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竞技 > 我若修仙法力齐天 > 第二百六十七章 巧令辞色

第二百六十七章 巧令辞色(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件,多人面兽身,有时也属于纯粹的兽身,擅长人言和相术,极为擅长对危机做反应。”  

“太安城有一位叫张骋人,有一次乘车出游,拉车的牛忽然说了话,‘天下这么乱,我也卖尽了力气,你们还坐我的车干什么?’…”  

李鸿儒声称自己故事源于野史,并非正史。  

他随口一阵瞎编,也隐隐影射到了《秘记》。  

“也就是说,这个件妖所做的预言被人有效放大了”太子问道。  

“没错”李鸿儒回道:“诸多事情本来无伤大雅,即便是真,也能迎难解决,但传言向来以讹传讹,将一些本不算重大的事情放大,彷佛世界走向死亡一般。”  

“这个张骋获得了预言的提示,但他没有纵观全局的眼光,最终落到身死下场,真是可悲可叹”太子道。  

“说的是”李鸿儒赞同道。  

“不知你有没有听过长安城那些平民传诵的《秘记》?”太子问道。  

“如果太子有需要,我也能编一册《秘记》出来”李鸿儒笑道。  

“编一册《秘记》?”太子瞪大眼睛道:“这等预测之言,如何能编?”  

“这太好编了啊”李鸿儒笑道:“《秘记》中真实的内容都是已经发生过的内容,而后面才接了一些预测之言,我还能编得更详细呢,比如大唐三十四年,兵伐汗,尽灭,大唐五十八年,有人以武作乱,尽诛!”  

“这…”  

太子手微微一屈。  

王福畴《秘记》一事本就有李鸿儒部分参与。  

一些编纂方式大体也知晓。  

李鸿儒此时编纂起来轻松。  

他随口又来了数段,听得太子脸上异色连连。  

“这么说,那个帝传三世也是瞎编!”  

“只要太子贤明,大唐的江山何止三世呢,这说不定是那些恶毒的汗国人编纂的蛊惑之言。”  

“原来如此!”  

太子一时恍然悟醒。  

不论是唐皇和帝后的安慰,又或大儒们对《秘记》的嗤之以鼻,甚至大理寺和李淳风等人大鼓旗张的去推衍,远不如一个相信之人的话。  

他内心中存了唐皇等人属于善意的安慰,大儒们则是为了保住饭碗做的抨击。  

至于调查真相者,此时并未调查到流言的源头。  

内心中选择不相信这些人,太子也就更加偏向于自己心中牟定的想法。  

但他此时对李鸿儒没多少戒心。。  

这是刚从军区回来没多久的人,唐皇和太上皇也是第一次见。  

而他也是随口和李鸿儒聊聊,彼此之间只是讲一些故事。  

太子更是坚信李鸿儒年少,难有多少大心机,没可能串通来哄骗他。  

如此多的故事,没可能说几句话就能串通。  

“《秘记》虽是流言,但也是一面明镜,只有时时挂在心头,才能时刻警醒,不会让流言变成真实!”  

李鸿儒抨击《秘记》时,也不忘将《秘记》做公允的评价。  

他也不知道李淳风算的准不准。  

他今天敢全盘否认,待到来年验证,他也会成为其中的炮灰。  

现在蹦跳得有多欢乐,将来倒霉得就有多惨。  

那时的朝廷只会抨击他为何将这种警醒之言剔除,蒙蔽太子。  

李鸿儒两手准备都抓下来,他只觉松了一口气。  

在那远处,唐皇竖起的一只耳朵也垂了下去。  

太子今天能恢复正常,他今天就能将王福畴那个老顽固放出来。  

顺带还能放了那一帮禁闭的梅兰竹菊松朋党。  

“算你这个学生不算蠢!”  

他骂了公孙举几句蠢材,又对李鸿儒微微赞了一番。  

太子有恢复正常的迹象,这也让他心情大为开怀。  

至于太子的腿,那是一个问题,但又不不算大问题。  

总归皇室还有一些底气。  

就算太子的脚骨全碎了,难于恢复到最初之处,也还有一些解决方式。  

融合妖力是其中一种,只要避免妖力的侵袭,便能让腿脚恢复,甚至更为强健。  

若是静养十余年,又辅以大药,太子的脚也能慢慢恢复下来。  

凌烟阁最外围,李鸿儒和小辈们好一阵吹牛皮。  

知晓了李鸿儒有几分稳重,唐皇也懒的管他,没有再借着游走转到李鸿儒附近。  

“能掌控江湖司,这个年轻人确实有着不凡!”帝后低笑传语道。  

“年少成熟,也有几分本事”唐皇点头道:“只是他巧令辞色,心思有几分狡诈,不免有些过于擅长趋吉避凶。”  

“谁能没有几个缺点,只要根在大唐,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帝后笑道:“毕竟他落难到阿鼻国都奔了回来!”  

“说的也是!”  

唐皇怔了一下,随即点了头。  

李鸿儒年少心性便是如此,待得长大成人,又或有高位之后更是难言。  

朝廷已经有了一帮头疼的文人,唐皇不想数十年后又增添一个更为麻烦的家伙。  

但帝后说的没有错。  

再如何说,只要心在大唐,一切便没什么关系,总归是利大于弊。  

“王福畴脑筋死板,完全吊在了儒文之上,教出来的学生怎么是这番模样?”  

唐皇只觉王福畴这个学生有些古怪。  

按理来说,李鸿儒应该是公孙举那种模样才对。  

在继承王福畴本事和性格的基础上,会有着一丝小小的变化。  

但李鸿儒的变化太多了。  

又是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