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电影世界逍遥行 > 袁崇焕是怎样成为民族英雄的(转1)

袁崇焕是怎样成为民族英雄的(转1)(6/9)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能力也没问题,问题出在哪呢?只能是出在辽饷的征收上。

皇帝自称“寡人”,也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他不可能亲自出马挨家挨户去收税。向百姓收税的,只能是官吏。

一旦官吏出了问题,皇帝的任何决策都会造成灾难性后果。春秋时代就有句话叫“治国先治吏”。

大明朝的官僚体系,到了天启年间,已经彻底烂透了。

并且皇帝拿这些人一点招都没有,因为本该皇帝掌握的暴力体系已经靠不住了。

张居正搞了个“考成法”整殇吏治,张居正一死就被废除,张居正本人也被清算报复。天启和魏忠贤也想整顿吏治,结果天启莫名其妙地病死,魏忠贤直接被清算。

吏治一完蛋,任何政策都会被歪嘴和尚念歪。先说张居正搞出来的“一条鞭法”,本来收税收银子,官员方便,百姓也方便,结果百姓手里没银子,只好把地里产出的粮食卖给商人。而这些商人都是官僚的白手套,收购粮食的时候用大斗,而到了百姓要吃粮食,向商人买粮食的时候,商人用的却是小斗,这大斗买进,小斗卖出,一进一出之间,****一年所得就有1/3蒸发了如果把商人付给百姓的银子里参杂了若干其他金属这个因素考虑进去,百姓的血汗钱流失的就更多了——朝廷收税远没这么狠。

杂七杂八的歪招多如牛毛,所以,皇帝加征七百万辽饷,官僚和胥吏从百姓那里搜刮走的,没有两千万是hold不住的。

辽饷的征收有问题,辽饷的发放,同样有问题。

因为皇帝是孤家寡人,不可能把粮饷逐一分发给每一个大头兵。

于是,文官把粮饷发放给将门的时候,先吃一批“漂没”。

在辽西修堡垒的时候贪污工程款。

嗯,原本用来援助蒙古部族拉拢蒙古人打后金的“插赏”被停,这笔插赏被贪污,说是用来买马,手法却让人眼花缭乱——空月马乾,说是这钱用来买马料了——战马还没买到,买马料做咩?答曰,用买马料的银子来买马……最后马不知道在哪里,马料被袁崇焕、钱龙锡这帮马鹿野郎吃掉了。

袁崇焕“家无余赀”五千两,钱龙锡离开北京的时候家财巨万,就是这么来的。

几百年过去,这些贪污的痕迹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天幸史料上还留下了这几笔记载,让人们能够看到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

袁崇焕亏空插赏:己丑,职方司署郎中主事周梦尹上言:臣搜查历年未觧抚赏银,户兵两部仅余一十三万六千余金,凡缺三十三万四千有奇,原应崇焕偿还,今崇焕被罪,辽饷方缺,何能立责其偿?(《崇祯长编》)

山东道御史史■疏:……当龙锡出都,细软数万,皆崇焕马价寄之……”《崇祯长编》

我犬清修的《明史》里说督师“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从目前发现的史料来看,《明史》并没有撒谎,督师伏法后,他家里的资产被督师的弟弟袁崇煜卷了个干净,一点现金都没剩下,的确称得上是“家无余赀”,只剩下带不走的不动产价值白银五千多两,号称“家无余赀五千两”,说袁崇焕贪污缺乏明确的证据,但他巨额财产来历不明是跑不掉的。

文官不干净,武将同样不干净。

将门把粮饷发放给兵们时,先吃一批空额,然后再克扣兵们的粮饷。

克扣下来的钱,有事业心的将门会多拿些钱来多养若干个家丁,没事业心的将门,就把这钱直接贪污了。

祖大寿算是比较有事业心的,20年下来都能攒下偌大家业,比朝鲜国王还富。

至于兵们,身体强壮的,能当上家丁家奴,或许能拿到足够的粮饷,有些运气好的,还能当上军官的干儿子干孙子,甚至能当上女婿干女婿。运气不好的,没当成家丁,便连饭都吃不饱。

3.辽西大开发

从此,老朱家皇帝把每年大几百万两银子的粮饷填进辽西走廊这个无底洞,辽西走廊开始了“关宁锦防线”这个伪大的塔防,哦不,塔攻工程。

度娘上说:“关宁锦防线是明朝末年为抵御后金(清)所构筑的自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的一条防线,其中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其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防据点。”

“关宁锦防线分南北两段,南段为关宁防线,长约100公里,自山海关到宁远;北段为宁锦防线,也长约100公里,自宁远经连山、塔山、松山、锦州,抵大凌河。”

在今天,所谓的“关宁锦防线”被吹成防御后金进攻的铜墙铁壁,度娘的词条里还把他说成“坚不可摧的长城”。

袁崇焕在《战守布置大局疏》中说:以上诸将,所守之城,即为信地,专责其成。战则一城援一城,守则一节顶一节。信守不渝,死生与共。

今天的袁粉,几乎都是只提这条所谓“防线”的防守作用,啥防守防了多少年,让后金几十年没法经过这里入关,取得两次“大捷”,却压根不提每年砸大几百万两进去,可不是为了施行塔防战略,而是在“塔攻”,嗯,对!是进攻!!!

如果仅仅是为了防守,守山海关也就够了,嗯,似乎山海关也有漏洞,那了不起在山海关前面再修个重城护卫山海关。王在晋这个方案的工程预算总共也就90万两,和后来每年大几百万两的辽饷比起来……

也就是说,最符合国家利益的方案,最不符合利益集团的利益。

所以王在晋搞的山海关重城计划,投入的钱粮最少,防御能力却不低,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