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大国院士 >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远比统一强电理论还要的困难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远比统一强电理论还要的困难(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这份理论.....简直太完美了!”  

说到这,陈杲教授的眼神明亮无比,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  

他好像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看穿了徐川提出来的虚空场论,找到了超光速航行最关键的核心!  

这种感觉,简直太让人沉醉了!  

看着黑板上的算式,来自日耳曼的埃克哈德·科夫曼教授脸上渐渐浮现了一丝惊讶的表情,开口道。  

“我有点明白你的意思了....尽管这听起来有点不太靠谱,但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某种设备.”  

想了一会,他找了个形容词,继续道:“比如大型强粒子对撞机来制造出和太阳同频的曲率共振腔,那么我们便能够直接从太阳出发抵达太阳系的边疆。”  

陈杲教授点了点头,道:“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  

“不过正如徐院士在虚空场论中的描述一样,我们还得找到一种固定‘出口’的方法。否则飞船利用这种超光速航行技术跨越时空的时候会随机的飞到太阳系的任何一个坐标点位上。”  

正如同徐川在虚空场论中所描述的一样,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构成了一个四维的时空连续体,这一连续体与物质运动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而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临界点这项技术的优点和缺点都比较明显。  

优点是,它所需的技术难度并不算很高,的确是目前的人类文明最有可能实现的超光速航行技术了。  

尽管要通过这项技术支持大规模的宇宙飞船进行超光速航行需要的超光速设备也相当的复杂,且有着距离短、‘出口’目前还无法固定等等缺点。  

不过相对比利用暗物质和暗能量来进行超光速航行或时空跳跃来说,这项技术的研发难度可以是小儿科了。  

不仅如此,借助恒星这种大质量天体本身一个优点是,相位跳跃所花费的能量相对较少,这个优点的战略意义就大了。  

这就意味着,这种引擎可以用相对能量密度更低的能源驱动,比如说核聚变反应堆,就能够为制造超光速航行的共振设备提供足够的能量。  

而这,是目前的人类文明能够提供的!  

办公室中,在听到陈杲教授描绘的理论背后展现出来的广阔前景后,无论是日耳曼的埃克哈德·科夫曼教授还是魔都大学的物理教授王旭安都呆愣了许久,而后脸上才渐渐露出了震撼和期待的神色。  

深吸了口气,埃克哈德·科夫曼看向陈杲,开口问道:“有办法解决你说的这些问题吗?”  

闻言,陈杲轻轻的摇了摇头,脸上浮现了一抹苦涩的笑容:“很难。”  

叹了口气,他接着道:“我能够从量子力学领域找到是一种可能构建曲率共振腔结构的突破口就已经很不错了,甚至这还带着一些运气的成分。”  

“而完整的超光速航行实现方案不仅需要构建曲率共振腔、临界点拓扑分裂激发时空、共振场压缩时空、能量条件与稳定性、能量需求估算等等。”  

“这些问题既涉及到了物理上的相对论、虚空场论、量子力学上的各种困难,又关联到了数学中最复杂的高维微分流形、代数几何、拓扑结构等等复合问题。”  

“毫不夸张的说,解决它的难度,可能比统一强电理论还要更加的困难。”  

“我现在也仅仅是找到了一种可能的突破口,而且后续是否能根据这个突破口打开一道大门的缝隙都不知道,毕竟光是构建曲率共振腔结构的数学公式就已经非常的复杂了,这可能并不是我能够解决的问题。”  

听到这句话,埃克哈德·科夫曼教授和王旭安教授两人对视了一眼,下意识的咽了口唾沫。  

作为理论物理领域的顶尖学者,两人自然很清楚强电统一的难度。  

这可是标准模型大厦中最重要的支撑柱之一了,从上个世纪到现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了,才最终在徐川的手中解决。  

如果没有徐川的话,如今的物理学界恐怕还在研究标准模型,寻找如何统一强力与电弱理论的方法。  

甚至未来几十年,也不见得有学者能够将强力、弱力和电磁力统一在一起。更别提后面的暗物质、暗能量、虚空场等等新颖的东西了。  

如果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比统一强电还要困难的话…  

他们几乎没有一点完成的可能性。  

尽管三人都是物理学界中青年一代的顶尖学者,尽管他们不知道自己距离解决强电统一理论这种境界还有多远。  

但三人都很清楚,这恐怕是他们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  

“如果能够证明你说的这些的话,名垂青史登上教科书估计都没什么问题。”带着些羡慕的语气,来自魔都大学的王旭安教授忍不住开口说道。  

对面,陈杲苦笑了一下,道:“何止是名垂青史,如果真能解决这些问题,恐怕都能够直接排进物理学界前十了。”  

微微顿了顿,他接着道:“我说的前十是古往今来所有的学者。”  

这可是超光速航行技术的核心基础,谁能够找到它,谁就是太空时代的创造之父。  

哪怕仅仅是借助这项技术实现在太阳系内部的超光速航行,其意义也是无比巨大的。  

而如果在遥远的未来有人真的通过他们的理论,实现了真正的超光速航行技术,那恐怕就连爱因斯坦和牛顿加在一起,或许都难以与之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