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前朝太子的最强大脑 > 第95章 劫落太渊月下收徒

第95章 劫落太渊月下收徒(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  

两股暖融之意自掌心沁入,自手臂脉络、血管,直钻入颅后。  

范贤一脸惊疑地摸向自己的后脑勺,“长老,这、这…”  

“这什么这,还唤吾为长老?”  

老者一脸不悦地抚须俯看着范贤。  

范贤:就真的很不讲理。  

强买强卖不新鲜,这强行收徒,自己怕是江湖第一人了吧。  

这种第一,不要也罢。  

贪多嚼不烂。  

老娘的仙刀刀法、七爷的鸿蒙太古功法,没一门吃透的;  

更别说,还有老师方墨儒教的四书五经、六仪八部,六十四阵法、八十二兵道...  

随便哪一项拿来考他,勉强能及格而已啊。  

现在,又来一个想将一生所学倾囊相授的。  

讲真,课业实在太重了,会死的啊。  

“嗯?”  

老者发现自己刚收的徒弟,居然一脸好似如厕困难的表情,不由老脸一皱、鼻子出气。  

诶,等等。  

画重点,司掌奇门秘术阵法。  

也就是说,眼前这位想要强行收自己为徒的长老,手里握着奇门秘术与密阵之法。  

这么说的话,七爷点名要的那两样任务物品…  

“如何,还要为师求你不成?”  

硬是没有旁人,不然老头这张老脸怕是要挂不住了。  

啧,看来,还是先顺势而为吧。  

“师、师父。”  

范贤拱手很随意地揖了一礼。  

该死的习惯性礼貌。  

有时候他也想让自己变的粗犷一些、狂野一些,免得因为自己不够变态,咳,不够江湖,与熊货和孔喧他们格格不入,相处不到一块儿去。  

“嗯,”老者满意地点点头,虚扶起范贤,“随为师回后土阁。”  

“师…父”  

这称呼要出口还真有点难度。  

自己老娘范贤当然不可能称呼师父,七爷就是七爷,老师就是老师。  

所以,这么算起来,他这辈子第一个喊出这个称呼的人,竟是眼前这位刚刚强当了他师父的老人家。  

“怎了?”  

“您方才,不还问弟子出身来历嘛。怎的…”  

“哈哈”老者清朗一笑、目露慈光,“你这娃儿,色厉内荏,就一张嘴利害。  

绕行远路,来寻为师,又不敢露脸,只知躲在为师身后。呵呵不仅怕死,还拿长辈当作盾牌。  

哼,一点都不懂得尊敬师长。”  

说了一堆,全是吐槽他这个新收的徒儿。  

“那…”又何必呢?这几个字被范贤硬生生咽下,换而言道:“那师父您为何又收弟子为徒呢?”  

“人,若不畏生死,可说勇,亦是莽。”  

范贤的新晋师父、后土阁掌阵、太渊长老,习惯性地一甩拂尘,再次眺望远处正在收拾残局的同门,缓声道:  

“你虽胆小怕死,可,不还是冒险来见为师了么!  

是非曲直,自有立断。你如何想,只有你自己知晓。  

你很聪慧。  

愈是聪慧之人,愈是惜命,不外如是。  

你亦有自知之明,不莽撞、懂收敛。  

短短时间内,你便看清了那持宣月铡之人的破绽;调配七武士,合理安排对战之人,以己之长、克彼之短。  

放眼司空山,有这般谋略者,不在少数。  

但能在事态如此急迫之下,迅速作出判断,并敢于向七武士提出对策,担起此计不通、事败致他们丧命的顾虑。  

这足可证,你的心性并未拖累上天赐予你的过人智慧。  

大多智者,临阵惧战,并非其谋略不够。  

往往,便是因其身上担负着上千、上万、甚至更多人命,令其举棋不定、令其裹足不前。  

心性不够,智慧便是多余之物。  

知,不如不知!”  

范贤静静听着,心底似有清风微微拂过。  

并非被这新认的师父夸赞,而飘飘然。  

只是心底似有明悟。  

太渊长老侧头看了范贤一眼,又道:“为师亦是事后有所领会。  

你在调配七武士之时,不仅思虑到七人的所长,彼二人之短。  

还细致点明,让老莫为千峰尽护阵、请阎萝与吴支祁缠住敌手,令千峰尽与酒狂可毫无顾虑放手一搏。  

这般布局,将原本苦战方可拖延之势,巧计逆转。  

如为师没想错,你应是不想见七武士有太大损伤,可对?”  

范贤默然点头,“那是自然的。七位前辈殊死力战,弟子又怎能不顾他们周全。”  

“呵呵”太渊点点头,目中慈光更亮了些。  

“智、者、无、情。  

因为,智者眼中所见,乃是大局、大势、大结果。  

天下苍生,可作智者盘上一棋、毂中一轴。  

人命,与那朝生暮死之蜉蝣,又有何异?  

不过都是这大千世界之中,堆砌城池、成就伟业、去旧推新,时光荏苒中亿亿万粟之一么。”  

“那个,”范贤轻声道:“师父所说,弟子自知有理。可弟子并非那样的大智之人…”  

太渊抬手轻轻一摆,笑道:“为师自然知道。  

你不是。  

若要收那样的徒儿,早收了。  

有智之人,普天之下,虽说凤毛麟角,却也并非仅存一、二。  

但为师能将一生所学、将后土阁三千阵徒交托的,又岂能是那般有智而对生死无敬畏之人?  

后土之名,乃承天地之缺、补道序之漏。  

为众生而立,为众生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