道:“陛下深明大义,嘉天下黎庶以大惠,自元德以来,善政无数,至今已出内库禁钱数以十万万计以振元元,抚孤寡,敬长者,修渠道。建水车,行安粟之政(粮食保护价)用盐铁之策,又兴军备,整六师。德被苍生。泽及鸟兽,今又以先贤故事,教训大臣,此臣胡愚所不能及也,然臣虽愚,但臣忠义之心不绝。谨奏以请加内库财权以利社稷疏,伏维陛下圣览!”

瞎子都知道,这赵胡明摆着就是要把主爵都尉衙门纳入少府体系。

不然,他扯那么多做什么?

不就是先摆出我们少府付出了很多很多,也做了很多很多,在财政方面,我们才是专家。

请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家去处理!

大农立刻就不能忍了。

另一位大农中丞,直不疑的心腹番训马上就跳出来,捧着一份奏疏,拜道:“臣训昧死以奏陛下:自陛下兴盐铁之利,用轻重之策,以利苍生以来,大农上下皆以效死之心而忠心王事,于郡国广设盐铁有司,赖陛下之威,社稷之灵,群臣用力,迄今已在天下郡国增设盐铁官员有秩以上千三百余人,立盐铁官邸,三十五处!今闻陛下圣训,臣训等诚惶诚恐,乃上请益国库疏伏维陛下圣裁!”

然后番训就笑眯眯的看着赵胡,这其中的挑衅味道,再清楚不过了。

你们少府不是说你们是专家吗?

那难道我们大农就不是专家了?

就你们会玩财政,会理财?

我呸!

更何况,论起在地方上的经营以及在郡国的网络铺设能力,尤其是吴楚齐鲁地区的影响力,你们少府能比得上我们大农吗?

再者说了,作为天子内库的管家,尔等渣渣,安心帮陛下管理好上林苑以及皇家园林、作坊就好了。

好嘛,大农跟少府,直接唱对台戏了!

这让其他围观群众,看的热血沸腾,若非是在宣室殿,甚至有人都想喊一声加油了。

而对阵双方,虽然不是少府跟大农的主官,但却也都来头不小了。

番训,属于士大夫阶级,虽然他是刀笔吏出身,但汉室如今,多数士大夫,都是自刀笔吏而起,所以也就不存在,谁比谁更高贵这个问题。

所以士大夫们一看,当然用脚投票,力挺番训了。

反正,看热闹不嫌事大,摇旗呐喊,谁都会做。

至于赵胡?

这位与南越王世子同名的官员,可是正儿八经的列侯之子。

他的祖父,更是汉室有的福将,深泽齐候赵将夜。

深泽候这个候国,食邑不多,七百户而已。

但任君侯赵将夜,却是当年汉室诸功臣中的传奇人物。

赵将夜在汉王三年,才投降汉军阵营,而且,是投降的韩信。

这本来是不可能封侯,更遑论捞一个开国功臣的位置。

但,所谓福将,就是不管什么艰难险阻,都难不住他。

投降韩信后,赵将夜先是跟着韩信打了自己的前主子,赵王张耳,又扫平了齐楚。

然后,他的运气来了,跟着高皇帝去了平城,还在平城表现出色。于是,入了刘邦的眼,拜为深泽候。

后来,韩信跪了。刘邦挂了,赵将夜没了靠山,吕后上台后就找了借口,夺去他的封国。

只是三年后,政局再次生变化。出于笼络人心的需要,吕后恢复了赵将夜的爵位。

然而,赵将夜这个时候,对吕后绞杀高祖子嗣的行为非常不满,常常私底下牢骚,非议吕后,还对诸吕的跋扈极为不满。

于是,一年后再次被废。

本来,很多人都以为深泽候这次****了。

可是,数年后。吕后驾崩,诸吕被清算,代王从代国入主长安。

于是,赵将夜当年的牢骚跟不满,就成为了忠臣的表率。

深泽候候国再次建立。

深泽候也因此成为汉室历史上起起落落次数最多的列侯,更被人称为福将,太宗孝文皇帝时期,赵将夜就因为福将的名头,曾经出任过雁门郡守跟光禄勋等职位。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期间。赵将夜跟窦氏有了联姻。

赵将夜的幼女,就嫁给了南皮候窦彭祖,也算是窦氏外戚集团的一员了。

赵胡虽然不是深泽候世子,但跟窦家走的也比较近。

他的妻子。就是窦婴的妹妹,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

于是窦氏外戚集团,自然愿意卖个面子给赵胡。

南皮候窦彭祖,就派了几个小弟出来给赵胡站台。

这边,大农跟少府吵的不可开交,那边。丞相府跟御史大夫衙门又闹了起来。

只是,到底是唯二的三公衙门,这体面跟方法还是要讲一讲的。

一般情况下,丞相跟御史大夫,会在国政上进行磋商,以协调双方立场,弥合分歧。

毕竟,这丞相跟御史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