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燕公子 > 第一章 三月人倍忙

第一章 三月人倍忙(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唐朝诗人所写的观刈麦,同样适用于这个时代。一到五月,在关中平原及中原各国的广大地区,农户们都要开始忙碌夏收,为自己的口中之粮而勤恳劳作。  

而在辽地,最为忙碌的反而是三月的春播季节。因为燕国处在中原的北部,由于受气候、地理位置的影响,粮食只能一年一熟,做不到秦国等中原其他国家一年两熟。  

所以,姬康来辽地后,对于粮食就更为重视。不能一年两熟,就通过扩大亩产,以及增大亩产粮食的做法,来补充吧!  

每年三月的春播季节,在这个时代燕国的人们眼里,看来都是最为神圣的。上至君王,下至农户,都要放下手头的一切,关注燕国的春播。  

襄平学院自然也没有例外,做为培养未来整个辽地官员、各部门各行业负责人的基地。春播、秋收等这些农桑学科,是所有学员们必须学习和熟知的,而且为改进粮种,也是要走到这个时代的前列的。为此,在襄平学院的周边也被分配了三千亩的试验田。  

而院长邹衍做为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农学家,对此可是更为重视。  

站在分配给襄平学院的试验田边,姬康和身后跟随的剧辛、邹衍、鲁仲连等先生们,与辽地各郡县的官员一样,穿着厚厚的傩戏服装,跳完了“撒五谷”傩戏舞,向苍天祷告完毕后。  

姬康手执曲辕犁,亲自下地,在襄平学院的试验田开始了春播。然后学院院长邹衍大呼一声,学院的众先生和学员们都纷纷涌入田地,手执曲辕犁,开始了武成王八年辽地的春播。  

从去年开始,君侯府下令,秋收季节,凡各县亩产最高前十户的农户之家,均有赏赐。各县亩产最高的第一名,赏赐一金,然后依次类推,到第十户也能得到一百明刀的赏赐。  

看着姬康汗流浃背的样子,田光到田边把自己的木制水壶拿了过来,递给了姬康。姬康猛喝两口,还给了田光。田光又随即给了旁边同样汗流浃背的石敢,石敢也灌了两口。田光扬起脖子,把水壶内的剩下的水全灌到嘴里,大喊一声:“痛快”。  

春播很快,学院的三千多亩地,不到几天就全部春播完毕。  

按辽地最新的度量衡,等邹衍和鲁仲连得知学院的这些田地,去年平均亩产达到近四百八十多斤,将近五百斤左右时,脸上都露出了孩子般开心的笑容。  

整个辽地两郡在三月末,就完成了整个春播。到最后,等统计数字出来,整个辽地的春播面积进一步扩大,人均已经达到十亩左右。  

而在君侯府内议事的众人,听闻此后,一片欢腾笑语。  

剧辛,邹衍和鲁仲连三个老头,笑得眉头皱纹都展开了。  

剧辛笑眯眯的道:“公子、两位老友,我们今年秋粮又能获得了大丰收呀!我辽地民众的人均亩产达到了十亩,可以肯定的说,我辽地粮食的产量,今年肯定比燕国其他地方的产量高很多。”  

邹衍笑了起来:“剧相,我辽地土地本身就非常肥沃,而我们现在所耕作的农田,也大都是水浇良田,岂能不丰收!”  

姬康赶紧转过头来,笑眯眯地看着邹衍道:“尤其是我们推广了邹衍先生,当初在我太祖时期,在燕地所采用的粪便培植方法,想让粮食亩产不增都不可能呀!”  

看着邹衍一脸开怀的样子,鲁仲连揶揄道:“康儿,不要拍他马屁。这个老夫成天神叨叨的,观天瞅地。别的不行,但培育粮种还是有一套的。”  

大家闻听此言,都大笑起来。  

三月的秦王嬴稷更没闲着。就在辽地姬康等众人、在欢庆春播田亩扩大之际,秦国都城咸阳的秦王宫内,秦王嬴稷正在看着墙上挂着的一幅地图。  

秦王嬴稷眼光盯着地图上,秦国东边的韩国山川,摸着颌下已经发白的胡须,久久没有出声。  

而秦相范睢也站在秦王的身后,与嬴稷一样,在看着地图上韩国的山川河流,眉头微皱,一直在思索着什么。  

从图上看,韩国的地形犹如姬康前世的“哑铃”。而北部上党地区是“哑铃”的一端,南部都城新郑地区犹如“哑铃”的另一端,而陉城、南阳、野王等城如“哑铃”的手把一样,把韩国的上党和新郑两个地区连接起来。  

秦王看着地图,半响转过身来,对秦相范睢说道:“相国说欲统一六国,必先灭韩,寡人深以为然。  

按相国先前之策,现我秦国已与齐国结盟,并与赵国达成盟约而互派质子,能否说条件已经成熟了呢?”  

范睢躬身道:“大王,韩国在中原七国之中,周围被秦、楚、魏、赵四国包围,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因而也是面积最小的一个。  

而大王在有生之年,要想统一天下,就必须消灭掉秦国眼前的韩国。为此,在大王登基后的前四十多年来,就不断派兵进攻韩国,但大部分行动都遭受到了挫折。  

大王也告诉过臣下,为此事也是经常愁绪万千。也曾问过臣下,明明我秦国人口、国土、经济、兵甲等都冠据七国之首,为何老拿不下眼前这个小小的韩国呢?”  

秦王嬴稷点头道:“在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