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秦五百年 > 第199章 陈平毒计

第199章 陈平毒计(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复的每座城池,都必须先尽量劝降,尽量争取和平收复,实在无法劝降才能攻城。  

韩信决定交给皇帝定夺,为此,他给皇帝写了一封信。  

虎牢关,子婴接到韩信的信后,把陈平、邹离叫来商议。  

子婴把新郑情况告之两人,对两人道:“田集不愿投降,两位卿家可有法子?”  

陈平是他器重的臣子,要是陈平想不出办法,只能强行攻城了。  

邹离道:“新郑已是绝境,田集仍然不降,臣也想不到办法。”  

子婴再看向陈平。  

陈平不慌不忙,对皇帝道:“陛下,容臣稍作思量。”  

他负手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沉思起来。  

子婴和邹离都在静静地等待着。  

当陈平踱步到第五次的时候终于停下,向皇帝拱手道:“陛下,臣想到一法子,应当可行。”  

他再对邹离道:“这需要邹先生去一趟新郑见田集。”  

随即,陈平把办法具体讲述出来。  

子婴大喜,按照陈平说的办法,应该能和平收复新郑。  

他对邹离道:“邹卿家,劳烦你去一趟新郑了!”  

邹离同样大喜,又可以兵不血刃收复一座大城池了。  

他对皇帝道:“陛下,有了丞相之策,臣定当幸不辱命,说服田集开城投降。”  

随后,又再谈论到颍川郡的治理,需要尽快任免当地官吏,对颍川郡迅速有效管治。  

这首先,是要确定颍川郡郡守人选。  

陈平道:“陛下,臣认为,颍川郡跟三川郡一样,都是原本被叛贼张良掌管,若是从三川郡挑选人员到颍川郡,更有利于管治。”  

可胜任郡守的人有不少,但如果是从三川郡的官员中调任,要么是郡守赵衍平级调任,要么是从郡丞、郡尉中提拔。  

子婴点点头,说道:“丞相可有具体人选?”  

陈平道:“三川郡守调任颍川郡守亦无妨,郡尉、郡丞也可升为郡守,由陛下裁断。”  

他提议由三川郡的挑选官员赴任,是要满足皇帝的心愿,让皇帝名正言顺提拔内兄冯唐。  

但他又不明确说出来,避免被皇帝认为是淑妃一党。  

朝臣们都知道,治粟内史陈烈是淑妃一党,陈平只忠于皇帝,避免被皇帝误会。  

子婴听出来陈平的心思,没必要去逼问,开口道:“依朕看来,三川郡郡丞冯唐,在三川郡时功绩显著,由他升任郡守,秩俸升为一千石。”  

在郡守中,秩俸大多数为二千石,少数有真二千石。秩俸一千石的郡守,在秦国还是首次。  

子婴可以让内兄升官,但秩俸还得一步步来。  

当天,邹离出发赶往新郑。  

子婴派人赶往洛阳,让冯唐先赶来虎牢关。  

三天后,冯唐赶到虎牢关,皇帝在书房接见,此时的冯唐,还不是要晋升为郡守。  

见面行礼后,子婴命人上茶,两人在一张案几打对面而坐。  

冯唐是跪坐,子婴是坐着椅子。  

冯唐道:“陛下,臣能否坐椅子?”  

自从皇帝上朝坐椅子后,他在家中也命人做椅子,喜欢屁股坐椅子,在外正式场合,才不得不跪坐。  

子婴笑笑道:“当然可以!”  

一内侍取来一张椅子,让冯唐坐下。  

子婴道:“内兄啊!你到三川郡任郡丞,做得很好啊!”  

冯唐谦虚道:“陛下,这是臣的本分!”  

子婴问道:“颍川郡即将全面收复,内兄该如何迅速有效管治?”  

冯唐答道:“启禀陛下,免除赋税徭役一年,这是最好的赢得民心手段;另外,颍川郡被叛贼管治多年,文字、钱币、度量衡皆于大秦不同,必须尽快恢复;家在颍川郡的降兵、俘虏,应尽快放回家;可设定三个月期限,让当地百姓把韩国钱币换成秦币…”  

他一连说出许多有效、必要的措施,子婴频频点头。  

内兄有才能,又懂得谦虚,这是他乐于见到的。  

冯唐说完后,子婴道:“内兄说得好,我把你升任颍川郡郡守,颍川郡就交给你了。”  

冯唐显出惊喜之色,起身跪拜,感谢圣恩。  

随后,子婴把陈平叫来,一同商议颍川郡郡衙和各县官员人选。  

经过商量决定,把三川郡做得比较好的一半县尉或县丞,提拔到颍川郡任县令。  

颍川郡郡尉,由谢楷担任。  

鲍良调任三川郡郡守。  

这些人到了各郡县,先组建好郡、县官署,再逐步完善下辖官吏人员。  

同样是在这天,邹离抵达新郑城外秦军大营,韩信接见他。  

韩信道:“邹大人前来,想必有信心劝降?”  

他知道邹离能行,上次洛阳就是凭邹离三寸不烂之舌得以和平收复。  

邹离道:“我自然有信心,不出三日,田集必定开城投降。”  

韩信道:“我大军压境,就算邹大人劝降成功,本将军也有一半功劳。”  

要是功劳不能算他一份,他可不乐意。  

邹离道:“韩将军,是丞相有让田集投降的妙计,本官只是奉陛下之命前来,按照丞相之策劝降。”  

韩信有些郁闷,要是这样算,功劳可就没他的份了。  

既然皇帝有命,韩信只得服从。  

新郑外围,十几万大军云集,将新郑围困,却没有任何攻城的准备。  

新郑城内,丞相官署。  

韩国重要人员撤离后,这里被田集所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