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第二个藩属国(2/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克服。
赵佗道:“陛下,臣愿领兵讨伐张良!”
子婴道:“不,眼下有敌军准备攻秦,先打退敌军再做计较。”
除了陈平外,其他五人都不明白所以。到底是哪国还敢来攻秦?上次五国攻秦都失败,谁还敢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子婴看向陈平,陈平会意,对五人道:“据可靠情报,项羽正准备从黔中郡西边的武陵山攻巴郡。”
居然还能这么做,连善于用兵的王元都有些意外。
王元道:“要翻越武陵山,难度很大。必须要有大量善于山林行动的士兵,最好是猎人出身。此外,武陵山中有大量苗人,如若要翻越武陵山,首先要征服苗人,苗人蛮夷善于在山林行走,若在楚军在山地作战,扩日持久。”
子婴要考考王元,问道:“若你是项羽,会如何做?”
王元道:“回禀陛下,若臣是项羽,首先是争取跟苗王合作,派人到武陵山见苗王,给苗王利益,十有八九能说服苗王。若能跟苗王联姻,合作关系会更加稳固。”
子婴点头道:“项羽已经这样做了。项他已迎娶苗王长女,楚国跟苗人全面合作。楚国以龙且为主将、彭越为副将,训练兵卒在山林中行动、作战,很有可能在明年入秋攻秦。苗王将会派人做向导,带楚兵穿越武陵山。”
听到这个消息,其余四人略显惊讶。
赵佗道:“上次是彭越带兵袭扰三川郡南边,这次又有彭越,看来彭越善于打袭扰战。”
子婴道:“彭越也算是人才,跟他打袭扰战,千万要小心。”
钟平道:“苗人胆敢帮助楚国攻秦,日后一定要狠狠教训。”
邹离立即反驳道:“钟丞相所言,我不敢苟同。”
他对皇帝道:“陛下,臣认为,日后大秦统一天下,是要让民心归服,而不是结仇怨,特别是对那些蛮夷,适宜用怀柔手段。岭南百越,南广县、平夷县,这些蛮夷皆已教化归服,对付苗人,亦可用此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宜采取武力杀戮。”
邹离这么说,钟平有些不悦,反驳道:“此说法我不敢苟同,帮助敌人攻我大秦者,那便是大秦敌人,若苗人如此做法都不追究、不惩罚,只会助长与大秦为敌之风,有损大秦国威。”
邹离同样不服,反驳道:“只依仗武力杀戮,难以让天下归服,昔日始皇帝灭六国、败匈奴、征岭南,武力何等强大。武力能荡平天下,却无法赢得民心。”
钟平道:“非也非也!胆敢与大秦为敌者,就须得用武力镇压…”
邹离又再进行反驳。
两人都坚持自己的主张,谁也不服谁,争吵得面红赤耳。
皇帝不着急,没有打断两人的争辩。
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政见不同很正常,只要是在为大秦着想、忠于皇帝的前提下的争论,是子婴允许的,适当的争辩并无不妥,有些道理能越辩越明,要是臣子之间无法辩明的,由皇帝来拍板。
这时,钟平又道:“不对不对…”
“行了行了!”
皇帝终于打断两人的争辩。
“邹卿家和钟卿家所言,各有道理,但都还不全面。日后大秦统一天下、治理天下,需武力和怀柔、教化并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缺一不可。怀柔手段需要有武力作为后盾;若只依赖武力,忽视怀柔和教化,不能使民心归服。至于以武力为主还是怀柔为主,视不同情况而定。”
皇帝所言,句句在理,六个臣子很认同。
大业皇帝,能礼贤下士,听得进正确谏言,而皇帝本身又能有远见卓识,能有自身的主见,更证明皇帝的雄才大略。
陈平拱手道:“今日听陛下所言,臣受教了!”
其他五人,亦对皇帝佩服之至。
赵佗道:“陛下,楚国准备攻秦,我们须提前准备。臣愿到巴郡,率军迎战。”
王元道:“陛下,臣也愿意率军迎战,定能击败楚军。”
韩信领兵在外,王元和赵佗,是目前军职最高者,该派谁作为主将呢?
子婴要进行全方位思考、衡量。
按照统兵能力而论,王元或许胜赵佗一筹。
但赵佗当初作为任嚣副将,率军数十万南征百越,又镇守百越十余年,都取得了成功,具有在山区作战丰富的经验。
两者相抵,王元和赵佗就旗鼓相当了。
又再考虑到以后灭六国、匈奴,还有许多大仗要打,王元比赵佗更适宜作为主将。
子婴又再考虑到,敌军统兵这是龙且、彭越,而不是项羽。
想到这里,派谁作为主将,答案已经有了。
子婴分别看向王元、赵佗。
王元神情较为平静,赵佗则是充满了期待。
子婴对赵佗道:“赵将军,即将面临的巴郡作战,由你作为主将。”
终于有机会担任主将了,赵佗大喜,拱手道:“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望。”
他又再道:“陛下,臣还有个问题。这次作战,是只把楚军阻挡在巴郡以外?还是可反击攻入武陵山?”
子婴略作思量,回应道:“若无机会,将敌军打退便可;若有机会,那就反击攻入武陵山区,将苗人纳于大秦掌控之下。”
赵佗领命。
陈平道:“陛下,楚军还只是在训练,计划明年秋收后攻秦。我们也没必要过早集结大军于巴郡,等今年秋收后,在巴蜀一带的男丁冬训,
赵佗道:“陛下,臣愿领兵讨伐张良!”
子婴道:“不,眼下有敌军准备攻秦,先打退敌军再做计较。”
除了陈平外,其他五人都不明白所以。到底是哪国还敢来攻秦?上次五国攻秦都失败,谁还敢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子婴看向陈平,陈平会意,对五人道:“据可靠情报,项羽正准备从黔中郡西边的武陵山攻巴郡。”
居然还能这么做,连善于用兵的王元都有些意外。
王元道:“要翻越武陵山,难度很大。必须要有大量善于山林行动的士兵,最好是猎人出身。此外,武陵山中有大量苗人,如若要翻越武陵山,首先要征服苗人,苗人蛮夷善于在山林行走,若在楚军在山地作战,扩日持久。”
子婴要考考王元,问道:“若你是项羽,会如何做?”
王元道:“回禀陛下,若臣是项羽,首先是争取跟苗王合作,派人到武陵山见苗王,给苗王利益,十有八九能说服苗王。若能跟苗王联姻,合作关系会更加稳固。”
子婴点头道:“项羽已经这样做了。项他已迎娶苗王长女,楚国跟苗人全面合作。楚国以龙且为主将、彭越为副将,训练兵卒在山林中行动、作战,很有可能在明年入秋攻秦。苗王将会派人做向导,带楚兵穿越武陵山。”
听到这个消息,其余四人略显惊讶。
赵佗道:“上次是彭越带兵袭扰三川郡南边,这次又有彭越,看来彭越善于打袭扰战。”
子婴道:“彭越也算是人才,跟他打袭扰战,千万要小心。”
钟平道:“苗人胆敢帮助楚国攻秦,日后一定要狠狠教训。”
邹离立即反驳道:“钟丞相所言,我不敢苟同。”
他对皇帝道:“陛下,臣认为,日后大秦统一天下,是要让民心归服,而不是结仇怨,特别是对那些蛮夷,适宜用怀柔手段。岭南百越,南广县、平夷县,这些蛮夷皆已教化归服,对付苗人,亦可用此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宜采取武力杀戮。”
邹离这么说,钟平有些不悦,反驳道:“此说法我不敢苟同,帮助敌人攻我大秦者,那便是大秦敌人,若苗人如此做法都不追究、不惩罚,只会助长与大秦为敌之风,有损大秦国威。”
邹离同样不服,反驳道:“只依仗武力杀戮,难以让天下归服,昔日始皇帝灭六国、败匈奴、征岭南,武力何等强大。武力能荡平天下,却无法赢得民心。”
钟平道:“非也非也!胆敢与大秦为敌者,就须得用武力镇压…”
邹离又再进行反驳。
两人都坚持自己的主张,谁也不服谁,争吵得面红赤耳。
皇帝不着急,没有打断两人的争辩。
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政见不同很正常,只要是在为大秦着想、忠于皇帝的前提下的争论,是子婴允许的,适当的争辩并无不妥,有些道理能越辩越明,要是臣子之间无法辩明的,由皇帝来拍板。
这时,钟平又道:“不对不对…”
“行了行了!”
皇帝终于打断两人的争辩。
“邹卿家和钟卿家所言,各有道理,但都还不全面。日后大秦统一天下、治理天下,需武力和怀柔、教化并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缺一不可。怀柔手段需要有武力作为后盾;若只依赖武力,忽视怀柔和教化,不能使民心归服。至于以武力为主还是怀柔为主,视不同情况而定。”
皇帝所言,句句在理,六个臣子很认同。
大业皇帝,能礼贤下士,听得进正确谏言,而皇帝本身又能有远见卓识,能有自身的主见,更证明皇帝的雄才大略。
陈平拱手道:“今日听陛下所言,臣受教了!”
其他五人,亦对皇帝佩服之至。
赵佗道:“陛下,楚国准备攻秦,我们须提前准备。臣愿到巴郡,率军迎战。”
王元道:“陛下,臣也愿意率军迎战,定能击败楚军。”
韩信领兵在外,王元和赵佗,是目前军职最高者,该派谁作为主将呢?
子婴要进行全方位思考、衡量。
按照统兵能力而论,王元或许胜赵佗一筹。
但赵佗当初作为任嚣副将,率军数十万南征百越,又镇守百越十余年,都取得了成功,具有在山区作战丰富的经验。
两者相抵,王元和赵佗就旗鼓相当了。
又再考虑到以后灭六国、匈奴,还有许多大仗要打,王元比赵佗更适宜作为主将。
子婴又再考虑到,敌军统兵这是龙且、彭越,而不是项羽。
想到这里,派谁作为主将,答案已经有了。
子婴分别看向王元、赵佗。
王元神情较为平静,赵佗则是充满了期待。
子婴对赵佗道:“赵将军,即将面临的巴郡作战,由你作为主将。”
终于有机会担任主将了,赵佗大喜,拱手道:“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望。”
他又再道:“陛下,臣还有个问题。这次作战,是只把楚军阻挡在巴郡以外?还是可反击攻入武陵山?”
子婴略作思量,回应道:“若无机会,将敌军打退便可;若有机会,那就反击攻入武陵山区,将苗人纳于大秦掌控之下。”
赵佗领命。
陈平道:“陛下,楚军还只是在训练,计划明年秋收后攻秦。我们也没必要过早集结大军于巴郡,等今年秋收后,在巴蜀一带的男丁冬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