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700节 高陵决战,血色月夜(万字大章,求全订)(4/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大王饶命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反击。
此时,唐军长期苦训的素质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他们在武士的组织下有条不紊,没有露出破绽。而伪装唐军骑兵的义军,则是处于大阵中间。
五陵原上,双方十几万兵马一起移动,场面煞是壮观。
“叛军这是要撤往两河交汇处!”哈赤牙哥立刻判断出唐军的意图,“这的确算个办法,那里三面环水,限制了大元铁骑的行动。”
哈赤牙哥一点也不着急,他眯着眼睛冷笑,“李洛也算名将,他想到这一步很正常,但那有什么用呢?只不过多挣扎几天罢了。”
的确,李洛的做法治标不治本,并不能彻底改变被动的局面。
二十里的距离,唐军足足走了三个时辰,才来到两河交汇处的狭窄三角地带。这里就是高陵了。
唐军一直来到两河交汇的河边停下。
背后是河,南北两边都是河,只有西面是平原。
此地,的确能很大限度的防御元军袭扰战术。
不过,两河距离仍然宽达数里,地势仍然平坦,仍然有利于骑兵。
尤其是元军所在的位置,宽达五六里,足够围困唐军了。
唐军的处境暂时虽然得到好转,却无法摆脱被骑兵围困的局面。
一时间,双方对峙起来。
很快,太阳又落山了。
“就这样把叛军困在五陵原。只要叛军不动,我军也不动。叛军一动,我军就袭扰他们,让他们疲如奔命,累也累死他们。最多再过十天,河东大军就到了,到时李洛必败无疑。”哈赤牙哥说道。
蒙古色目将领们都是点头。
没错。两军态势到了这一步,已经很明朗了。可说大元已经胜券在握。虽说叛军只伤亡了数百人,可这么耗下去,根本坚持不了多久。
而他们一人双马,又在外围,粮草源源不断,还能好好休息,就是耗一个月也耗得起,叛军就耗不起了。
几天衣不解甲的睡不好觉,你试试。
要是下雨,哪就更不得了。
此夜,元军骑兵就驻扎在唐军之西三里之外,肆无忌惮的围困唐军。
此地狭窄。如果唐军用火器向前逼近,他们就后退,等退到开阔处,就再施展三面袭扰的战术,就能将唐军逼回去。
就算唐军不退回高陵,硬着头皮用火器开道西撤,为了保持队形,那速度也慢的像蜗牛,要撤出五陵原,也需要十天。
那叛军就垮了,会不战自溃。到那时,河东大军早就渡过黄河了。
无论怎么看,似乎都是赢定了。
所以,元军中军大帐,今夜的气氛更加热烈,直到明月高悬,众将还在吃肉喝酒。
蒙古人善饮酒,只要不喝醉,军中并不禁酒。马奶酒本来就是他们的军粮,管饱又管渴。
正在他们因为稳操胜券,其乐融融时,忽然一个探马神色惊慌的冲入大帐。
“平章官人,武关道的叛军,已经攻破了蓝田关,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往奉元进发,一路去攻打潼关了!”
哈赤牙哥一愣,脸色顿时难看起来。不过随即就神色稍霁,“慌什么?那是叛军偏师,就算他们打下奉元和潼关,还能守得住吗?”
他不太着急。奉元城池坚固,有几万克尔钦军镇守,不是那么好打的。
从关中攻打潼关虽然很好打,但叛军打下潼关无非是阻止关东元军入援关中。可他现在不指望关东大军,因为关东大军要对付文天祥。他指望的是河东大军。
可以说,叛军偏师进入关中的确不是好事,可叛军偏师也是步兵为主,很难改变李洛的命运了。
然而哈赤牙哥话未落音,又一个探马神色惊慌的进入大帐。
“平章官人!西面忽然出现大队叛军骑兵,数量不下数万,已经冲过来了!”
什么!
哈赤牙哥惊的割羊肉的匕首都没抓稳,就猛然站起来。
“狗奴才!你说什么浑话!好好说!”
那探马重复道:“数万叛军骑兵忽然从泾河桥冲出,很快就要到了!”
其实,此时已经不需要他啰嗦了,因为哈赤牙哥已经听到雷鸣般的马蹄声。
怎么回事?叛军骑兵不是一直在军中么?
那些骑兵一直在啊!
叛军从哪里变出来几万骑兵,还藏在泾河之北?
哈赤牙哥能做到平章,怎么可能傻?他很快明白过来。
“李洛用抢来的牧场战马,以步兵冒充骑兵!他的骑兵,早就藏在了泾河之北的山里!我们中了李洛的奸计!快!传令迎敌!”
哈赤牙哥又惊又怒的下令。他一直盯着东边的李洛,想不到西边出了事。
西边他也不是没有布置探马,可万万没想到,叛军早就把几万骑兵悄悄藏在了泾河之北。难怪李洛之前在泾河桥扎营,原来就是为了掩饰这个!等到探马发现,已经来不及了。
“喳!”
众将飞一般冲出去。紧接着,呜呜呜的号角声就刺破夜空。
其实都不用下令,蒙古骑兵听到西边传来的马蹄声,就自发的冲出营帐,冲向战马。反应不可谓不迅速。
听声音,叛军大队骑兵就在数里之外,已经很危险了。
骑兵面对步兵进攻,非常从容,大不了骑上马就撤。可是面对敌军骑兵,就是另一回事了。
因为有马速差距!
战马要想奔驰到最佳速度,需要数里的冲刺,马的状态才最好。要是距离太短,马速不够,哪里能和敌军骑兵对冲?
等到元军骑兵从睡梦中惊醒,再跨上战马,月光下就看见大片的唐军骑兵,排出数里宽的阵势,排山倒海而来,声势极其惊人。
距离不到一里。这个距离转眼即到,元军骑兵没办法冲刺到最佳速度了。
此时,唐军长期苦训的素质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他们在武士的组织下有条不紊,没有露出破绽。而伪装唐军骑兵的义军,则是处于大阵中间。
五陵原上,双方十几万兵马一起移动,场面煞是壮观。
“叛军这是要撤往两河交汇处!”哈赤牙哥立刻判断出唐军的意图,“这的确算个办法,那里三面环水,限制了大元铁骑的行动。”
哈赤牙哥一点也不着急,他眯着眼睛冷笑,“李洛也算名将,他想到这一步很正常,但那有什么用呢?只不过多挣扎几天罢了。”
的确,李洛的做法治标不治本,并不能彻底改变被动的局面。
二十里的距离,唐军足足走了三个时辰,才来到两河交汇处的狭窄三角地带。这里就是高陵了。
唐军一直来到两河交汇的河边停下。
背后是河,南北两边都是河,只有西面是平原。
此地,的确能很大限度的防御元军袭扰战术。
不过,两河距离仍然宽达数里,地势仍然平坦,仍然有利于骑兵。
尤其是元军所在的位置,宽达五六里,足够围困唐军了。
唐军的处境暂时虽然得到好转,却无法摆脱被骑兵围困的局面。
一时间,双方对峙起来。
很快,太阳又落山了。
“就这样把叛军困在五陵原。只要叛军不动,我军也不动。叛军一动,我军就袭扰他们,让他们疲如奔命,累也累死他们。最多再过十天,河东大军就到了,到时李洛必败无疑。”哈赤牙哥说道。
蒙古色目将领们都是点头。
没错。两军态势到了这一步,已经很明朗了。可说大元已经胜券在握。虽说叛军只伤亡了数百人,可这么耗下去,根本坚持不了多久。
而他们一人双马,又在外围,粮草源源不断,还能好好休息,就是耗一个月也耗得起,叛军就耗不起了。
几天衣不解甲的睡不好觉,你试试。
要是下雨,哪就更不得了。
此夜,元军骑兵就驻扎在唐军之西三里之外,肆无忌惮的围困唐军。
此地狭窄。如果唐军用火器向前逼近,他们就后退,等退到开阔处,就再施展三面袭扰的战术,就能将唐军逼回去。
就算唐军不退回高陵,硬着头皮用火器开道西撤,为了保持队形,那速度也慢的像蜗牛,要撤出五陵原,也需要十天。
那叛军就垮了,会不战自溃。到那时,河东大军早就渡过黄河了。
无论怎么看,似乎都是赢定了。
所以,元军中军大帐,今夜的气氛更加热烈,直到明月高悬,众将还在吃肉喝酒。
蒙古人善饮酒,只要不喝醉,军中并不禁酒。马奶酒本来就是他们的军粮,管饱又管渴。
正在他们因为稳操胜券,其乐融融时,忽然一个探马神色惊慌的冲入大帐。
“平章官人,武关道的叛军,已经攻破了蓝田关,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往奉元进发,一路去攻打潼关了!”
哈赤牙哥一愣,脸色顿时难看起来。不过随即就神色稍霁,“慌什么?那是叛军偏师,就算他们打下奉元和潼关,还能守得住吗?”
他不太着急。奉元城池坚固,有几万克尔钦军镇守,不是那么好打的。
从关中攻打潼关虽然很好打,但叛军打下潼关无非是阻止关东元军入援关中。可他现在不指望关东大军,因为关东大军要对付文天祥。他指望的是河东大军。
可以说,叛军偏师进入关中的确不是好事,可叛军偏师也是步兵为主,很难改变李洛的命运了。
然而哈赤牙哥话未落音,又一个探马神色惊慌的进入大帐。
“平章官人!西面忽然出现大队叛军骑兵,数量不下数万,已经冲过来了!”
什么!
哈赤牙哥惊的割羊肉的匕首都没抓稳,就猛然站起来。
“狗奴才!你说什么浑话!好好说!”
那探马重复道:“数万叛军骑兵忽然从泾河桥冲出,很快就要到了!”
其实,此时已经不需要他啰嗦了,因为哈赤牙哥已经听到雷鸣般的马蹄声。
怎么回事?叛军骑兵不是一直在军中么?
那些骑兵一直在啊!
叛军从哪里变出来几万骑兵,还藏在泾河之北?
哈赤牙哥能做到平章,怎么可能傻?他很快明白过来。
“李洛用抢来的牧场战马,以步兵冒充骑兵!他的骑兵,早就藏在了泾河之北的山里!我们中了李洛的奸计!快!传令迎敌!”
哈赤牙哥又惊又怒的下令。他一直盯着东边的李洛,想不到西边出了事。
西边他也不是没有布置探马,可万万没想到,叛军早就把几万骑兵悄悄藏在了泾河之北。难怪李洛之前在泾河桥扎营,原来就是为了掩饰这个!等到探马发现,已经来不及了。
“喳!”
众将飞一般冲出去。紧接着,呜呜呜的号角声就刺破夜空。
其实都不用下令,蒙古骑兵听到西边传来的马蹄声,就自发的冲出营帐,冲向战马。反应不可谓不迅速。
听声音,叛军大队骑兵就在数里之外,已经很危险了。
骑兵面对步兵进攻,非常从容,大不了骑上马就撤。可是面对敌军骑兵,就是另一回事了。
因为有马速差距!
战马要想奔驰到最佳速度,需要数里的冲刺,马的状态才最好。要是距离太短,马速不够,哪里能和敌军骑兵对冲?
等到元军骑兵从睡梦中惊醒,再跨上战马,月光下就看见大片的唐军骑兵,排出数里宽的阵势,排山倒海而来,声势极其惊人。
距离不到一里。这个距离转眼即到,元军骑兵没办法冲刺到最佳速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