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节 军国主义(4/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哪怕辽东和新化那边产出不如中国腹心膏腴之地,但最起码,也能抵个下田什么的吧。
自己从里面捞个几百顷甚至千把顷,不是问题吧?
但此刻,大家都没有了这个心思了。
土地虽好,也要命来拿!
倒是列侯们稳坐钓鱼台,屯垦移民政策的补充部分,就是列侯们的将在新的疆土,新化地区获得一块对等封邑的封国。
这样,列侯们就不会参与也没那个心思去搞那些花招了有那个功夫和精力,还不如将自己即将获得的新封邑开发好呢。
这样,即不用承担风险,也不会有亏名节,还能赚上一笔。
这也是刘彻早就计划好的政策,拉列侯功勋阶级,打压文官官僚集团。反过来又利用文官官僚阶级,监督列侯功勋阶级,拉一派打一派,刘彻玩的不亦乐乎。
“汲黯,宣读一下朕拟定的屯垦政策!”刘彻命令着。
有了之前的嘴炮。不管是列侯还是朝臣或者是最善于嘴炮的博士官们。都只能纷纷跪下来,恭听圣谕。
若在以往,他们肯定要出来说点话的。
但如今,却统统当了缩头乌龟,像个好好学生一样,竖着耳朵,乖乖的听着汲黯宣读政策。
汲黯恭敬的捧着一册帛书。走到御阶前。先朝刘彻一拜,再对朝臣一拜,然后,摊开帛书,念起来:“国之大事,唯戎与祀,民之大事,在食与货。民饱食则天下安,货足则社稷固。昔者吴子曰:江山在德不在险,朕意嘉之,心有所与!今朕受命于天,兴王师,伐不臣,收朝鲜之地,出义师,助忠臣,得沧海君之附,拓土三千里,收东北之地,东北之地,虽苦寒无人烟,然,地势平坦,沃野千里,实天赐也,乃令天下无地之民,迁之于辽东、新化、朝鲜,以守土、固疆、开发也。朕思民无有保,众无所庇,恐其难活,乃命有司议定,屯垦军管之政,今久得众智,集朝野之贤,得条文若干,今公之于众,定之于法!”
“其一曰:屯垦军管,各以军制而定,或曰某部,或曰某军,皆以汉军各部各军之名而命之,各部各军,各出士官,以为各屯垦团之校尉、司马,辅佐百姓,开垦土地,少府、大农、有司各道,佐以技术、物资支援!”
这一条念完,周亚夫为首的武将集团和元老勋臣们纷纷叩首,拜道:“谨遵圣意!”
表示他们和军队完全支持和拥护天子的决定,坚决支持天子的举措。
而实际上,这一条对军方非常有利,等于,各个山头,从此都能在辽东、新化和朝鲜获得他们的铁杆支持者。
想想看,譬如细柳营这样的精锐,一旦跟一个有着一万人甚至数万人的屯垦团建立起了稳固的关系,那么,这个屯垦团日后的兵源和青壮,肯定会优先选择进入细柳营服役,而细柳营也能借助在该团的人员,培养起符合他们要求的兵源。
这对一支部队来说,非常重要。
就像二战前,霓虹的师团一样,当一支部队的兵源固定从一个地方获得后,这支部队,也就有了属于他们独有的作战风格和精神面貌。
这一点,三国时代,也有很明显的例子。
虎豹骑、陷阵营、白马义从,基本都是从一个固定的地方获得兵源,训练出来的。
这也是刘彻为汉军量身打造的一个未来发展方向。
至于山头啊军阀啊什么的,不用担心,因为有后续安排。
“其二曰:各屯垦团,皆受命于天子,各授军旗,各屯垦团校尉、司马,早晚两次,需带众于军旗之下,宣誓效忠天子,效忠汉律!”
“诺!”周亚夫等人再拜受命。
这是很正常的安排,屯垦团与军队的关系,固然紧密,但他们与天子的关系,应当更加接近。
“其三曰:各屯垦团,置一丞令,谓之屯丞,以文官充之,秩比四百石,掌各屯垦团之财务、支出、诉讼纠纷,公室告等职!”
“诺!”群臣再拜。
这一条例,也是朝野各方在撕逼无数次后很难得取得的一致意见之一。
屯垦团的军方背景太多了,文官集团必然想要将之民政化,最起码,不能让之完全脱离文官系统。
而军政分离,也是刘彻努力的方向。
“其四曰:屯垦团,以汉律为准绳,除其民兵外,余者诉讼犯法,皆以汉律治之!”
这也是一条有广泛共识的条例。
很简单,让民众以军事化聚集和管理,这是为了初期的开垦和保护,但若以军法作为其内部法律依据,那就要出大事。
总不能老百姓们稍微偷个懒,犯点事,就要掉脑袋吧!
当然,作为准军事化组织,屯垦团,必然有着预备役的民兵,甚至是武装军队保护。这些人,就得以军法来管理了。
“其五曰:屯垦团初期所需之粮食种子耕牛农具,由少府并丞相府贷之,其明年收获后,以粮食冲抵所贷物资。有司各道不得收取子息。此条,张于露布,告之天下,使黎庶明知朕意,有敢推诿、加征、摊派者,御史大夫并廷尉,严惩之。以死罪论!”
众臣再次叩首。这一条的提出,是原本朝会上各方争论不休的焦点。
在过去几次的朔望朝讨论上,各方都觉得,应该收取一定的利息,来作为朝廷付出的收益。
区别只在于,是收取商业利息还是正常利息。
但很明显,天子对此非常不满,做出他的最终决定。
这让不少人心里暗自惋惜。
利息这个东西。可是大杀器!
哪怕是低息,譬如一分息这样的。都能在最后给大家伙带来无数收益。
唬弄百姓可比唬弄
自己从里面捞个几百顷甚至千把顷,不是问题吧?
但此刻,大家都没有了这个心思了。
土地虽好,也要命来拿!
倒是列侯们稳坐钓鱼台,屯垦移民政策的补充部分,就是列侯们的将在新的疆土,新化地区获得一块对等封邑的封国。
这样,列侯们就不会参与也没那个心思去搞那些花招了有那个功夫和精力,还不如将自己即将获得的新封邑开发好呢。
这样,即不用承担风险,也不会有亏名节,还能赚上一笔。
这也是刘彻早就计划好的政策,拉列侯功勋阶级,打压文官官僚集团。反过来又利用文官官僚阶级,监督列侯功勋阶级,拉一派打一派,刘彻玩的不亦乐乎。
“汲黯,宣读一下朕拟定的屯垦政策!”刘彻命令着。
有了之前的嘴炮。不管是列侯还是朝臣或者是最善于嘴炮的博士官们。都只能纷纷跪下来,恭听圣谕。
若在以往,他们肯定要出来说点话的。
但如今,却统统当了缩头乌龟,像个好好学生一样,竖着耳朵,乖乖的听着汲黯宣读政策。
汲黯恭敬的捧着一册帛书。走到御阶前。先朝刘彻一拜,再对朝臣一拜,然后,摊开帛书,念起来:“国之大事,唯戎与祀,民之大事,在食与货。民饱食则天下安,货足则社稷固。昔者吴子曰:江山在德不在险,朕意嘉之,心有所与!今朕受命于天,兴王师,伐不臣,收朝鲜之地,出义师,助忠臣,得沧海君之附,拓土三千里,收东北之地,东北之地,虽苦寒无人烟,然,地势平坦,沃野千里,实天赐也,乃令天下无地之民,迁之于辽东、新化、朝鲜,以守土、固疆、开发也。朕思民无有保,众无所庇,恐其难活,乃命有司议定,屯垦军管之政,今久得众智,集朝野之贤,得条文若干,今公之于众,定之于法!”
“其一曰:屯垦军管,各以军制而定,或曰某部,或曰某军,皆以汉军各部各军之名而命之,各部各军,各出士官,以为各屯垦团之校尉、司马,辅佐百姓,开垦土地,少府、大农、有司各道,佐以技术、物资支援!”
这一条念完,周亚夫为首的武将集团和元老勋臣们纷纷叩首,拜道:“谨遵圣意!”
表示他们和军队完全支持和拥护天子的决定,坚决支持天子的举措。
而实际上,这一条对军方非常有利,等于,各个山头,从此都能在辽东、新化和朝鲜获得他们的铁杆支持者。
想想看,譬如细柳营这样的精锐,一旦跟一个有着一万人甚至数万人的屯垦团建立起了稳固的关系,那么,这个屯垦团日后的兵源和青壮,肯定会优先选择进入细柳营服役,而细柳营也能借助在该团的人员,培养起符合他们要求的兵源。
这对一支部队来说,非常重要。
就像二战前,霓虹的师团一样,当一支部队的兵源固定从一个地方获得后,这支部队,也就有了属于他们独有的作战风格和精神面貌。
这一点,三国时代,也有很明显的例子。
虎豹骑、陷阵营、白马义从,基本都是从一个固定的地方获得兵源,训练出来的。
这也是刘彻为汉军量身打造的一个未来发展方向。
至于山头啊军阀啊什么的,不用担心,因为有后续安排。
“其二曰:各屯垦团,皆受命于天子,各授军旗,各屯垦团校尉、司马,早晚两次,需带众于军旗之下,宣誓效忠天子,效忠汉律!”
“诺!”周亚夫等人再拜受命。
这是很正常的安排,屯垦团与军队的关系,固然紧密,但他们与天子的关系,应当更加接近。
“其三曰:各屯垦团,置一丞令,谓之屯丞,以文官充之,秩比四百石,掌各屯垦团之财务、支出、诉讼纠纷,公室告等职!”
“诺!”群臣再拜。
这一条例,也是朝野各方在撕逼无数次后很难得取得的一致意见之一。
屯垦团的军方背景太多了,文官集团必然想要将之民政化,最起码,不能让之完全脱离文官系统。
而军政分离,也是刘彻努力的方向。
“其四曰:屯垦团,以汉律为准绳,除其民兵外,余者诉讼犯法,皆以汉律治之!”
这也是一条有广泛共识的条例。
很简单,让民众以军事化聚集和管理,这是为了初期的开垦和保护,但若以军法作为其内部法律依据,那就要出大事。
总不能老百姓们稍微偷个懒,犯点事,就要掉脑袋吧!
当然,作为准军事化组织,屯垦团,必然有着预备役的民兵,甚至是武装军队保护。这些人,就得以军法来管理了。
“其五曰:屯垦团初期所需之粮食种子耕牛农具,由少府并丞相府贷之,其明年收获后,以粮食冲抵所贷物资。有司各道不得收取子息。此条,张于露布,告之天下,使黎庶明知朕意,有敢推诿、加征、摊派者,御史大夫并廷尉,严惩之。以死罪论!”
众臣再次叩首。这一条的提出,是原本朝会上各方争论不休的焦点。
在过去几次的朔望朝讨论上,各方都觉得,应该收取一定的利息,来作为朝廷付出的收益。
区别只在于,是收取商业利息还是正常利息。
但很明显,天子对此非常不满,做出他的最终决定。
这让不少人心里暗自惋惜。
利息这个东西。可是大杀器!
哪怕是低息,譬如一分息这样的。都能在最后给大家伙带来无数收益。
唬弄百姓可比唬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