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从泡沫时代开始的人生 > 第七十五章 利益与危机

第七十五章 利益与危机(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金融杠杆可能很多人听过这个词,但也可能没有听过。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利用银行的钱,让自己收益更大化的一种资金运作模式。  

打个简单的比方,陈羽觉得未来股市会涨,所以打算把手上的资金都投入股市,但是他的资金有限,只有两亿日元,这个时候他可以将自己的两亿日元存进银行作为保证金,然后从银行获得二十亿日元,以这二十亿日元来投入股市。  

如果股市上涨10%,陈羽就能够赚到两亿日元,相对于本金来说,他所获得的利润就是100%。  

当然与之相反,如果股市下跌10%,陈羽的两亿日元也就全部亏完了。  

这就是金融杠杆的运作模式,在放大了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了风险。  

在赚钱的时候固然高杠杆可以为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收益,但同样,在赔钱的时候,高杠杆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的时候,RB为什么那么多公司破产,大量破产的人跳楼自杀,甚至连银行都破产重组,除了金融环境的整体性崩溃之外,和泡沫经济时代杠杆交易的泛滥也不无关系。  

当时RB奉行的是沿袭自战时金融体制的经济制度,RB央行每年以“窗口指导”的方式确定信贷配额,也就是RB央行规定每年给什么行业什么公司多少信贷额度。  

有一部很火的记录片日元王子,以RB央行为主体记录了RB经济的演变,其中就着重介绍了RB央行长期的“窗口指导”。  

这种体制有其有益的一面,因为在能源、冶金、钢铁、化工等实体经济行业,前期投入巨大且投资回报周期长,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本是不愿意投入到这些行业里来的。  

如果没有国家或者央行对资本进行信贷控制,引导资金到实体经济行业,为整体经济夯实地基,在经济急需爬升,脱离泥潭的时候,就会造成资本大量流入高增长行业,甚至脱实入虚。  

但是在泡沫经济时代,因为来自美国的压力强迫RB推行金融自由化,导致大量的资金涌入股市和房地产行业,加之日元升值,出口贸易飞涨,经济迅猛增长的同时,也给当时RB实体经济行业带去了沉重的压力。  

RB制造业的锱铢必较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风气,因为不拼命压缩成本的话,就活不下去。  

然而当时RB整体经济却在迅猛飞涨,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的数据,1988年RB外汇储备达到了9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1990年RB国内资产总值超过了20万亿美元。  

股市和房地产行业也在屡创新高,从1983年开始到1991年地价崩溃,RB的地价普遍上涨了两倍,东京的地价更是翻了三倍以上,真就卖了东京能够买下美国。  

而股市也是一样,日经指数从1983年的一万多点涨到巅峰时期的四万多点,1989年底整个RB股市市值四万亿美元,接近全球总市值的一半,全球一半的国际资本都在RB。  

当时RB民众手中的股票和房产每天都要增值几万甚至几十万日元,就连小孩子的零花钱都是要用万来做单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投资者也好,普通民众也好,大家都将手里的钱一股脑的投入到了股市和房地产行业当中。  

就连本该为实体制造业输血的银行,也因为广场协议以后RB为了抵御日元升值带来的RB经济竞争力下降,RB央行继续做大社会信贷规模,甚至在1986年一年就三次下调基准利率,从5%下调到2.5%,刺激金融市场。  

1987年RB政府更是推动税制改革,对居民和法人减少征收五兆亿日元,让金融市场上的资金越发充裕,当时真就是银行求着机构和个人贷款,目的就是为了完成当年的信贷配额。  

大量的贷款所带来的自然就是金融市场上杠杆交易泛滥,大家都是用借来的钱在投资,看似在经济猛涨的情况下疯狂的赚钱,但实际上却也为后来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整个RB经济萧条二十年埋下了隐患。  

然而随着1989年RB央行新任行长三重野康的上台,在短短几个月内将基准利率从2.5%提升到了6%,直接刺破了RB经济的泡沫,于是乎金融崩溃来了。  

前面就已经说过,金融杠杆在放大了利益的同时也放大了损失和风险,大家都是从银行借钱来炒股、炒楼和投资,金融增长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一起赚钱,但到了金融崩溃的时候,一切都在如同雪崩一样亏损,这种时候原本还能够承受的损失就被金融杠杆成倍的放大,成了怎么都背不起的负担。  

这也是为什么在后世日剧中,大家经常可以看到欠钱跑路或者自杀的父亲,因为在泡沫经济崩溃的时候,这些人除了跑路和自杀,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他们赚到的可能是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但同样他们亏掉的也是几辈子都还不起的债。  

当然,这对于陈羽来说并不是问题,熟知后世历史和RB泡沫经济崩溃原因的他只要在RB央行开始自杀式反向操作之前抽身,就可以避免被泡沫经济崩溃带来的影响套牢。  

更何况按照陈羽原本的计划,在89年的时候为了在苏联解体的时候能够去俄罗斯抄底,他本身就需要将资金从RB抽出来,所以泡沫经济的崩溃对于陈羽来说,只是一个更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