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燕公子 > 第八十一章 余波(三)

第八十一章 余波(三)(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姬康的舅舅赵王丹,在接到赵国大军兵败范城的讯息后,犹如五雷轰顶。  

自认为此次在中原五国连横,尤其是在强秦的参与下,能够在伐燕之战中捞取好处的赵国,这下可真遇到大麻烦了。  

赵国军民上下,对于赵王丹此次出击燕国的做法,许多人私下里很不赞同。  

民众的看法很朴实的,不管如何,赵国每次遇到危难的时候,别的国家都不帮赵国。唯有燕王康与燕太后姬赵氏二人,顶着压力老是帮助赵国。  

特别是燕王康登基为燕王之后,燕、赵两国可谓是亲戚之国了。原先在两国边境剑拔弩张的气氛,早就没有了。甚至两国边民也开始了互通有无,商贸往来也很是频繁。  

你赵王丹此番配合与自己有血海深仇的秦国,共同伐燕。  

看在赵国民众眼里,你这是不对的呀!  

联合燕国共同伐秦还差不多,你赵王丹怎么就出兵伐燕了呢?伐燕如果成功了还好说,关键是大败,并损失那么多的赵国精锐。这对当下的赵国来说,已经是不可承受之重。  

赵王丹其实也很委屈,燕王康每一次帮我赵国,我赵国也付出了不少代价呀!  

但燕、赵两国的民众们,可不管这么多。  

譬如,用粮食换人口的事情。  

你赵国养活不了自己的子民了,燕王康给你粮食,并且把许多民众换了过去,又给住又给吃的,不让民众们饿死,这是人家燕王康有仁君之心呀!  

人家燕国这么做,错了么?肯定是没有错的呀!要错也是你赵王丹错了。  

别忘了,还有在邯郸之战中,人家燕国可是又给你赵国粮食,又千里驰援,派兵截断了围困邯郸的秦军后路,才让你赵国存活了下去。  

你赵王丹这么做,用民众朴实的话来讲,就是狼心狗肺。  

因伐燕,而导致赵国损兵折将,这个政治责任是需要有人来负责的。  

简单来说,就是需要有人来背这口“黑锅”的。  

当然,在赵国,这口“黑锅”不可能让赵王丹来背。没有丝毫的犹豫,从朝堂到民间,赵王丹的王叔——平原君赵胜,无疑是背这口“黑锅”的最佳人选。  

平原君赵胜也很明智,在朝堂之上,当众主动背起了这口“黑锅”。  

被赵王丹给免去了赵相之职,告罪于赵国上下。  

赵国民众骂自家君王是私下里骂,但是骂平原君赵胜则没有这么多的顾虑。  

特别是在长平之战中,平原君赵胜的表现,也被“有心人”给翻出来了,被冠上了长平之战与这次伐燕之战失败的“罪魁祸首”。  

这下,问题可大了!  

此时的平原君赵胜,在赵国民众的眼里,已失去了“天下四大公子”的光环。成了民众嘴里的“十恶不赦”之人,是赵国朝堂的最大“奸臣”,是应该被五马分尸,处以极刑的。  

因此,平原君赵胜也病了。  

同秦王嬴稷一样,不是假病,是真的病倒了,不能再理朝政了。  

平原君赵胜这事,还是小事。  

对于赵国最为关键的大事,是赵国上下,不知道燕国的大军,什么时候打过来?  

要知道,老将廉颇南下范城的这一番“骚操”,可是把燕国给得罪死了。  

从燕国的视角来看,你赵国这么做,可不是象楚国那样玩“假”的,你赵国此次是真的不能再真,是想把我燕国,准备彻底给“弄死”的呀!  

这仇,可真接大了!  

就像燕太后姬赵氏,对燕王康所讲的那样:  

“既然赵王丹眼里没有我这这个亲姊,那么今后我也没有这个亲弟弟了。燕国想对赵国如何就如何,再也不用询问哀家的意见了。”  

这段时间内,对赵国的民众,尤其是与燕国接壤的赵国民众来说,可谓是“一日三惊”。这提心吊胆的日子,是真的没法过了。  

不过万幸的是,从目前来看,在卫地的燕国大军,只是把原先属于卫地疆域给收复后,就驻留在了卫地,并没有向赵国境内开来。  

这对赵王丹来说,心中稍微松了口气。  

在与赵国朝堂众臣商量以后,也不管燕国同意不同意,还是派出了刚被赵王丹任命的亚卿——郑朱,前往蓟都,准备与燕国再续情谊,共结两国原先之盟好。  

在这种情况下,郑朱想去燕国么?答案很简单,肯定是不想去的。  

但是,没有办法,该去还是要去的。  

在临行的时候,赵王丹把郑朱叫到王宫内,对其言道:“郑卿,汝此番前往燕国,责任重大,可以毫不讳言地说,汝此行燕国,事关我赵国的生死。”  

“如果燕国能同意不进犯我赵国,愿意再同我赵国签订盟约。不管燕王康提出什么条件,你皆可代表本王答应下来。郑卿,汝明白寡人的意思了吧?”  

郑朱顿觉的“压力山大”,只得躬身对赵王丹道:  

“大王,臣唯有尽力而行,不辜负我王的重托。”  

“去吧,拜托郑卿了。”言罢,躬身对郑朱行了一礼。  

在五国连横伐燕失败后,赵国是如此处理与燕国的关系。  

而对于楚王熊完来说,心情则很是不错。  

当燕军在帝丘与范城城下,大败赵摎率领的三国联军与廉颇率领的赵军后,楚王熊完立即下诏,让在琅琊郡与燕军对峙的大将景阳,立即率军而归。  

同时把春申君黄歇,召进宫来,对黄歇那是一顿“猛”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